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

甘肅省轄自治州

臨夏回族自治州,古稱河州,是甘肅省轄自治州,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和甘肅兩個民族自治州之一,成立於1956年11月。截至2020年,轄1個市、7個縣,總面積816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42.2萬,常住人口207.14萬,城鎮人口76.73萬人。州內有回、漢、東鄉、保安、撒拉等42個民族,東鄉族和保安族是以臨夏為主要聚居區的甘肅特有少數民族。

臨夏地處中國西部地區,甘肅省中部西南面,黃河上游,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衝、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是文成公主進藏的途經之地,素有“西部旱碼頭”、“東有溫州、西有河州”的美譽。臨夏緊靠蘭州、毗鄰藏區,是內地連接藏區的重要經濟通道,2019年在西藏、青海、四川等藏區經商務工的臨夏籍人員達30多萬人,成為藏區與內地貿易的主要承擔者,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歷史沿革


臨夏州境,春秋時期,為羌、戎之地;戰國末期屬古雍州之城。
秦朝時,初為罕羌侯邑,後置枹罕縣。
臨夏
臨夏
西漢初,境內有大夏縣、枹罕縣、白石縣,屬隴西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枹罕縣、白石縣屬之;神爵二年(前60年),在今積石關內黃河南置河關縣,屬金城郡;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入隴西,枹罕、大夏、白石、河關縣屬之;中平元年(184年),枹罕宋建割據自立,建元置百官,號“河首平漢王”;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遣夏侯淵討伐,平枹罕城。
三國時,市境屬魏枹罕縣,初轄於秦州隴西郡。惠帝時,市地屬枹罕護軍。黃初年間枹罕縣屬雍州隴西郡。
西晉永寧中(301~302),枹罕縣屬晉興郡(郡治今青海民和縣西)市地屬之。十六國時,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344)分涼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枹罕屬河州興晉軍,州、軍均治枹罕。縣治初設於今臨夏市境。
前秦建元三年(367),枹罕屬前秦涼州,州治保罕;建元七年(371),枹罕屬河州興晉郡,州、郡增治於枹罕。西秦太初二年(389)枹罕屬乾歸分設之北河州,北河州,仍治保函。後秦弘始二年(400),姚興攻西秦取枹罕,屬河州,州治飽含,仍歸乞伏氏統轄。西秦更始九年(409)乾歸復奪地興國。西秦熾磐永康元年(412)十月乞伏熾磐自譚郊遷都於枹罕。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被夏攻滅,西秦亡,地歸吐谷渾。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改河州為枹罕鎮。北魏太和十六年(492),撤鎮復置河州。市境屬之。
西魏復置枹罕縣,屬河州枹罕郡,州、郡治枹罕。
北周如西魏制,枹罕縣仍舊。
隋開皇三年(583)廢枹罕郡,枹罕縣屬河州,州治枹罕。大業三年(607),河州改枹罕郡,枹罕縣屬之。隋末為金城校尉薛舉所據。
武德元年(618)平李軌復置河州,轄枹罕縣,治所枹罕。天寶元年(742),改河州為安鄉郡,轄枹罕縣。寶應元年(762)枹罕為吐蕃佔領。
北宋初,吐蕃王族後裔角廝羅之孫木征據河州。熙寧六年,王韶率宋軍收復河州,置枹罕縣,屬熙河路。在州西一十五里治閻精堡(今枹罕拜家莊古城址)。熙寧九年(1076)省枹罕縣,縣地屬河州安鄉縣。州治遷寧河。南宋初因之。金天會九年(1131),金取河州。皇統二年(1142),州治枹罕,屬熙秦路總管府。貞元二年(1154)復置枹罕縣於河州治。金達定二十七年(1187)枹罕縣屬臨洮路。
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蒙古攻佔河州。初屬陝西行中書省貢昌路。蒙古汗國憲宗三年(1253)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六年(1269)河州改河州路,省枹罕縣,地屬安鄉縣,吐蕃等處宣慰使司、河州路均治枹罕。
