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鎮

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

清溪鎮位於東莞市東南部,地處深莞惠地理幾何中心,地如其名,山清水秀,是一座生態與科技、現代與傳統、發展與保護、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的美麗小鎮,先後獲評為 “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最美小鎮”,在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中位列第41名。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下轄21個村(社區),常住人口4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5.5萬人。

清溪鎮徠是中國2012首批“最美小鎮”、“2012中國最佳休閑小城”、“全國文明鎮”、“中國最宜居城鎮”。2014年8月,清溪入全國重點鎮,打造珠三角的香格里拉。

清溪是嶺南客家古鎮,客家傳統文化藝術在清溪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清溪客家山歌、麒麟舞、客家民俗舞蹈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家獎項,清溪彩扎麒麟製作技藝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溪麒麟舞、客家山歌已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溪客家釀酒已列入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溪也獲定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2019年10月8日,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歷史沿革


清溪鎮客家文化
清溪鎮客家文化
宋 崇寧年間(1102~1107),有彭、胡、梁姓從各地遷入清溪拓荒立村,屬東莞縣。
元 屬廣州路總管府東莞縣。
明 屬廣州府。歸屬東莞縣文順鄉第四都。
清 屬廣州府。乾隆元年至18年(1736~1754)歸東莞縣署京山巡檢司署(駐石龍)管轄。乾隆19年至宣統3年(1754~1911)屬東莞縣丞署捕廳管轄。
民國 民國2年(1913)隸屬廣東省粵海道東莞縣第四區。1925年隸屬粵中行政區東莞縣第四區。1932年隸屬中區綏靖公署東莞縣第四區。1936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東莞縣。抗戰期間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東莞縣。1945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東莞縣第四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12月至1952年屬珠江區專員公署第三區。1953年1~3月土改複查期間,屬粵中行政區東莞縣第七區。1956年2月屬惠陽專區東莞縣第七區。1958年11月屬廣州市東莞縣。1959年1月屬佛山專區東莞縣。1963年復置惠陽地區,隸屬東莞縣清溪公社。1985年9月起,屬東莞市。

行政區劃


清溪鎮下轄1個社區20個村,共有105個村(居)民小組,108條自然村。
清溪鎮行政區劃情況表
村(社區)所轄自然村合計
羅馬村天生湖、馬灘、羅裙埔、新長山4
長山頭村長山頭1
荔橫村角嶺、橫湖、梁頭圍、荔枝墩、鐵橋布、百家村6
浮崗村浮崗新圍、浮崗老圍、光朗、柏朗、田螺澗、烏鴉落陽6
松崗村浮崗村、松柏墩、田心仔、西村4
上元村松元下、上官倉老圍(含上角村、下角村)、上官倉新圍3
重河村蒲草洞、楊梅坑、下塘、沙埔、楊梅崗、重木、新圍仔、三椏圳、河伯橋、柚柑坪10
清溪社區清溪圩、黃屋、鵪鶉藪、企太陽、楊屋、劉屋、連屋7
清廈村廈屋、老圩、鹿湖壩3
鐵場村鐵場上圍、西門子、鐵場下圍3
鐵松村千秋嶺、鍾圍、松元圍、水尾塅上圍、水尾塅下圍、缸廠、深圳仔、小近布、鐵矢嶺、禾長崗10
九鄉村金口村、竹樹下、婆嶺、牛湖、新屋廈、高田塍、大稔布7
大埔村大埔1
大利村茅輋新村、利和村、聚新圍、香園埔老圍、香園埔新圍、綠樹村、風吹簾老圍、風吹簾新圍、葵湖9
漁樑圍村漁樑圍、朱屋、謝屋3
青皇村篁坑(含東邊月)、禾長崗(大喊山)、老圍黃屋、新圍仔4
三星村劉屋圍、牛路頭、呂圍、百家輋(含沙嶺、輋崗嘴、新圍)、李友堂5
廈坭村磨坭圩、企嶺下、鄭屋圍、蚌嶺、花邊嶺、江背(含塘沙圩)6
土橋村大崗廈、下逕、土橋新圍、土橋老圍4
謝坑村謝坑新圍、謝坑老圍、岑屋圍、缸窯、龍口村5
三中三峰上圍、三峰下圍、新中坑、老中坑、連塘湖、湖篤尾、分水坳7
合計108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清溪鎮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南部、深莞惠三市幾何中心,與深圳、惠州兩市接壤,處於深莞惠半小時經濟圈。地理坐標:東經114°5′11″~114°13′48″,北緯22°46′13″~22°54′27″。東鄰惠州市淡水鎮;南接鳳崗鎮,距深圳蛇口深水港碼頭40公里,距深圳國際機場45公里;西南與西分別與塘廈鎮樟木頭鎮相連,距虎門鎮太平港50公里,距廣州市中心100公里;北面與謝崗鎮以銀瓶山係為界。

