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啼鵑

望帝啼鵑

望帝啼鵑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wàng dì tí juān,相傳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后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出處是元·關漢卿《竇娥冤》。多用以渲染哀怨、思歸的愁情。

成語釋義


后以“望帝啼鵑”指杜鵑鳥的悲啼,多用以渲染哀怨、思歸的愁情。

字義


逐字解釋參考:
望讀音 wànɡ:
望 <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象一個人站在土地上遠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對象。本義:遠望)
同本義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說文》。按,此字疑當訓遠視也。
望,遠視也。――《玉篇
豕望視而交睫腥。――《禮記·內則》。注:“望視,遠視也。”
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莊子·胠篋》
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莊子·天運》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扁鵲望桓侯。――《韓非子·喻老
舉頭望明月。――唐·李白《靜
望wàng
⒈向遠處看,看得見:遠~。遙~。豐收在~。
⒉拜訪:拜~。看~。
⒊盼,期待,希望:盼~。期~。希~。大喜過~。
⒋有名聲:名~。聲~。威~。
⒌埋怨,責怪:怨~。
⒍朝,向:~前走。~著我。
⒎農曆每月十五日:十五謂之~。
帝讀音 dì:
帝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間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綠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義: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話中稱主宰萬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萬物的主宰 [the supreme Being]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彙》
帝命不時。――《詩·大雅·文王》
在帝左右。
兆五帝於四郊。――《周禮·大宗伯》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列子·湯問
又如:帝鄉(傳說中天帝居住的仙鄉);帝君(古人對神的尊稱);帝江(傳說中的神名。居於“天山”)
君主,皇帝 [monarch;emperor]
帝,
帝 dì
①神話傳說或宗教經典稱宇宙的創造者或主宰者:天~、上~。
②君主;皇帝:~王、稱~。
③帝國主義:反~鬥爭。
【帝國】
①國力強盛、版圖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國家:唐~、英~。
②沒有帝王而向外侵略擴張的國家:第三~(希特勒時代的德國)。
【帝國主義】壟斷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最高和最後階段。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根本特徵是壟斷代替自由競爭。又稱壟斷資本主義、現代資本主義或資本帝國主義。
【帝子】帝王的子女。
啼讀音 tí:
啼〈動〉
(形聲。從口,帝聲。本義:放聲痛心地哭)
同本義 [weep aloud]
嗁,號也。――《說文》。段注:“號,痛聲也。”
見人方引嬰兒欲投之江中,嬰兒啼。――《呂氏春秋·察今》
婦啼一何苦。――唐·杜甫石壕吏
忽啼求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兒醒大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含乳啼。
兒懼,啼告母。――《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啼呼(哭叫,叫喚);啼飢(因飢餓而號哭);啼天哭地(非常悲慘);啼咽(悲哽)
叫鳴 [cry]
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千里鶯啼綠映紅。――唐·杜牧《江南春絕句》
淥水
啼(嗁)tí
⒈哭,放聲哭:~哭。不要哭哭~ ~。
⒉某些鳥獸鳴、叫:雄雞~。虎豹~。
鵑讀音 juān:
鵑 <名>
(形聲。從鳥,肙聲。本義:鳥名,即杜鵑) 同本義 [cuckoo]。又名郭公、杜宇、布穀、子規。一種常見的鳥,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而具暗色橫斑,其顯著特點是雙音節叫聲,並把卵產於別的鳥巢中為它代孵,吃毛蟲,是益鳥。如:鵑血(傳說杜鵑啼聲凄苦,日夜不停,甚至口中流血。常比喻悲怨之深);鵑魂(借指冤魂);鵑啼(形容思念之苦或悲怨極深)
鵑juān[杜鵑]見"杜"⒊。

