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博物館
浙江杭州的絲綢專業博物館
絲綢博物館位於浙江省杭州西子湖畔,成立於1992年2月26日,是中國第一座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綢博物館。
主廳講述的是關於中國絲綢的故事,主要講述絲綢的起源和發展、絲綢的主要種類、絲綢之路及絲綢在古代社會生活中佔據的地位。染織廳和現代成就廳分別展示了古代織機發展的歷程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絲綢生產、科研和對外貿易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館內還設有臨展廳,舉辦各類臨時專題展覽。
絲綢博物館
序廳的造型是一座高聳於大廳中央的宋代提花織機模型。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提花機型,代表著中國古代絲綢的卓越地位。序廳的左右兩壁分別是絲綢年表和絲綢之路的展示圖,後壁則直觀地概括了中國絲綢優良的性能和產銷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喜人成績。
序廳兩側的文物廳,集中展示了五千年絲綢文物的精華,廳內恆溫恆濕的環境,為嬌貴的絲綢文物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條件。歷史文物廳按時代分為兩個廳:一廳主要介紹從新石器時代到宋遼元時期絲綢發展的歷史;二廳則專門展示明清絲綢皇家傳世珍品及考古出土實物。
蠶絲廳中展示的內容可以讓你了蠶吐絲結繭的秘密。現代成就廳則展示了建國五十年來我國在絲綢生產、科研和對外貿易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以絲綢為載體製作的各類工藝品和一些極富收藏價值的絲綢新品。
經過多年努力,該館已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絲綢的收藏、研究和鑒定中心以及弘揚絲綢文化、拓展國際旅遊的匯聚點。我們深信,中國絲綢文化將由此得以更廣的傳播和發揚。
佔地五公頃,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佔地五公頃,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
1987年12月28日,在美麗的西子湖畔、玉皇山下,中國絲綢博物館奠基動工。在籌建過程中,得到了全國文博界、絲綢界、港澳同胞及海外友人的鼎力相助,共花費2000餘萬元,經過四年的風雨兼程,於1992年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自開館以來,已成為向世界各國朋友宣傳中國古老文明和改革開放以來絲綢業取得成就的重要窗口及研究絲綢文化的學術基地。作為省、市精神文明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朋友和大中小學生前來參觀,並接待過多位國家領導人和國外元首。
開館以來,舉辦了各類文物展覽和專題展覽,以宣傳絲綢文化。
為使陳列展覽更有趣味性、科學性,1997年在原有的陳列基礎是進行了修改。將原來的序廳、歷史文物廳、民俗廳、蠶桑廳、制絲廳、絲織廳、印染廳、現代成就廳壓縮為:序廳、歷史文物廳、蠶絲廳、染織廳、現代成就廳。2003年在浙江省文化廳和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進行全面調整。
經過多年努力,已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絲綢的收藏、研究和鑒定中心以及弘揚絲綢文化、拓展國際旅遊的匯聚點。中國絲綢文化將由此得以更廣的傳播和發揚。
引導觀眾進入主題的序廳,起著凸現博物館的特性和桑蠶絲帛主題的作用:大廳正中的蠶繭抽象模型、其背後繡的桑葉紋理的巨大亂針綉、絲筒吊頂、象徵經緯線平紋交織的木格柵和左右兩側的玻璃版面分別簡要介紹蠶、桑、絲、綢和絲綢年表,使觀眾在參觀之始就對絲綢生產及中西絲綢發展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理解後面的展覽提供技術支持。
陳列分“前言”、“絲綢的起源與發展”、“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三部分講述絲綢的發展歷史和絢麗多姿的織染綉品。1、“絲綢的起源與發展”通過“起源與初創——創新與成熟-融匯與發展”子單元的展品與圖板的有機結合,展現中國絲綢五千年發展史的三個重要階段。 2、“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分“形形色色的絲織品種——五彩繽紛的印染織物——美輪美奐的絲綢綉品——寓意豐富的絲綢紋樣”四部分,通過展示綾、羅、綢、緞、錦等歷代織綉精品、明清官營織造匹料及絲綢品種的組織結構放大模型,並安置織物觀察台和“繡房”場景,更生動直觀地向觀眾解答什麼是綾、羅、綢、緞,什麼是織、染、綉。
通過大型古代絲綢之路地圖和絲路出土的漢唐織物珍品的展示,再現了著名的草原陸路絲路、海上絲路等四條絲路的具體走向及新航路開闢后的絲綢之路和它們所帶來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為彌補絲綢之路內容在靜態場景的不足,精心製作了絲綢之路DVD錄像片,並在展區中開闢小放映室播放該片。
分“遵神循禮——錦衣綉服——家常日用”三部分,以絲綢服飾與歷代微縮服裝人物模型、圖板、象徵性復原場景相結合的形式,形象地詮釋絲綢在古代社會的功用,展現戰國至清代流行的襖裙袍服、補服、龍袍等宮廷華服和家常日用綉品。
主要展示蠶的自然屬性,採用科普教育的半封閉式陳列,通過“神奇的變化”、“家蠶最愛吃桑葉”、“蠶體的奧秘”、“蠶繭”、“蠶絲”、“美麗的吐絲昆蟲”、“蠶農的家園”、“蠶桑利用”等八個方面揭示從蠶到絲的奧秘。以桑、蠶、蛾標本與色澤艷麗圖板為主要展陳手段,大量採用多媒體形式,安置了數台觸摸屏來展示蠶選擇桑、蠶結繭過程、蠶器官及蠶鄉蠶俗。
以絲綢的織造、染色工藝為主線,以織具模型形象生動地讓觀眾了解中國古代絲綢染織生產過程。展覽分“工藝流程”、“絲線加工”、“機杼原理”、“織機脈絡”、“染色體系”五部分。此廳還設立“學習園地”展區,觀眾可在此動手製作絲綢工藝品,切身感受絲綢手工製作帶來的無窮樂趣。同時在多媒體上安裝“ZIS素織物計算機設計系統”,觀眾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織物組織和織物圖案的設計,以培養觀眾的紡織品設計興趣。
這是一個全開放式陳列廳,以織機的現場操作表演為主,展示目前仍在生產的民族、民間織機及復原的古代織機。按復原織機、江南染織、少數民族織機為主題來安排13台種類各異的織機,動態的表演展現了我國古代織機的高超技藝,具有強烈的感染效果。
織物
1 羅地壓金彩綉山林雙鹿
2 獨窠牡丹對孔雀紋綾
3 五蝠捧壽雕花漳絨
4 藍地蟒袍料
5 團龍紋清水頭巾
6 松竹梅紋綺
7 花樹獅鳥織成綾
8 紅色蝶繞寶花綾
9 十樣花印花絹
10 緋色絹片
11 樹葉錦
12 彩條紋羅
13 續世錦
14 延年益壽長葆子孫錦
服飾
1 青緞地彩綉折枝花卉夾褂
2 曲水雲鶴紋緙絲龍袍
3 盤金綉獅子方補
4 雜寶花羅裙褲
5 杏林春燕紋扇套
6 夫妻雙雙把家還紋抹胸
俞志達 館 長
徐德明 副館長
趙 豐 副館長
周也印 副館長
張 毅 辦公室主任
俞敏敏 社會教育部主任
金 琳 陳列保管部主任
汪自強 技術部主任
周關康 保衛部主任
中國古代紡織品鑒定保護中心
公交12路、809、游3直達。
開放時間:8: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