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泥溝鄉

臨夏縣西南高寒陰濕山區的鄉

漠泥溝鄉地處臨夏縣西南高寒陰濕山區,是省列、縣屬特困鄉。全鄉有6個行政村,63個合作社,2385戶,其中少數民族人數佔98.8%,總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68畝,人均1.1畝,牧坡約8萬畝。自然條件嚴酷,農業基礎薄弱,勞動者素質低下,人民生活水平相當困難,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貧困鄉。

漠泥溝鄉,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地處臨夏縣西南部,東接馬集鎮,南與夏河縣清水鄉和馬集鎮毗鄰,西南連麻尼寺溝鄉,北與韓集鎮接壤。區域面積75.1平方千米。

1950年12月,撤區並鄉。1958年9月,成立漠泥溝公社分設6個大隊,今鄉境為其中之漠泥溝大隊。1961年,恢復臨夏縣建制,漠泥溝隸屬臨夏縣。1961年5月,劃分小公社,改漠泥溝大隊為漠泥溝公社。1973年,撤銷臨夏縣建制,漠泥溝鄉隸屬臨夏市。1983年,恢復臨夏縣建制。2019年10月,漠泥溝鄉下轄6個行政村。

2018年,漠泥溝鄉有2家工業企業。2021年,臨夏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漠泥溝鄉常住人口為11391人。

歷史沿革


1950年12月,撤區並鄉。
1958年9月,成立漠泥溝公社分設6個大隊,今鄉境為其中之漠泥溝大隊。
1961年,恢復臨夏縣建制,漠泥溝隸屬臨夏縣。
1961年5月,劃分小公社,改漠泥溝大隊為漠泥溝公社。
1973年,撤銷臨夏縣建制,漠泥溝鄉隸屬臨夏市。
1983年,恢復臨夏縣建制。

概況

位於臨夏縣西部,小積石山麓。平均海拔2855米。2008年末,面積75.1平方千米,農業人口2408戶11779人。轄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前川村,距縣城5千米。景點有馬進溝、山神溝。

沿革

1955年為漠泥溝鄉,1958年併入馬集公社,1961年析置漠泥溝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72.8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其中回族佔96%,轄前川、大庄、陽窪、何家、姬家、台塔等6個行政村。

基本情況

漠泥溝鄉地處甘肅省臨夏縣西南高寒陰濕山區,是全縣九個特困鄉之一。全鄉共有6個行政村,63個合作社,2385戶,11827人。居住著回、漢、東鄉族撒拉族四個民族,其中回族佔總人口的98.7%。全鄉總面積72平方公里,海拔在2200米至3500米之間,耕地面積12468畝,人均1.11畝,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40元。

地理環境


漠泥溝鄉由於氣候濕潤,水資源礦物質含量高,林地茂盛,牧坡廣闊,飼料豐富,對發展畜牧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全鄉現有聯辦、個體小型牧場36處,大牲畜存欄3850頭,羊存欄4968頭,畜牧業收入占群眾收入的30%。
位置境域
漠泥溝鄉地處臨夏縣西南部,東接馬集鎮,南與夏河縣清水鄉和馬集鎮毗鄰,西南連麻尼寺溝鄉,北與韓集鎮接壤。區域面積7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漠泥溝鄉地處積石山山區,地形屬半川半山區,地勢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間低。海拔在2180~3530米之間,平均海拔2855米。
氣候
漠泥溝鄉多年平均氣溫5.6℃,7月平均氣溫為16.7℃,1月平均氣溫為-14.4℃。無霜期年平均14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72毫米水文境內河道屬大夏河水系,河道總長約14.8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漠泥溝鄉轄前川、陽窪、何家、大庄、台塔、姬家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3個村民小組。
2019年10月,漠泥溝鄉下轄6個行政村:陽窪村、何家村、大庄村、前川村、台塔村、姬家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22921204201220陽窪村委會
622921204202220何家村委會
622921204203220大庄村委會
622921204204210前川村委會
622921204205220台塔村委會
622921204206220姬家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漠泥溝鄉轄區總人口12403人。
2017年,漠泥溝鄉常住人口11083人。
2018年,漠泥溝鄉戶籍人口14976人。
2021年,臨夏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漠泥溝鄉常住人口為11391人。

經濟


2011年,漠泥溝鄉有耕地面積12456畝,農業總產值6584.3萬元,比上年增長3.5%。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生產糧食3831.7噸,其中玉米978.9噸、小麥2149.5噸、馬鈴薯567.1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家禽為主,牛飼養量1597頭,年末存欄1096頭;羊飼養量6183隻,年末存欄2672隻;家禽飼養量10400羽,上市家禽9750羽,生產肉類143.6噸:禽蛋22.5噸,鮮奶23.7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048元。
2011年,漠泥溝鄉工業以建材加工業為主。工業企業3家,職工312人,工業總產值達到1024萬元,工業增加值334萬元,比上年增長33.5%,商業網點13個,職工35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63.6萬元,比上年增長17.5%,財政總收入200萬元,比上年增長3.6%,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300萬元,比上年增長3.8%;各類貸款餘額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2%。
2018年,漠泥溝鄉有2家工業企業。

特色經濟

該鄉充分利用地域優勢,以育苗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畜牧業發展為重點,切實為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而努力。2009年完成農業總產值達到1223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213萬元;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1960萬元;完成農業增加值754萬元;完成工業增加值77萬元;完成鄉鎮企業增加值695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3608.7噸;人均佔有糧306公斤,人均純收入1568元;利用牧坡廣闊的有利條件,突出規模養殖和暖棚養畜等技術在何家村建成養殖小區一處,全鄉畜牧養殖肉牛存欄1647頭,肉羊存欄6734頭。立足本鄉優良的土地資源和水利條件,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和鼓勵農民投身林業育苗建設,投資200萬元,引進優良品種雲杉苗300萬株,育苗510畝,投資5萬元,修建護苗房6間,護苗網5020米;通過招商引資在我鄉何家村創辦股份制企業2個,其中蘇海建材廠投資250多萬元,現已投入使用,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120人,年創收達32萬元,利民建材廠投資180萬元,現已完成項目申報、磚機安裝等前期工作,預計2010年5月正式投入生產;通過積極協調,得縣水電部門的大力支持,台塔村十社80戶群眾的飲水難問題得以徹底解決;完成181戶危舊房改造任務,解決了部分群眾的住房難問題,為全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漠泥溝鄉
漠泥溝鄉

交通


2011年,漠泥溝鄉境內有縣鄉級公路1條,全長約15千米。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漠泥溝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6個,藏書5萬餘冊,體育場所5個。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有線電視用戶1520戶,普及率59.9%。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漠泥溝鄉有小學5所,在校生1298人,專任教師2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40萬元,比上年增長1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漠泥溝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個,其中鄉衛生院1所;病床17張,固定資產總值4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1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278人,參合率91%。
社會保障
2011年,漠泥溝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戶,人數45人,支出10.4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192元,比上年增長8%;城市醫療救助15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32戶,人數3795人,支出1001.9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220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供養272人,支出69.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6萬元,比上年增長2%,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784人,參保率86.8%。

代表人物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三馬"家族經數十年發展,一度佔據甘肅、青海、寧夏全部及新疆大部,成為左右西北局勢的軍閥武裝,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在整個"三馬"家族中,馬步芳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之一,曾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在西北地區產生過較大影響。
馬步芳,字子香,回族,生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臨夏縣漠泥溝人,馬麒次子,馬海晏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