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國
孤立國
《孤立國》是約翰·海因里希馮·杜能著述的經濟地理學作品,2004年1月1日在商務印書館出版。
我們對財政過程的看法似乎與此非常相似。用政治秩序的統治階級模型,“既成權力模型。或強迫模型,可以前後一致地解釋或分析這種過程。而且,正如我所希望本書所能表明的那樣,通過個人主義民主模型,也能夠前後一致地解釋這一過程。在任何被泛泛地稱為西方意義上的“民主”的恰當的現代背景中,上述兩種看法中的任何一個都有某種解釋潛力。這裡無需討論這兩種模型的相對解釋力,也無法敘述其規範含義。有關財政問題的正統討論包含有這兩種方法的不確定的組合,以及許多理想主義的民主準則。由此而導致不一致也就不令人驚訝了。即使本書只是引起人們注意到了政治決定過程在財政理論中的重要性,也就達到了本書的次要目的。
現被視為經濟地理學和農業地理學的開篇之作。
杜能去世后,遺稿由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海爾曼・舒馬赫 等整理和加工,其中有關自然工資及共同利率和地租的關係的內容作為《孤立國》第二卷第二章,有關地租決定原理和其他問題的內容作為《孤立國》第三卷,於1863年在羅斯托克出版。
德國經濟學家約翰・海因里希・馮・杜能著於1826年(出版年)。
1842年再版時定為第一卷。
1850年又發表了《孤立國》第二卷,副題為《論合乎自然的工資及其與利率和地租的關係》。
約翰・海因里希馮・杜能於1783年6月24日生於德國,早年喪父。繼父是一位數學愛好者,杜能在這方面深受影響。在1803年,他結識了當時德國著名的農業理論家特爾,特爾對他所研究的整個農業方向產生過決定性的影響。後來他親自經營莊園,這為他以後寫作《孤立國》一書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1826 年,他的《孤立國》出版,此後他逐漸聞名於德國。1850年,《孤立國》第二卷問世。而在1850年9月22日,杜能因腦溢血死於特洛。他的墓碑上刻著他用以表示自然工資的數學公式:√ap。(根下ap,他認為自然工資就是工人的需要及其勞動產品之間的中項比例數。)因為杜能最重視他的工資理論,生前就要人在他死後這麼做。
杜能的理論體系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一般經濟理論,另一部分是農業和農業經濟理論。就思想來源來說,杜能的一般經濟理論較多受亞當・斯密的影響,而農業和農業經濟理論則受到特爾的很大影響。杜能在其《孤立國》里說:“在國民經濟學方面亞當・斯密是我的師表,在科學的農業方面則是特爾先生。”(第 325頁),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斯密和特爾的理論。他說:“在我看來,這兩位偉大人物的學說有未完善的地方,這些地方難以滿足我探求真理的需要,因而迫我自行研究。”(第325頁)。杜能對斯密和特爾深表尊敬,同時又對他們持批判態度。
在《孤立國》中,杜能的經濟研究方法不同於以羅雪爾為首的德國歷史學派。歷史學派否認客觀經濟規律的存在,否認經濟研究中科學抽象法的作用,宣揚所謂的“歷史的方法”,企圖用經濟現象和零碎的歷史事實的簡單羅列和描述來取代理論分析。在當時的德國經濟學家中,杜能反對歷史學派的方法,獨樹一幟地堅持用科學的抽象法研究經濟。儘管他在具體應用此方法時有不當地方,但他畢竟比其他經濟學家更進一步。
杜能在當時用抽象法研究經濟是值得我們敬仰的,而他把數學方法引入經濟研究領域則開創了經濟學研究的新道路,這點更值得我們敬佩。杜能在自己的著作中試圖把實驗科學的觀察方法、經營農業的會計核算和高等數學結合起來。杜能認為數學方法有助於準確地認識規律性的東西,如果反對在經濟學中應用數學就很難改變這門學科的落後狀態。他說:“在非數學不能求得真理的地方,使用數學是允許的。如果人們在其他知識門類象農業和國民經濟一樣厭惡數學的傾向,那麼我們現在仍處於對天文規律完全無知的境地。”(第459頁)。杜能是第一個把微分學應用於經濟研究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他在不少場合,特別是考察生產費用和運輸費用的變化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時,運用了微分學。
