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稈藨草

扁稈藨草

扁稈藨草(學名:Scirpus planiculmis Fr. Schmidt )是莎草科,藨草屬叢生或散生草本植物,具匍匐根狀莖和塊莖。稈高可達100厘米,一般較細,三稜形,葉片扁平,常長於花序,邊緣粗糙;小穗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銹褐色,具多數花;鱗片膜質,長圓形或橢圓形,褐色或深褐色,花藥線形,花柱長,小堅果扁,兩面稍凹,5-6月開花,7-9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東北各省、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青海、甘肅、江蘇、浙江、雲南;也分佈於朝鮮、日本及其琉球島。生長於湖、河邊近水處,在海拔高度2-1600米處都能生長。

扁稈藨草的塊莖味苦;性平有祛瘀通經;行氣消積之功效。主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腹痛;症瘕積聚;胸腹脅痛;消化不良。

基本資料


中文名:扁稈藨草
拉丁學名:Scirpus planiculmis Fr.Schmidt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屬:藨草屬

原形態


扁稈藨草,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具匍匐根莖和塊莖。稈較細,三稜柱形,平滑,基部膨大。葉基生或稈生;葉片線形,扁平,寬2-5mm,基部具長葉鞘。葉狀苞片l-3,長於花序,邊緣粗糙。聚傘花序頭狀,有小穆l-6;小穗卵形或長圓卵形,長10-16mm,褐銹色,具多數花;鱗片長圓形,長6-8mm,膜質,褐色或深褐色,疏被柔毛,有1條脈,先端有撕裂狀缺刻,具芒;下位剛毛4-6條,有倒刺,長為小堅果的1/2-2/3;雄蕊3;花柱長,柱頭2。小堅果倒卵形或寬倒卵形,扁,兩面稍凹或稍凸,長3-3.5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600m以下的河邊、溝邊、湖邊及田邊近水處。

產地分佈


扁種藨草广泛分佈在東北、內蒙古、華北以及江蘇、浙江及雲南等地區,以及新疆的南北疆平原綠洲上;
國外在歐洲、中亞細亞、高加索、西伯利亞、堪察加、蒙古、朝鮮及日本均有分佈。

形態特徵


幼苗

第1片真葉針狀,橫剖面近圓形;葉鞘邊緣有膜質翅;
第2片真葉橫剖面上可見到2個大氣腔,近圓形;
第3片真葉橫剖面呈三角形。

成株

有匍匐的根狀莖,頂端增粗成塊莖,塊莖橢圓形或球形,長l~2厘米。
稈單一,高30~80厘米,扁三棱形,有多數稈生葉。葉片長線形,扁平,有長葉鞘。苞片葉狀,比花序長。

花和子實

長側枝聚傘花序短縮成頭狀,有1~2個短的輻射枝,1~6個小穗;小穗卵形,銹褐色或黃褐色。
小堅果倒卵形或廣倒卵形,雙凸鏡狀,淡褐色。當年種子處於休眠狀態,壽命5~6年。

生長習性


扁稈藨革是濕生植物,散生於水邊草地、沼澤地、稻田、河岸積水灘地;湖泊、掛淀以及鹼性草甸的低洼濕地,常與蘆葦(Phrnagmitescommunis)、水蔥(Scirpustabernaemontani)、香蒲(Txphaangustifolia)等伴生。它是一種廣布種,在森林帶、草原帶和荒漠帶均可見到。

中藥材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肺;胃;肝經

功能主治

祛瘀通經;行氣消積。主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腹痛;症瘕積聚;胸腹脅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園林用途


放牧場上野生狀態的扁稈藨草只有晚春初夏季節、牛少量採食,其它家畜及家禽幾乎不食,飼用價值偏低。
有時,豬常拱吃其地下的塊莖。扁稈藨草屬於莎草科,植物體內含纖維素成分較多,不宜單獨飼用,可作為混合飼料或青貯發酵喂飼家畜。此外,6—7月間割下,這種蔗草的莖葉尚可作造紙及編織的原料,根莖和塊莖富含澱粉,可供造酒。

水田雜草發生與危害


扁稈藨草屬多年生草本。種子及塊莖繁殖,在連作的稻田中由種子形成的實生苗僅佔2%左右,而98%是由塊莖形成的再生苗。越冬的塊莖呈球狀,有3~5節,
春季當環境適宜時,頂芽萌發出土形成再生苗。長江流域3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土的再生苗,由於地上莖葉的生長,累積養分,在根狀莖頂端逐漸膨大,形成橢圓形的塊莖,稱“夏果”。當地上部分始花時,夏果又可萌發再生苗,並陸續以上述方式產生新塊莖。
7月上旬以後由於光照逐漸縮短,溫度漸低,地下根莖發育4~5個節間后,在其頂端形成新的球形的塊莖(秋果),進行越冬。花期5~6月份,果期7~9月份。為稻田的惡性雜草,危害嚴重。除侵入水稻田外,常生長於濕地、河岸、沼澤等處。

綜合治理策略


防除應採取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

農藝措施

主要有:
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
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
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化學除草

目前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后1-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後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后,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
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干水,葯后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
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后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兌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
田間各種雜草共生的,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