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守義的結果 展開

王守義

十三香集團創始人

王守義,男,回族,出生於河南駐馬店,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

1959年,王守義根據祖傳秘方,始創了十三香調味品,因文革中斷生產。1984年,王守義再次加工銷售十三香,開始創業之路。1985年,十三香調味品廠申請註冊了“龍亭”商標並申報外觀設計專利。1988年,王守義成立了駐馬店市興隆堂十三香(清真)調味品廠,后發展為駐馬店市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

產品和企業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原產地標記註冊產品”“全國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全國雙評雙愛先進企業等榮譽。

2003年,王守義去世。

個人經歷


王守義商標
王守義商標
早年經歷
王守義,十三香的創始人。駐馬店市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始創於1984年,是我國最大的純天然調味品生產企業,前身是興隆堂調味品廠,在純天然調味品行業中獨佔鰲頭,產品形成了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知名品牌。
早在70年代,興隆堂的繼承人王守義從祖父的手中繼承了這一秘方之後,在原配方基礎上,不斷挖掘中國傳統調味品之理論,並加以實踐、研究,根據特定的地理、人文、風俗習慣,容納中國傳統調味和醫療保健為一體的食療觀念,將配方完善改進,並取名“王守義十三香”,延續至今日。
工作經歷
實際上“十三香”並非十三種原料構成,而是以花椒、胡椒、丁香、草果、大茴、桂皮、木香等二十多種天然中藥材炮製加工而成,實可謂大自然的濃縮,純天然的精華,健康生活的好伴侶。
產品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有較強的生命力,適合現代生活的需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公司以“誠信”為本,產品遍布全國各地,遠銷周邊國家。根據市場需求,新產品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成為調味品行業獨具魅力的一道風景線,逐漸形成了以“十三香”、“麻辣鮮”、 “雞精”、“包子餃子”調料為主導產品的四大系列、二百多種規格的產品。
個人生活
1959年,祖居河南開封的王守義老人迫於維持生計,根據祖傳秘方,採用20多種純天然中藥材香料,始創了十三香調味品。王守義的二兒子,現在已是集團總經理的王銀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不勝感慨。他說,當時他們父子幾人是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產經營的,當時每小包十三香售價僅1角錢。為了取得信譽,王老先生在加工出售的調味品紙包外面蓋上“十三香”印鑒。雖說本小利薄,但由於信譽好,老百姓逢年過節都非常喜愛這種產品。
1969年,文化大革命發展到高潮,農村開始進行所謂的“割資本主義尾巴”,無人敢再經商做買賣,王老先生無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1984年,改革開放的初期,王守義老先生申領了營業執照,租攤位加工銷售十三香,從此走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不論是寒風嚴冬還是烈日盛夏,他從不間斷出攤。由於採取薄利多銷的辦法,他的生意越來越火,終於慢慢使人們再次接受了他的十三香。於是,王守義父子開始產生干一番大事業的想法。1984年末,王銀良毅然停薪留職,開始和父親與三弟一起經營十三香。隨著銷量不斷增大,1985年初,他們開始設計十三香包裝,並正式申報十三香調味品包裝註冊。1987年1月獲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頒發的註冊證。父子三人隨之創辦了河南駐馬店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走上了企業穩步發展之路,並由此結束了中國有史以來長期使用五香粉、八大味等單 一調味品的老格局,十三香調味品也在國內開創了調味品的新潮流。

人物事件


王守義與李詠的合影
王守義與李詠的合影
隨著市場經濟潮頭湧起,1987年,王守義十三香開始了註冊商標的工作,隨後又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小小的十三香產品一共註冊了5個商標。後來王銀良以超前的眼光,又用他父親的頭像和名字註冊,印製在包裝盒上。然而市場上假冒產品防不勝防,屢打不絕,“按下葫蘆起來瓢”。
1993年,十三香集團根據《專利法》向鄭州市人民法院首次起訴省內專利侵權的10家調味品廠。鄭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決:責令10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銷毀所有偽冒產品,賠償經濟損失。官司剛剛勝訴后,1993年底,河南省內又冒出了20多種假冒十三香,商丘、南陽、漯河遍地開花,尤其是豫魯交界地區,制假者在暗處,打游擊,捉迷藏。
1994年,河南省人大通過《關於懲治假冒註冊商標補充規定》,堅定了十三香集團打假的信心。在公、檢、法、工商等職能部門的配合下,一舉端掉豫、魯交界的兩個制假大窩點,並將制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成為國內製假者被判刑的首例案件。為保護“十三香”特有名稱和品牌,相關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
2003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調味品行業協會出具文件,指出“‘十三香’成為調味品領域一個特有的名稱和社會公眾知曉的品牌”。
1999年、2000年國家工商總局兩次下文要求山東、湖南、廣西、廣東、安徽等省區的工商部門對仿冒十三香嚴重的20種產品進行嚴肅查處,2003年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十三香”為特定名稱。
從80年代起,十三香集團用於打假的費用已超過2000萬元,配合執法部門查處制假售假侵權案件96起,目前尚存侵權生產“十三香”產品的廠家在全國僅剩下5、6家,且均為作坊式個體工商戶。
無怪乎王銀良說:“十三香發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講,是打假打出來的,是從制假、售假者手中挽回了市場。”打假保護了十三香品牌,更重要的是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使“十三香”成為社會公眾可以信賴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