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一體化

深莞惠一體化

深莞惠一體化即深圳、東莞、惠州三市在2009年先後三次召開三市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上所提出的再次攜手密切協作的提議。涉及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

2014年汕尾、河源先後加入深莞惠經濟圈,

提議簡介


2009年9月24日,深莞惠一體化第三次聯席會議在惠州召開。
按照《珠江三角州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優化珠江口東岸地區功能布局”的要求和廣東省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指導意見》,深圳、東莞、惠州三市於2009年先後三次召開三市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簽訂《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推進珠江口東岸地區緊密合作框架協議》、《深圳、東莞、惠州規劃一體化合作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
深圳、東莞、惠州三市都地處珠江口的東岸,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珠三角一體化的重點區域。深莞惠三市總面積高達1.5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將近2000萬人,2008年GDP總量高達12797億元,占廣東省GDP總量的35.8%。
深莞惠三市有著很深的淵源,在1979年之前都屬於惠陽地區,1979年深圳成為中國首批特區城市與惠州分開,1988年東莞獨立設市也與惠州分開。30年後歷史同源的深莞惠三市因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再次攜手密切協作。

一體化規劃


1小時交通圈實現步驟
2015年
強化深莞惠1小時交通圈,加快建設城際軌道,大同邊界區域瓶頸路段,形成快速通道網路,適時開通城際公交,加快建設綜合客運樞紐。
2020年前
深莞惠將全方位安排“公路暢通、軌道加速、港口提質、民航增效、換乘便捷、物流提升、公交跨市、管理協調、交通智能”九大工程,為保障建成全國重要經濟中心和全球先進位造業及現代服務業基地,成為重要國際門戶奠定堅實基礎。
2030年
深莞惠經濟圈將迎來區域交通有機融合的全新畫面:形成“珠江東岸1小時通勤圈”,與珠三角兄弟城市、港澳之間實現2小時互通。港口外貿集裝箱服務周邊地區比例達到50%。區域外旅客占機場吞吐量比例達到30%。實現內部交通深度融合:打通所有跨邊界道路;毗鄰鎮區城際公交全面覆蓋;中心城區與相鄰邊界組團之間30分鐘可達。實現綜合交通高效融合:85%的中心城區和主要組團均有公路、軌道連通;軌道交通佔主要運輸走廊機動化出行比例接近30%。
圖片來源南方網

線路規劃


縱線1

穗莞深城際軌道(及港深西部快軌)
主要控制點:中堂、虎門、深圳機場、前海、香港
深莞惠一體化
深莞惠一體化
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與香港及廣州,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縱線2

東莞至深圳快速軌道(莞深快軌)
主要控制點:萬江、松山湖、公明、石岩、前海
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縱線3

惠城至深圳快速軌道(惠深快軌)
主要控制點:惠城、陳江新圩、龍崗、前海
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惠城,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縱線4

深惠城際
主要控制點:深圳北站、龍崗、惠陽、惠城
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惠陽、惠城,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橫線1

佛莞-莞惠城際軌道
主要控制點:道滘常平、陳江、惠城
線路功能:連接東莞、惠州及廣州、佛山,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橫線2

中南虎-虎龍城際軌道
主要控制點:虎門、松山湖、清溪、龍崗、坪山
線路功能:連接深圳、東莞及廣州、中山,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支線

惠陽-惠東城際
主要控制點:惠陽、惠東
線路功能:連接惠陽、惠東,承擔沿線組團城際客運

發展前景


2009年2月27日、5月16日、9月24日三市最高黨政領導分別聚首深圳、東莞和惠州,就如何推進深莞惠一體化進行探討,簽訂一系列的框架協議,這體現了深莞惠三市已經攜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與衝擊,同時也標誌著深莞惠一體化戰略實施的開始。根據三次聯席會議的精神,深莞惠三市將從發展戰略、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區域創新、市場體系、產業結構、社會管理、環境保護、資源保障、城市文化等十個方面進行對接,率先在珠三角地區實現經濟一體化,打造成珠三角開放度最高、輻射力最強的經濟合作區域,爭當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先行者。深莞惠一體化第三次聯席會議正式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一體化達成共識並簽署協議,按照協議,三市將制訂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總體規劃,充分利用整體條件,優化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合理布局重大基礎設施,統籌考慮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保護,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推進珠江口東岸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提高深莞惠整體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從深莞惠一體化第一次聯席會議至今,深莞惠一體化進程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特別是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這五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