自然資源


清溪城市風光
清溪城市風光
清溪鎮瀕臨南海,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陽光充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夏兩季吹東南風,空氣濕潤,雨量充沛,秋季常吹西風,秋高氣爽;冬季多吹北風或西北風,空氣較為乾燥,較冷年份會出現短期霜凍。
清溪轄區內擁有1.3萬畝農保地、2萬多畝果園地、12萬畝林地、8000畝水庫資源、3000多畝水源涵養林,全鎮綠化覆蓋率達67.03%。清溪秀美的山川滋潤孕育萬物,形成多姿多彩的動植物群落,其中尤以莞香樹群、禾雀花樹等為突出代表。轄區內有珠三角罕見的野生禾雀花群落、野生潤楠群落、野生芒果群落,有全國面積最大的短萼儀花群落。
清溪銀瓶山森林公園規劃面積50.46平方公里,坐擁茫茫林海,各種喬灌木數十萬株,野生植被種類1500多種,園內有至今為止發現的全國最大短萼儀花群落,東莞最大的天然潤楠群落,以及五針松、禾雀花等多種珍稀植物,負離子含量高達44664個/立方厘米,是東莞歷年來監測最高值。公園環抱建有“東莞第一壩”(長1000米)的清溪湖,是璀璨的山中“明珠”,園內擁有全市落差最高的“東莞第一瀑”——黃茅田瀑布,流傳著美麗傳說的爆石奇觀,全市海拔最高水庫(300米)——“東莞天池”,以及全市海拔最高塔(818米)——紫煙閣。
大王山森林公園山地面積4031畝,山中古樹參天,藤蘿密布,植被覆蓋率達95%。園內生長著2000多棵樹齡均在百年以上的古芒果樹,是珠三角最大古芒果群落;並擁有面積200畝的禾雀花群落。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10月1日,清溪鎮人口總數為312639人,其中戶籍人口約32萬人。
2015年,清溪鎮常住人口31.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78萬人。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310700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清溪鎮人口總數為56.6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5.48萬人,常住人口51.19萬人。

經濟


清溪鎮[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
清溪鎮[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
2018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8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9.5億元,同比增長9.0%,外貿進出口總額493.6億元。
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億元,首次跨入300億元俱樂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1.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527.7億元。
2020年上半年,隨著國內經濟社會逐漸回歸正常軌道,助企扶企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顯現,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6.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8%,比一季度提高8.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4.8億元,稅收收入24.1億進元,外貿出口總值217.1億元。

工業經濟

徠清溪鎮的工業園區主要有青湖工業園、力合雙清產學研基地、北大智匯谷產學研基地等園區。
全鎮共有光電通訊相關企業1500家,其中規模以上光電通訊相關企業200家,產品涉及光伏LED、攝像模組、新型顯示器、通訊設備、智能手機、相關電子元器件、新能源、裝備製造等範疇。其中,在電子信息與LED產業方面,清溪鎮已形成了以晶達、群光、光寶、光陣、訊滔、帝光、華明、飛宏、捷和光電為代表的一批特色龍頭企業;在裝備製造業方面,形成了一批規模較大、基礎雄厚的企業,不乏上市(後備、培育)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優質民營企業,產品涉及五金機械、電子機械、噴塗機械、印刷機械、農業機械、塑料機械、數控機床、自動化控制等多個種類。光電通訊已發展成為清溪的主導產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集群,包括研發、製造、營銷、相關配套產業等環節。
清溪鎮先後被認定為“廣東省光電通訊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廣東省光電通訊技術創新專業鎮”、全國首批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實施單位,2016年9月獲“全國首批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示範區”六個公示單位之一。

