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寧
天下互聯董事長兼CEO
張向寧,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企業家,現靑怡投資創始合伙人,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顧問,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
張向寧
1972年出生,1989年16歲以優異成績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理論物理學,17歲撰寫有關相對論的論文獲得麻省理工大學理論物理研究中心教授高度評價,18歲主動申請退學。
1990年至1994年之間,張向寧經歷了普通職員、不成功創業到成功創業的轉變,涉及的領域包括國際貿易、船運、旅遊、招投標管理、設備開發生產、電腦展銷等,迅速積累了大量的運營經驗和深刻認識,22歲就已成為中國少有的青年企業家。
1994年張向寧即自發地預見到由電腦形成的網路將為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和改變。而後開始對bbs(電子公告板系統)產生濃厚興趣,並開始自行搭建。
1995年初第一次接觸了網際網路,張向寧從此決心停止其他正在進行的事業,專註於投身網際網路產業。
1995年底,張向寧聯合其兄張向東創立了北京創聯通信網路有限公司,後來發展成為創聯萬網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最大的域名註冊和網站平台服務提供商。張向寧任總裁兼ceo,帶領公司從十幾個人發展成擁有數百名高級職員的大公司,資產規模達到上千萬美元。
2000年1月,張向寧提出了“中國萬網計劃”,聯合新浪、搜狐、網易、長虹、科龍、計算機世界、中國計算機報、中國網際網路路信息中心、中國信息協會等37家著名企業和機構共同組建了“中國企業上網服務聯盟”,並由張向寧親自宣布將2000年確立為中國的“企業上網年”。創聯萬網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萬網”。
在萬網的創立及發展過程中,張向寧帶領中國萬網完成了兩輪融資,主要投資人包括國際數據集團(idg)和美國newbridge capital等。
張向寧於1998年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完成其管理學碩士課程,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2000年11月,張向寧從萬網卸任,只繼續擔任該公司董事,與他多年的幾位好友合作,開始了他的新創業“verye.com” (非常易)。“verye.com”將創造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的internet商業模式,使網際網路變得更為實用。
2004年2月,verye獲得三井住友基金的投資,重組為天下互聯。365agent產品也重組為“中國網路情報中心”,為麥當勞、肯德基、soho中國等知名跨國企業提供全程網路情報服務。
2004年5月,天下互聯推出上市公司財經資訊平台中國商業電訊,短短半年的時間,就有500多家上市公司使用這個平台,發布企業新聞。包括factiva、bioomberg、yahoo中國、新浪等在內的國內外幾十家網路媒體24小時轉發中國商業電訊的財經新聞。中國商業電訊是促進投資者關係發展的一個嶄新信息平台。
2004年9月,張向寧帶領的天下互聯,推出了震撼廣告及網際網路界的“窄告”。窄告是企業網路定向廣告、是分眾傳播的網路化產品。窄告極大地提高了網路廣告的價值,為中國2000萬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用很小的費用,就能在全國最為權威的網站上同時投放廣告的商業模式。
在VC界有這樣一個定律,投資那些連續創業者的成功幾率會非常高。目前身為天下互聯CEO的張向寧已經連續成功創立三家企業,他無疑符合這個定律。 2006年9月15日,以網路廣告推廣新模式的“窄告”為主旨的“窄告推廣聯盟”在北京宣告成立,天下互聯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向寧將旗下的窄告推向了更高的起點,這個“網際網路老兵”總是花樣不斷。美國的風險投資家們認為,投資那些連續創業者最容易賺錢。張向寧無疑就是這麼號人物,他總能引得VC紛至沓來。
天氣晴好的午後,走進張向寧的辦公室,可以看到遠處的西山,這是一幅令人心怡的美景。然而,張向寧卻無暇欣賞,讓“窄告”繼續領跑,構建一個網際網路帝國,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張向寧顯然有著良好的創業記錄:1994年,創立“北京太平洋世紀科貿”,賺取了第一個100萬;1995年底,聯合其兄創辦萬網,兩次融資,成為中國最大的域名註冊和網站平台服務提供商;2000年,從萬網卸任,創立VeryE(非常易),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情報門戶系統服務;2004年,VeryE重組為“天下互聯”,至今已獲得了兩輪投資,旗下的“窄告”模式被認為顛覆了網路廣告。
