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余村的結果 展開
- 浙江省慶元縣屏都鎮轄村
- 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下轄行政村
- 陝西省武功縣貞元鎮余村
- 河南省溫縣番田鎮余村
余村
浙江省慶元縣屏都鎮轄村
浙江省慶元縣屏都鎮余村位於慶元縣西南部,安溪與松源溪的三角洲,距縣城11公里。北瀕松源溪,南對余村畈,東臨五都,西與八都毗連。
余村
余村南側馬鞍山一帶,屬低山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黃壤土,肥沃疏鬆,有機質含量高,栽培柑桔得天獨厚。60年代這裡還是一片疏林荒山,1972年開始墾地試種320株黃岩蜜桔,由於缺乏科學管理,成活率很低,只有零星結果,但品嘗鮮果,甜美異常,經科學論證,認為有發展前途。村幹部三顧黃岩,學習栽培技術,又請來黃岩師傅,精心培育,逐年發展,1982年已有桔園350畝。1984年頂住瓜分桔園的壓力,堅持集體經營,發揮了規模經營的優越性,並相應建立分級承包,定工計酬,聯產計獎的生產責任制,把桔山劃為兩個桔場,下設24個生產組,固定工78人,每年按時除草、修剪、摘花、防治病蟲害,並規定年施土雜肥3次,由於果樹吸收了大量的有機質肥料,使果實耐貯保鮮,營養益於人體。80年代初安裝二級電力噴灌設備,裝機2×45千瓦,揚程91米,噴灌桔園面積530畝,使桔園潤濕,枝繁葉茂,四季如春。至1990年全村桔山發展至1000畝,其中集體620畝、村戶聯營127畝、戶營253畝,投產350畝,年產382噸,畝產1085公斤,最高年產達500噸。獨具特色的余村溫州蜜柑(山田系),1989年被選送到在山東煙台舉辦的全國水果質量評比會上,終於以個不大,而色橙黃、皮薄、瓤厚、汁多、味酸中多甜,獲全國第一,受國家農牧漁業部嘉獎,成為全國水果市場的佼佼者,走俏上海、河北保定及浙江、福建、安徽、山東等省市,1991年中央電視台還專程來拍電視片,把余村柑桔搬上屏幕。
余村
余村是慶元縣唯一的孵坊所在地,掌握了一整套人工孵化苗鴨、苗雞的傳統技術。自清光緒十三年(1887)方桂攀開辦孵坊以來,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最初孵化技術只在家族內相傳,現村裡已有孵坊5家,從春分到白露的12個孵期,每期收蛋1.40萬隻,年產雛鴨75.60萬隻,產值90萬元,孵化率和成活率均在95%以上。1983年從福建龍岩引進產期早、產蛋率高的新品種,孵化技術也隨著科技的普及,從谷孵到火孵進而實行電箱孵。除滿足慶元縣養戶需要外,還遠銷福建省鄰縣及麗水、縉雲、瑞安、永嘉等地。全村養禽1.50萬隻,戶均34隻。
余村又是慶元縣著名的仔豬產地,養母豬也是一項傳統副業,所產黑豬皮薄肉嫩,母豬產仔率高。從清代以來每月逢丑(牛)、午(馬)日,余村仔豬集中縣城出售,形成傳統集市,俗稱豬兒期,慶元縣各鄉鎮以至鄰縣養戶都如期趕來購買,至今相沿不衰。1992年全村生豬飼養量2080頭,戶均4.7頭,其中飼養母豬的有100戶,年產仔豬2000多頭,居慶元縣之冠。
余村地處余村畈。余村畈有耕地7000畝,土質肥沃,自古有慶元糧倉之稱。1975年在平疇的田野上,開闢縱橫交錯的拖拉機路4條,總長11.30公里,實現了田園格子化,全村14輛拖拉機組成機耕隊,為農戶服務。近年推行噸糧田計劃,壟畦栽培面積占水稻面積的56%,加上完善的水利設施和畜多、肥多、糧多的良性循環的形成,1992年糧食總產量達151.53噸,畝產832公斤,其中噸糧田面積1400畝,占糧地面積的75%,全面實現噸糧田已為期不遠。
自古有餘村之水不出溪之說。據《方氏宗譜》記載,清康熙四十年(1701),引水於松源溪、五都堰的水渠--蠻澳開通,可灌溉朱村、五都、上淤的500畝農田。光緒三十二年(1906),余村方奇昌通過訴訟力爭,並經知縣塗道康親自勘定,將水渠延伸到余村畈,使余村畈大片農田受益。廣渠招禹殿,水澤仰塗公,後人特在招仙亭刻聯,以彰顯其功德。
蠻澳,經民國時期和1952年的大規模疏浚,現渠長9公里,受益農田3300畝,成為慶元縣最大的水利工程。1992年又將蠻澳舊渠修成三面光水泥渠,長3460米。又新修排水渠1280米,將村區積水排入松源溪,從而改變了水不出溪的歷史,使1000多畝爛糊田,得到改造,全村80%以上的農田旱澇保收。此外,還在松源溪傍村地段用塊石砌成長1700米,高5米的防洪堤,使村莊農田免遭洪災。
余村,1949年前就以兜售八小(小豬、小狗、小貓、小雞、小鴨、小魚、小羊、小鵝)聞名遐邇,走村串戶,足跡遍及全縣。1949年前,全村有120戶販魚苗,從江西九江、上饒和省內蘭溪、湖州等地,長途販運魚苗,供慶元縣農戶稻田養魚。現在除了清明前後外出販魚苗外,自己也挖塘養魚種,自孵魚苗出售。
余村
余村黨支部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后,仍然堅持鞏固和發展集體經濟,600多畝桔山成了集體經濟的支柱,每年集體收入20多萬元;山林落戶經營后又創辦村林場,將2000多畝山林收歸集體經營,有479畝已改造成杉木速生豐產林,為集體儲存了大量財富。1992年投資25.5萬元,創辦雙印紙箱廠,僅試產期內就創產值40萬元。供香菇、食品和百貨包裝用。還投資20萬元創辦鞭炮廠,建廠工程已上馬。近10年累計投資近100萬元。柑桔、杉木、企業三個項目的效益增長,將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此外,又投入建設防洪堤、排水溝等大工程和鋪澆600米街道水泥路面;安裝自來水管道1700米;電力併網;興建613個座位的電影院和大會堂;新建小學校舍及廠房、桔山管理房與倉庫;村廣播室、電話總機室等,共有集體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累計集體固定資產112.5萬元。文化娛樂也很活躍,有舞廳和青、老年活動室,置有電視機、乒乓球、桌球、棋類、報刊等。全村76%的農戶住進了新樓房,住房建築總面積3.56萬平方米。村民的生活和生產條件已大有改善。
余村黨支部團結務實,在領導村民發展經濟的進程中充分發揮了核心作用,28名黨員個個都站在第一線,從1982年起連續被評為縣、地區、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在榮譽面前,黨支部一班人仍然保持清醒頭腦,廣泛徵求群眾的意見,制訂出八五期間的《十大建設規劃》,其中包括建造一座通往白坎的跨溪大橋;開通一條從桔山至省道的公路,把柑桔畝產提高到2000公斤等;目前有些項目已完成,有的正在進行,這些規劃實現之後,資源優勢將變為經濟優勢,余村將以更新的面貌出現在浙南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