商貿流通

清溪商貿流通服務產業,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物流倉儲、旅遊服務及交通運輸等行業。2015年清溪鎮商貿流通行業中,註冊企業有11580家,其中限上商貿企業35家;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3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在東莞市各鎮街中排名第1。目前,全鎮建成的城市綜合體2座、零售百貨528家、餐飲923家、酒店36家、綜合商業街1條、集貿市場19個,已基本形成零售餐飲業和鄉鎮集貿市場並舉,相配套、多層次、多門類的市場體系和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並存的流通網路,基本滿足了全鎮各層次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社會


民生

2011年,累計設置“村民車間”17個,共安置本地富餘勞動力就業321人;引導和鼓勵本地生源大中專畢業生面向基層和各類企業就業,2011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100%,鎮村兩級投入資金近千萬元,推進全鎮農保與職保的整合,推動社保、醫保城鄉一體化,實現了戶籍學生義務教育費用全免。

設施

截至2009年,全鎮城市綠化率達42.3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5.75平方米;修建了100多公里高等級公路,鎮內交通四通八達;配套4座110千伏的變電站,年供電量達20億度;四大水廠日供水能力達20萬噸;設有電信大樓、郵政大樓、綜合性公立醫院、有線廣播電視台、文化中心等一批基礎設施。
2010年,清溪鎮確定了森林公園配套工程、清溪湖配套工程、清溪湖水廠、敬老院、博物圖書館、清溪法庭、茅輋水庫下遊河道整治、上元路升級改造、商業街延長線等工程確定為重點建設項目。

交通


清溪鎮緊抓深莞惠一體化的重大發展機遇,實施了“四通八達”工程,即:藉助從莞、從莞高速清溪支線、博深、深圳外環等4條高速四側合圍清溪,並在清溪及周邊設有4處高速公路樞紐互通和8個高速出入口的機遇,建設8條對接上述高速的外聯道路,同時全面完善鎮內交通路網,積極爭取軌道交通經清溪后與深圳、惠州軌道對接,通過提升對外交通,優化內部路網,努力將清溪打造成為深莞惠新的交通樞紐、東莞東南門戶。
清溪鎮已制定了20多條鎮內道路實施計劃,並緊抓“輕軌時代”機遇的到來,積極開展東莞軌道R4線、中虎龍城際軌道、贛深客運專線塘廈站等軌道交通設施的前期研究,促進上述軌道經清溪后與深圳、惠州有關軌道對接。隨著“四通八達”工程的推進,不久的將來,清溪將形成“5、15、45交通圈”:即在鎮中心區及絕大部分村居5分鐘可上高速,15分鐘可到達周邊鎮中心區,45分鐘可到達深莞惠三市的主城區。

清溪特色


【最美小鎮】在十八大的報告中,“美麗中國”這一辭彙成為最受關注的關鍵詞之一。位於東莞東南部的清溪鎮,在搶抓機遇發展工業的同時,也時刻不忘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貧窮落後的山區農村發展成為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業城鎮,先後獲得“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中國最宜居城鎮”、“中國最佳休閑小城”、“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等榮譽稱號。2012年,清溪鎮獲評“中國最美小鎮”。
【宜居清溪】清溪鎮關於榮膺“十大魅力鄉鎮之中國最宜居城鎮”2009年1月,清溪鎮成功獲評“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12年12月,又先後獲評為“中國最美小鎮”和“中國最佳休閑小城”。2013年12月該鎮榮膺“十大魅力鄉鎮之中國最宜居城鎮”,為積極響應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該鎮將藉助這三張“四”字型大小城市名片,加強科學規劃和環境綜合整治,創新形式,把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文化利用、旅遊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拓展“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內涵,探索產業協同發展、互動聯動新模式,大力提升鎮村文明指數和居民幸福指數,努力建設“富裕、美麗、文明、和諧”的現代化生態型宜居宜業新城鎮。
【生態清溪】銀瓶巍巍,清溪流韻,禾雀綻放,莞香流長。最美清溪,美在山水。清溪鎮特別注重環境的長效保護,通過植樹造林、杜絕污染企業進入、加大環境監察力度、實施河道整治等措施,充分挖掘和維護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建設,建成具有生態旅遊、休閑度假特色的城鎮綠區,彰顯“人文、生態、宜居”的城鎮特色,樹立了環境優美的城鎮形象。目前,全鎮綠化覆蓋面積9585公頃,綠化覆蓋率達67.03%,形成了以清溪森林公園、大王山森林公園、清溪生態農業產業園為主要載體的生態綠色屏障。
【文化清溪】800年前,清溪便是客家人聚居之地。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融合,孕育了清溪醇厚、獨特的民俗民風。麒麟製作及客家釀酒等,被譽為“客家三寶”,被列為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製作還被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溪也被確定為中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並被確定為東莞市客家山歌創作基地。清溪的民間藝術具有綿長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客家先民濃郁的文化情結,為今天的文化清溪奠定了基礎。