看到張向寧,絕不會想到這位30歲出頭、戴副眼鏡、說話溫文爾雅的企業家會是一位顛覆者。早在2000年,張向寧就發現,網際網路廣告還在沿襲傳統的廣告模式,不能做到個性化推送,更談不上互動,於是,他就誕生了要用“窄告”顛覆“廣告”的想法。2002年,他在中國網際網路大會預言,“廣告”將被“窄告”取代。兩年後,他將預言變成了現實,引發了中國廣告業、網路業的震撼。
如今,天下互聯專註於網際網路創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和運營。公司秉承在商業化中創新、在創新中商業化的宗旨,不斷推出更多新興產品,先後推出了中國網路情報、中國商業電訊、窄告、中國總機電話實名網站。2003年,公司已經能自負盈虧,而2005年因為“窄告”的出色表現當選Red Herring亞洲科技創新百強。
張向寧對創業十分認真,甚至在他的員工看來有些過於苛刻。張向寧認為,“人生就是和時間的一場賽跑,要想快速創造最大的人生價值,創業型的公司和員工應該以‘每天都是星期一’的心態工作。”
“這個細微的差別,卻可能是人生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分水嶺。在心態上,成熟型公司可能每天都如同星期五,可謂‘夜夜笙歌’;而創業型公司,每天都是星期一,可謂‘懸樑刺股’。在價值增值潛力上,成熟型公司的股票價值如果能再上漲100%簡直就創下了奇迹,而對於創業型公司而言,上漲1000%乃至於10000%都極有可能。從歷史上來看,商業奇迹的創造,都是由創業型公司完成的。”張向寧如是闡述他的創業心態,“而天下互聯與成熟的搜索引擎公司不同,它是一個創業型公司。對於希望成功的人來說,加入這樣的公司,共同完成創業成功的過程,才會最快地完成人生價值的增值。”
張向寧跑在了Google前面!當Google開始進軍中國市場時候才發現,中國網路上下的廣告市場已經被“窄告”佔據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新浪、網易等強勢媒體的聯盟,令“窄告”固若金湯。
“當年大家都做網際網路接入,只有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賺了大錢;大家做門戶時,網際網路寒冬,做B2B的阿里巴巴賺錢了;大家都做電子商務,沒想到陳天橋做遊戲發財了。那些賺錢的人,都是走的與別人不一樣的路。”張向寧要預見別人還看不到的機會。
“我是國內對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琢磨得最明白的、為數不多的人之一。網際網路最偉大的公司開始是Netscape,後來是Yahoo,然後有了Amazon,再到後來出現eBay。而今天沒有比Google更閃耀的網際網路明星了,它不但給微軟造成了很大威脅,還把Yahoo打敗了。而我幾年前想的和現在做的,和Google所想的也是一樣的,不謀而合,所見略同。而且我還有不少Google還沒有的想法。”張向寧毫不避諱地稱自己“思想有國際水平”。“窄告”大行其事後,商家在信息傳播上的投入成本將極大降低,而“窄告”服務商的利潤卻會因“浪費”的降低而大幅提高。
此前,張向寧作為萬網的創始人被業內稱為“網際網路老兵”。如今因為“窄告”,這位老兵煥發了新顏。
為什麼“窄告”會引發廣告界、網際網路界如此大的轟動?據本刊記者了解,“窄告”是相對於傳統“廣播式”廣告的一種全新廣告形式,是企業網路定向廣告,是分眾傳播的網路化產品。只不過分眾傳播選擇的是地面上的液晶屏??受眾細分進行得更徹底。首先是通過文章的語義進行細分匹配,然後企業還可以將其廣告定位到特定的年齡、性別、收入、喜好、地域等指標的受眾。舉例來說,汽車銷售的“窄告”,會投放在新浪、網易、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等4000多家“窄告”聯盟媒體中所有“汽車”相關的報道旁,而不會出現在“高考”、“足球”等關聯性不大的網頁中。
而“按效果付費”更是顛覆了傳統廣告的營收模式。傳統廣告往往按照時間收費,而不論廣告是否產生效果,但“窄告”卻為廣告主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在窄告宣傳,即便包含新浪、網易、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這樣的大牌網站,“窄告”也一律給廣告主“免單”的優惠,廣告展示完全免費!而只有顧客被廣告吸引,進行點擊之後才進行計費,每次點擊的費用最低為0.2元人民幣。
迄今為止,已經有3萬名廣告主採用了“窄告”這種新型廣告形式,而其中不乏有戴爾、SOHO中國、長虹等“大腕”。如今,窄告被譽為“全球價格最低的廣告”,覆蓋95%以上的中文網民。這時,張向寧發起“窄告推廣聯盟”,將加深“窄告”的影響力。
“我們投的就是你這個人,你走了怎麼行!”決定離開萬網再次創業時,IDGVC合作人這樣對張向寧表示。張向寧非凡的預見性和判斷力是投資人認可的,也是他時常得意的。
推出“窄告”前,張向寧籌備資金,投資人一度質疑他,“這些事情Google這樣的公司也會做”,張向寧頭也不抬的回答,“關鍵是他們什麼時候做!”