典故出處


《禽經·杜鵑》:“蜀右曰杜字。”張華注引漢李膺 《蜀志》載:戰國末杜宇在蜀稱帝,號望帝,為蜀除水患有功。後年老禪位於相鱉靈,處西山而隱,修道而化為杜鵑鳥,春至則啼,啼至血出,聞者凄惻。此傳說亦見於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及《太平寰宇記·益州》、《太平御覽》卷一六六引《十三州志》等書。
相傳戰國時期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他為蜀國治理水患立下大功,急流勇退後禪位給臣子,自己則退隱居住在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到春天時晝夜不停地悲鳴,其啼聲非常的凄切,直到口中吐血為止。
民間傳說
傳說岷江(四川省)上游有惡龍,常發洪水危害人民。龍妹乃赴下游決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惡龍閉之五虎山鐵籠中。有獵者名杜宇,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贈以竹杖,並囑其往救龍妹。杜宇持竹杖與惡龍戰,大敗之,又於五虎山下救出龍妹。龍妹助杜宇賓士洪水,遂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擁戴為王。杜宇有賊臣,昔日之獵友也,常羨杜宇既得艷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獵山中,遇惡龍,遂與密謀,詭稱惡龍欲與杜宇夫妻和,乃誘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賊臣遂篡杜宇位,並逼龍妹為妻。龍妹不從,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杜鵑,返故宮,繞其妻而飛,日夜悲鳴,啼到血出才停止,曰:“歸汶陽!歸汶陽!”汶陽者,汶水之陽,即《蜀王本紀》所謂“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龍妹聞其聲,亦悲慟而死,魂亦化鳥,與夫偕去。

寫作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冤魂的悲鳴
示例
元·關漢卿《竇娥冤》曾引用該典故:“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李商隱錦瑟》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書中描述


1.望帝啼鵑:望帝稱王於蜀,得荊州人鱉靈,便立以為相。“后數歲,望帝以其功高,禪位於鱉靈,號曰開明氏。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或雲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鳥,至春則啼,聞者凄惻。”
(《常用典故詞典》第463頁,於石、王光漢、徐成志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9月版。)
2.杜宇:傳說中的古代蜀國國王。周代末年,在蜀稱帝,號曰望帝,后歸隱,讓位其相開明;時適二月,子鵑鳥鳴,蜀人懷之,因呼鵑為杜鵑。一說,通於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為鵑。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蜀相》,后因亦稱杜鵑鳥為“杜宇”。
(《辭海》(中)第2869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望帝:古代傳說中的蜀國國王。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蜀志》:“七國稱王,杜宇稱帝,更名蒲卑。”又晉代張華《禽經》:“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或雲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鳥,至春則啼,聞者凄惻。”因以為杜鵑的別名。
(《古書典故辭典》第430頁,杭州大學中文系編寫組,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4.杜宇:秦時蜀主,蜀地曾發大水,他率領居民避長平山。后鱉靈開峽治水,居民得歸陸地。他即傳位於鱉靈,自居西山。據神話傳說,他後來得道升天,為蜀人懷念。
(《中國歷代名人辭典》第63頁,南京大學歷史系編,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版。)
5.望帝杜鵑:見《蜀王本紀》、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望帝,傳說中的古代蜀國的一個君王,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稱帝,號望帝;死後魂魄化為鳥,名杜鵑,啼聲凄哀。后遂用“望帝杜鵑”寓理想抱負的不能實現。
(《古詩詞典故辭典》第491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望帝:相傳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為望帝;後退西山,化為杜鵑鳥。《竇娥冤》:“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新編中學文言文常用詞典》第291頁,蔣傳一、庄文中編著,王泗厚審訂,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顯而易見,上述六書的解釋,都只說明他稱帝、歸隱、化鳥、悲啼,沒有說明杜宇是冤屈的。至於《辭海》中說他“通於其相之妻”,也只是“慚而亡去”,也未表其冤屈。那麼究竟有沒有表其冤屈的說法呢?袁珂先生編著的《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第189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6月版)明確寫道:
杜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輯《蜀王本紀》:“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按《蜀志》云:望帝化為杜鵑鳥,“至春則啼,聞者凄惻”中似有一段隱情未能道出。《說郛》(百二十卷本)卷六?輯《太平寰宇記》云:“望帝自逃之後,欲複位不得,死化為鵑。”略透出此中消息。蓋望帝化鵑,皆緣“欲複位不得”,非以鱉靈“功高”而“禪位”也。杜宇神話,民間亦有流傳,面目與古籍記載頗異,略云:岷江上游有惡龍,常發洪水為害人民。若按這一傳說,杜宇冤屈無疑,他化鳥、悲啼的因果關係才得以成立,“望帝啼鵑”典故的含義也才得以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