文化


文化源流

文化範疇,分為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一般認為;清溪鎮居民以客家人為主,故官方將客家文化視作傳統文化。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文化,客家先民縱使經數千年的由北至南的遷徙,然而依舊繼承著傳統文化。宗祠是其維繫客家凝聚力、弘揚傳統的一大媒介,宗祠此建築的作用;其一為祭祀用途,先宗之靈位及骨灰安放以此;每至清民節,客家人以本姓或本村為單位,組織盛大的祭祀活動。其二為弘揚傳統用途,祠內的文獻、碑文中,可以了解到先民;來自何方、遷徙經過、定居於此的緣由、處世格言等。客家人又以族譜為紐帶維繫著代代後裔。遺憾的是;宗祠的職能及系統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為了破除迷信運動的打擊對象,大部分宗祠在此期間遭大肆破壞,祠中壁畫皆被塗鴉或損毀、古籍文獻遭焚毀,族譜從此絕後、先宗之靈位及骨灰亦難逃厄運。當今所見的宗祠,一般為重建所成。

本土方言

清溪是嶺南客家古鎮,本地居民主要是客家人,清溪本土方言主要是客家方言清溪話。

飲食文化

兩晉至南宋時期,客家先民於戰亂飢荒中奔走遷徙,行至清溪,安居於此,掘地播種,世代繁衍。歷經百年洗禮,故而衍生客家珍饈,其烹飪以“燉”、“蒸”、“焗”、“燜”為主,注重膳食搭配、清淡養生。客家兒女熱情好客,喜眾人團坐八仙方桌,盡擺特色佳肴,眾人飲以客家娘酒,漱以莞香清茶,野長土雞浸入生薑米酒、秘制水魚、客家釀豆腐、地方糕點等,清溪村落中行走,皆可見客家餐飲,且世界各地佳肴也在此落地生根。

文化建設

清溪客家歌舞
清溪客家歌舞
清溪鎮是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定期舉辦客家文化藝術節,編創的客家山歌獲得粵贛閩桂客家山歌邀請賽、廣東省首屆民間歌會金獎等獎項;新編排創作的麒麟舞相繼在全國首屆麒麟舞大賽、廣東省第二屆民間藝術大賽和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上獲金獎,2007年,獲邀參加澳洲悉尼華人春節大巡遊,2008年,參加第二屆“文化中國·2008維也納金色大廳青少年文藝晚會”並獲演出金獎。清溪鎮被廣東省文化廳授予“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2008年,被授予“中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2012年12月,清溪文廣中心被評為首批“廣東省百佳文化站”。清溪還先後被批准為“中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和“客家山歌創作基地”、“廣東省麒麟舞培訓中心”、“客家新民歌創作基地”、“IMS”中國魔術藝術創作基地”、“廣東省魔術藝術創作基地”、“廣東省文化志願者創作基地”。
清溪麒麟製作工藝、客家山歌、客家釀酒分別獲列入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土自編自製的麒麟舞、客家舞蹈獲得群星獎、山花獎等國家級獎項,微電影獲倫敦創意文化節華語微電影最佳影片獎。
2014年,10月17日,清溪首部微電影《禾雀花開》首映,並且獲得第23屆倫敦創意文化節首屆華語微電影大賽最佳影片提名,結果將於11月底在倫敦揭曉。