“儘管這是第三次與風險投資商打交道,卻一點不輕鬆,前後談判耗去一年多的時間”,張向寧這樣說。前兩次融資是基於穩健的接入服務,風險投資容易接受。而第三次,他“兜售”的是具有一定風險的技術,而在外國人的定勢思維里,中國企業是沒有技術的。
但是,多年成功的創業經驗,使張向寧團結到了一批優秀的人才,譬如創業夥伴之一的付光勇,早年在中軟公司從事了多方面的研究;另一位美國人Timothy Wendt,長期供職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遠程信息研究所,具有20多年IT和電信業經驗。這樣一個長於技術的團隊,其價值就在於把張向寧的抽象理念以實在的技術表現出來。
2006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立柱廣告牌、公共汽車車身上,天下互聯、“窄告”的廣告隨處可見,隨著諸項產品的成熟和市場品牌被廣泛認知,天下互聯引起了國際網際網路行業和資本市場極大的重視,三井住友、JAIC和MIH 2400萬美元的投資已經追加進公司。
作為一名創業者,張向寧不但學會了利用資本市場,而且也逐漸變被動為主動,成為一個以其創新能力被資本市場熱烈追逐的人。
張向寧在選擇風險投資時候,是堅持“崇洋媚外”的。他認為:“國外的投資非常正規,對企業的認定能有一個國際的市場標準,同時還能夠給公司帶來很多的國際資源。和國外的風險投資談合作時,如果他對你不感興趣,他會明確告訴你。他根本沒有時間在任何不感興趣的項目上耽誤時間。如果你第一次接觸風險投資商,就必須在5分鐘內打動他,如果做不到,對方已經沒有興趣了,他沒有耐心等你說第6分鐘。但是國內的風險投資商有可能一直跟你馬拉松。對一個企業來講,時間的延誤是致命的。”
“企業也同樣分辨需要的資金到底是風險投資還是產業投資。”張向寧給正在融資的創業者這樣的建議,“如果你的項目需要50萬的投資,第二年收回20萬,第三年收回100萬,這種項目絕不要找創投,而應該找產業投資,或者是去銀行貸款。創投追求的項目是將來能夠有上市機會的項目,至少有這樣的可能性或者被收購兼并,這樣的項目意味著一定有足夠大的市場容量,往往是以數億美元容量來計算。因此你的市場特點、商業模式、團隊,所有的這些因素都要和創投的標準相匹配。”
張向寧說:“我總是在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我選擇創造環境而不是適應環境。”在跨越了技術創新、資本市場兩條門檻之後,張向寧心目中的網際網路帝國,正在他的努力下逐步浮現。
張向寧創業,屢戰屢勝,在國內這樣的創業家很是稀少,用“連環創業家”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和其他的“連環創業家”不同的不在於其連續創業的成功次數,而在於規模。擁有域名的萬網,一直是中國域名註冊及虛擬主機服務市場的領跑者,至今仍然佔領著超過1/4的市場份額,銷售額上億。
“我喜歡創業的味道”
VeryE融資成功后,張向寧將辦公地點轉移到繁華的中關村地段——知春大廈。在開放的會議間,陳列著AOL、YAHOO、AMAZON、EBAY等創始人的半身照片。
在辦公室的進口處掛著一張大地圖,是2000年矽谷創業企業的“清明上河圖”,上面標註著2000年矽谷地區知名的創新企業的名字——有成百上千家。
“每個員工,在進入辦公間時,都能仰頭看到這張地圖,它時刻提醒我們,要像矽谷企業那樣富有創新、創業精神”,天下互聯一位員工解釋這樣的布置。
這就是張向寧的方式。
雖然張向寧在新經濟領域的二次創業依然選擇了創辦一家新公司,但他認為創業在於創新精神而不是創立公司。他認為,特別是對於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進入一家創業型的小公司,一樣叫創業,關鍵是要有創業精神,而這恰恰是時下最欠缺的。
張向寧認為,如果是走投無路進行的創業,在西方看來,通常不具備真正的創業精神。真正的創業精神是要不斷創新,不滿足於以前的成績,總覺得有更偉大的事情要做,而且你願意承擔風險。
因為創業其實就是一種投資。也許你並沒有拿出太多的錢,但是你卻承擔了所有的風險、所有的機會成本,包括財富、時間,甚至生命;而同時這個投資的失敗機會也很大。如此,仍然有這樣一種創業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恰恰是這樣的創業精神,在中國現在是特別值得鼓勵和提倡的。