杜能運用數學方法進行經濟研究,引起了國外學者的讚揚或批評,他們都是從不同的立場出發進行評論的。但應該說杜能在《孤立國》中運用數學方法及他對數學方法的認識是正確的。他儘管在其著作中廣泛使用數學方法,然而他恰當地估計了數學方法在經濟研究中的作用,正確指出這一方法只“為我們提供了輔助手段”。杜能首次用微分學研究經濟而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這對以後的經濟學家提供了一種有益的啟示,並對現代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現在,杜能使用的邊際分析法被廣泛應用,在經濟理論分析中解決了許多難題,推動了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在現在的微觀經濟學中,消費者行為理論、廠商理論、分配理論等都用邊際分析法進行理論分析。同樣在宏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增長理論也用到此方法。現代經濟學發展的一個趨勢更深入廣泛地運用數學方法,計量經濟學的發展正集中體現了這一點。現在的高級微分學、宏觀經濟理論,沒有深厚的數學知識是無法理解的。回顧一下早在100多年前杜能的開創性工作,我們就不得不說他是一位作出偉大貢獻的經濟學家了。
關於杜能
再版前言
第一章 孤立國的形成
第一節 假設條件
第二節 任務
第三節 第一圈境自由農作
第四節 規定孤立國各地穀物價格的原理
第五節(一) 地租的概念
第五節(二) 穀物價格對地租的影響
第六節 穀物價格對農作制度的影響
籌七節(一) 農作均衡學的若干原則
第七節(二) 農作均衡學續論
籌八節 實行三區農作制,如果田地保持肥力不變,農田與牧場的分配應作如何比例
第九節 如果在兩塊肥力完全相等的農田分別實行輪作休閑制和三區農作制,在不同制度下黑麥的收益
將怎樣
第十節 三區農作制的工作量與七區輪作休閑制的比較
第十一節 田地與田舍的距離對農作費用的影響附錄
一。論農田與田舍的平均距離
二。論梅克倫堡田莊的形勢
第十二節 三區農作制的地租如何確定
第十三節 農田與田舍的距離對三區農作制工作費用的影響
第十四節(一) 輪作休閑制與三區農作制地租的比較
第十四節(二) 說明
第十五節 輪作休閑制和三區農作制產肥及種植穀物面積的比例
第十六節 產肥較為豐富的農作制度
第十七節 比利時和梅克倫堡農作制度的比較結果
第十八節 選擇農作制度還應考慮的其他幾點
第十九節 第二圈境林業
第二十節 再論第一圈境,特別討論馬鈴薯的種植
第二十一節 第三圈境輪栽作物制
第二十二節 第四圈境輪作休閑制
第二十三節 第五圈境三區農作制
第二十四節 穀物價格根據哪條規律確定
第二十五節 地租的起源
第二十六節(一) 第六圈境畜牧
第二十六節(二) 續
第二十六節(三) 續
第二章 孤立國與實際的比較
第二十七節 對我們研究過程的回顧
第二十八節 孤立國和實際的不同之點
第二十九節 燒酒業
第三十節 牧羊業
第三十一節 經濟作物的種植
第三十二節 孤立國各地所生產的亞麻和麻布,可以什麼價格運往城市出售?
第三十三節 論自由貿易的限制
第三章 徵稅對於農業的作用
第三十四節 與經營規模成比例的徵稅
(一)孤立國的情形
(二)實際的情況
第三十五節 論穀物消費不變時的徵稅作用
第三十六節 手工業稅和工廠稅
第三十七節 消費稅和人頭稅
第三十八節 地租稅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