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張派的結果 展開

張派

越劇老生流派

張派是由張桂鳳創立的越劇老生流派。張桂鳳是越劇歷史上著名的“十姐妹”之一,為越劇老生行當的成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為數代越劇演員擔任配角,被譽為“越劇老生泰斗”。

簡要介紹


張桂鳳15歲時入嵊縣招龍橋科班學戲,拜袁曾燦為師,工老生,兼習花臉等。1941年到上海,在東安越藝社任頭肩老生,拜紹劇名演員筱芳錦為師,學會了《二堂放子》、《斬經堂》等紹劇,因而她的唱腔受紹劇影響較深,逐年形成自己獨具風格的老生唱腔。
張桂鳳的戲路寬,善於創造富有特點的唱腔來刻劃不同的人物個性,有“性格演員”之稱。
她善於根據人物感情變化靈活運用各種曲調、板式,使唱腔富有新意。如《凄涼遼宮月》中道宗猜疑皇后時唱的“一石投水激波濤”這段弦下腔,以尺調式、正調式、北調式、自由式的弦下腔混合組成,旋律豐富,節奏多變,唱腔深沉、粗獷,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運腔又十分細膩。

藝術特色


越劇《西廂記》張桂鳳飾崔夫人
越劇《西廂記》張桂鳳飾崔夫人
張桂鳳十分注重創造人物性格,唱腔因人而異,因情而變,豐富而不拘一格。她的曲調,旋律講究頓挫,演唱剛健質樸,蒼勁持重,富於感情。具體可概括為以為三個主要特點:
(1)特有的老生腔落調與小腔規範。張桂鳳唱腔的落調比較穩健、蒼勁、樸實而富有男性氣概。她的小腔常常由相鄰三音列構成,通過裝飾性的旋法形成節奏上的前緊后松。在越劇老生中,她的常用特徵音調最為觀眾所熟悉,並且被廣泛使用。
(2)曲調及潤腔受紹劇的影響較多。張桂鳳從小喜歡看紹劇,還拜師學過幾處戲。她的重要代表作《二堂放子》,就大量吸收了紹劇高亢激昂的因素,把劉彥昌的感情表達得飽滿酣暢,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在《凄涼遼宮月》中,當道宗練兵歸來看到迎候的皇后時的一段唱,也借用紹劇的“平陽調”加以重新組合,表現道宗這個特殊人物的不凡氣度和當時的特定情感。
(3)演唱上常常使用頓挫來強化感情,突出語音。張桂鳳的唱腔講究唱詞的表情,常常隨著雨勢的需要,適當運用大跳音程,形成旋律演唱上老生特有的頓挫風格。
張桂鳳的戲路寬,在表演上堅持現實主義原則,注重刻畫不同人物的個性。例如在越劇《祥林嫂》中,她一人飾兩角,一個是衛癩子,是典型的浙江流民的形象;另一個是吳媽,她僅用一句台詞,就把人物精神麻木的形象表現得入木三分。
在唱腔上,她較多地吸收了紹劇高亢的音調和稜角分明的潤腔方法,使唱腔激昂奔放、富有力度,從而增強了男性氣質。她組織唱腔的能力也很強,能根據人物的感情變化靈活運用各種曲調、板式,使唱腔富有新意。
同時,她還善於根據塑造不同行當、不同個性人物的需要,採取不拘一格、移花接木的方法選擇和運用不同的音樂素材。
張桂鳳組織唱腔的能力很強,能根據人物感情變化靈活運用各種曲調、板式,使唱腔富有新意。如《凄涼遼宮月》第六場中道宗猜疑皇后時唱的“一石投水激波濤”這段“弦下腔”,以尺調式、正調式、北調式、自由式的“弦下腔”混合組成,旋律豐富,節奏多變,唱腔深沉、粗獷,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運腔又十分細膩。《李娃傳》中的“訓子”吸收了紹劇的音調,充分表現出人物激憤的情緒。
張桂鳳創腔時善於根據塑造不同行當、不同個性的人物的需要,採取不拘一格、移花接木的方法選擇和運用不同的音樂素材。《凄涼遼宮月》中道宗唱的“眼前麗人賽觀音”這段唱,根據這位驃悍人物的特點和具體情境,吸收借鑒了紹劇的“平陽調”因素;《祥林嫂》中衛癩子的“東南西北全走遍”這段唱,根據人物不務正業、四處游晃的特點,繼承運用了越劇早期的“平板”唱腔。這樣做既突出了人物的個性,又使唱腔富有地方色彩。

代表劇目


上海越劇院期間的藝術生涯中,張桂鳳積累了很多代表劇目,包括《金山戰鼓》、《西廂記》、《李娃傳》、《凄涼遼宮月》等。張桂鳳擅演劇目眾多,從帝王將相到無賴地痞,她塑造了諸多角色。除了老生行當,對丑角、老旦也多有涉獵,為越劇歷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
梁祝》中的祝公遠、《二堂放子》中的劉彥昌、《九斤姑娘》中的石二佬、《李娃傳》中的鄭北海、《祥林嫂》中的衛癩子,還有《西廂記》中的崔夫人、《江姐》中的雙槍老太婆、《桃李梅》中的知縣夫人、《打金枝》中的唐皇等,都是她塑造的經典人物形象。

流派傳承


張桂鳳的學生眾多,包括王金萍、章海靈、費祿姣、樂彩珍、張國華、張承好、吳群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浙江小百花的董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