“我喜歡創業的味道,關鍵在於,創業的過程及結果讓我異常興奮。”張向寧也是這麼實踐的。1991年主動退學,應該說就是一種創業精神的體現;1995、1996年創立萬網,2000年創建VeryE,都是創業精神的反映。
“一個人,對自己現在的成功不滿意,他就要進行跳躍,一定要讓自己能夠獲得滿足,不斷地超越挑戰自己的極限。”這就是張創新精神的原始動力。
不知道多少年以後,又一個新興產業出現,而且比網際網路更具吸引力,張向寧是否會像放棄萬網一樣,放棄天下互聯再次創建一個新企業呢?
“我喜歡創業的味道”,這句話值得品味。
“擁有情報權和話語權,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擁有公平競爭的權利”
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張向寧:表面謙和,骨子裡甚狂傲。
記者在2003年以來的頻繁接觸中,對張向寧卻有“感性與理性完美結合”的感覺和印象。本來應該成為理論物理學家、研究相對論的他做起了企業家,而且是在充滿激情、創意不斷的新經濟領域;本來應該更多地與理性、冷靜、嚴謹這些抽象思維相隨的他,卻逐漸融合進了更多的感性、激情、創意這些形象的東西。
“我是一個有很強理性的人,也是一個很感性的人”,這也是他對自己的評價。
張給人最深的印象是:預見性、創業精神,以及要引領新經濟的氣魄。
“我有很強的預見性”
“我一直有很強的預見性,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我喜歡的理論物理、天文學方面的知識都很強調前瞻性、邏輯性。”
“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關鍵作用,那個時候我就體會到了,而且是非常獨立地體會到了。我意識到,這個產業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產業;而且,憑我們的才智,沒有做不出來的東西”。
1995年,張向寧22歲,做進出口、國際招標業務已經很成功,是少有的小百萬富翁。但正是在這期間,他發現了網際網路,並被深深地吸引。很快,他開始進入網際網路領域,籌建創聯公司(萬網前身)。張向寧的預見性首次在新經濟領域彰顯。
1995、1996年時,還沒有門戶概念,很多公司都在照搬美國AOL的商業模式,做網際網路的接入服務ISP。萬網是否也要做ISP?研究發現,在中國照搬AOL模式是行不通的。而結果表明,到1998年,幾乎所有做ISP的公司,除中國電信外,基本上倒的倒,分拆的分拆,經營不下去。
那麼,不做ISP又做什麼?張向寧的預見性再次表現在對萬網的定位上——做企業服務,做??,是網際網路大浪淘沙后,倖存的幾家成功企業之一。在1999年到2000年之間,B2C、B2B、IDC等都紅極一時,萬網也被遊說或認真討論過進入這些領域,但冷靜的張向寧進行分析后,認為這些業務都難以獲得長遠的發展。後來,他的判斷得到了準確的驗證。曾經與萬網尋求合作的美商網被清算,而中國整個IDC行業急劇畏縮,幾乎所有的民營、外資IDC企業瀕臨絕境。
萬網的成功,和幾次繞過危險的陷阱,令張向寧又一次得意於他的預見性。
2000年底,他的預見性又一次令VeryE誕生。這是一個以競爭情報服務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創新公司。張向寧分析,第一代網際網路以信息為核心,第二代以“知識”為核心,而第三代將以“情報”為核心,信息開始具備目標和針對性。2004年2月,VeryE獲得日本VC的巨額支持,其贏利模式再次獲得認可。
而今,張向寧又一次大膽預見,中國將進入“知識產權經濟”時代。未來,凡是沒有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的企業,不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將不會再獲得(超額)利潤,甚至無法長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