旅遊


旅遊定位

清溪自然風光
清溪自然風光
清溪鎮依託自然生態資源和客家文化資源,按照“客家古鎮、IT新城、山水清溪”的定位,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繼續辦好“賞花行”、“客家文化藝術節”等文化旅遊活動。
清溪以豐富的資源為內涵,規劃出“生態圍城”的整體景觀——東北部,以森林公園、生態農業園、碗窯遺址、鐵場客家圍等為代表,規劃出自然風光及遺址遺跡景區;中部,是以南山曾公祠、麒麟製作、客家釀酒、張松鶴等為代表的人文景觀;南部,則是以青湖、金龍工業園等為代表的工業旅遊線路;西部以銀利高爾夫球場、石馬河“一河兩岸”等為代表的城市景觀線路。通過城市綠道,將主要景點、湖泊水庫、自然風光連成一線、串成一片,大力打造“十里畫廊”景觀。

景點

茅輋水庫
清溪鎮[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
清溪鎮[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
茅輋水庫位於東莞市清溪鎮鐵場村下游,在市境東南方,距莞城53公里,1957年12月動工,1958年5月竣工。茅輋水庫集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綜合經營於一身。
清溪森林公園
東莞市東南部清溪鎮北部山地,屬銀瓶嘴山系,石馬河水系。距清溪鎮區3公里。北接樟木頭和謝崗、東鄰惠陽,南接鳳崗,西接塘廈。
公園裡面有黃茅田瀑布、龍潭水庫、雙尾山瀑布等多個景點。
2014年10月,清溪銀瓶山森林公園正式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大王山森林公園位於清溪鎮南部三中村內,是山水天地森林公園的一期片區。山水天地森林公園是清溪四大森林公園之一,佔地約20平方公里。大王山森林公園位於山水天地森林公園的西南部,面積約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約303米,山體植被覆蓋率達95%,植物種類1000多種,其中野生樹木種類超過300種。山中古樹參天、綠意盎然、藤蘿密布、鳥語花香。大王山鍾靈毓秀,奇美神秘,素有“五寶六景七傳說”之稱,是賞花、踏青、健體、懷古勝地。 
土橋村文化長廊建於2004年,文化長廊長108米、寬9米,建築面積達1000平方米,其主要建有土橋村史展覽室(榮譽室)、土橋村企業產品展覽室、土橋近代農傢具展覽室、交通安全展覽室、圖書館、青年團、少年團隊活動之家、家庭文明促進辦公室、外出鄉親聯誼會辦公室、中、小學生文化補習教育室、民營企業廠長(經理)之家、村務簡報編輯室等功能室。 
東莞耕山小寨項目總規劃面積約300畝,以打造集研學、青少年戶外營地、親子游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典範為目標,立足專註於自然學校理念方式的鄉村親子游為基礎,以“深度體驗”這種黏度大、玩樂性高的遊玩方式,融合農業、研學、拓展、景區元素,在對山水、休閑、健康、科學進行詮釋后,注入客家文化和嶺南文化相融的內核,讓遊客們遠離城市喧囂,重新聯結親情與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並且能夠讓孩子們在撒歡過後大有收穫。東莞耕山小寨順應了國內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旅遊資源整合的趨勢,豐富了人們遊玩、度假方式,為廣大遊客帶來一個全域旅遊體驗中心和高品質鄉村旅遊新熱點。 
契爺石水庫濕地公園是清溪鎮“一軸一帶五區”旅遊規劃建設的重要節點, 也是山水天地森林公園升級改造工程先行實施區,地處該鎮北部山地,屬石馬河水系,地理位置優越。公園佔地246畝,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打造以觀光休閑為基礎,運動康體及生態保育為核心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營造既有自然野趣、又有休閑體驗和文化內涵的森林生態旅遊環境,實現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相統一,並促進整個清溪鎮旅遊產業的發展,推動該鎮加快“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獲得榮譽


清溪榮譽
清溪榮譽
清溪鎮在2005年首屆全國千強鎮評選中名列第45位。先後被定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並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出口創匯百強鎮”、“廣東省教育強鎮”、“五個好”鄉鎮黨委、“全國重點鎮”等稱號。
並先後獲得中國最美小鎮、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全國十佳生態旅遊示範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最宜居城鎮、中國最佳休閑小城、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新型城鎮化“2511”綜合試點鎮、全省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光電通訊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廣東省技術創新光電通訊專業鎮、廣東省現代物流技術創新專業鎮、廣東省旅遊名鎮、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廣東省文聯文藝志願者創作基地、廣東省社區教育實驗區、東莞市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鎮等榮譽。在2015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鎮排名中,清溪名列第41。
2019年9月11日,清溪鎮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020年6月,被評為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