明洪武四年(1371),廢縣置河州衛,屬西安行都衛。六年(1373)置河州府轄安鄉縣,市境屬之,州府治今市區。七年(1374)七月,置西安行都衛治於河州,十年(1377)分河州為左、右二衛,屬陝西行都指揮使司。十二年(1379)七月廢河州府並安鄉縣。並河州左衛於洮州(今臨潭縣),升右衛為河州軍民指揮使司,統管軍民,治今城區,仍屬陝西都指揮使司。成化九年(1473)十二月,復置河州,屬陝西臨洮府,改河州軍民指揮使司為河州衛。
清初,州、衛並存,不設縣。順治八年(1651)河州仍屬陝西臨洮府。康熙二年(1664),始知甘肅省,河州屬甘肅省臨洮府。雍正四年(1726),河州衛併入河州,乾隆二十七年(1762),徙臨洮府於蘭州,河州改隸蘭州府。
中華民國二年(1913),改河州為導河縣,屬甘肅省蘭山道。
民國十六年廢道設區,導河縣屬蘭山區。
民國十七年3月,導河縣易名臨夏縣。
民國十八年8月3日,由臨夏等6縣行政視察員督察政務。
民國二十年臨夏縣改為甘肅省直轄縣。
民國二十三年臨夏縣又改屬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治今城區。
民國二十五年改屬甘肅省第五行行政督察區(臨夏)。督察區治今城區。
臨夏市風景
臨夏市風景
1949年8月22日,臨夏縣解放,1949年8月26日建立臨夏縣人民政府,治今城區屬臨夏軍管會管轄。1949年9月5日,設立臨夏市(鎮級),以臨夏縣城關鎮委行政區域,隸屬臨夏縣。1949年9月10日改屬新設甘肅省洮西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9月下旬,洮西分區更名為臨夏分區,市的歸屬未變動,專屬駐臨夏市。
1950年3月31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批准臨夏市為縣級市,臨夏的城關區為市的行政區域。是年6月,臨夏縣政府遷韓家集。
1953年6月14日,甘肅省政府決定臨夏市為省轄市,委託臨夏專員公署領導監督。
1956年11月19日,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轄臨夏市。州府駐臨夏市。
1958年12月20日,國務院決定,撤銷臨夏縣、永靖縣建置,將兩縣區域劃歸臨夏市。
1961年12月15日,恢復臨夏、永靖縣建置。侯臨夏轄12個公社及城關鎮。
1973年12月15日,甘肅省革命委員會通知,執行國務院1964年6月5日“撤銷臨夏市,將行政區域劃歸臨夏縣,縣址設在韓家集鎮”的決定,撤市並縣,但縣址由韓集鎮改遷臨夏市。
1983年8月31日,國務院批複恢復臨夏市建制(縣級),以原臨夏縣的城關鎮及城關、折橋、枹罕、南龍四個鄉為臨夏市的行政轄區。臨夏市人民政府在青年路58號。縣人民政府於10月遷至韓家集。
2014年12月開始籌建東區街道。2015年末,將城郊鎮陳方村、大慈村、毛園村、南園村、折橋鎮李孟村和東關街道菜市社區部分行政區域劃歸東區街道。調整后,東區街道轄和諧、三易2個社區和南園、毛園、陳方、大慈、李孟5個行政村,面積約7平方千米,人口6535戶28125人。辦事處駐和政路(東郊公園東側)。東區街道辦事處於2016年1月起全面展開各項工作。
2021年1月2日,2020年全國房價排行榜出爐,2020年全國城市二手房價漲幅榜排名12位。

行政區劃


2013年,臨夏市下轄6個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八坊街道紅園街道、西關街道、東關街道);4個鎮(城郊鎮折橋鎮南龍鎮枹罕鎮)。共41個行政村、27個社區。臨夏州人民政府駐地:臨夏市紅園路。
轄區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人)政府駐地鄉鎮街道
臨夏市88.648城南街道4鎮7街道
臨夏縣1212.442.5韓集鎮6鎮19鄉
永靖縣186420.87劉家峽鎮17個鄉鎮
廣河縣53830.16城關鎮6鎮3鄉
和政縣96024.3城關鎮9鎮4鄉
康樂縣108330.75附城鎮5鎮10鄉
東鄉族自治縣151038.17鎖南鎮8鎮16鄉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91028吹麻灘鎮17個鄉鎮

人口民族


臨夏市人民
臨夏市人民
截至2021年4月,臨夏州戶籍人口243.7萬人,常住人口207.1萬人。有123個鄉鎮、7個街道辦、1111個行政村、97個社區。
2019年末,臨夏州常住人口為207.14萬人,比上年凈增1.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6.7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5.5‰,人口死亡率為7.8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61‰,城鎮化率為37.04%,比上年提高1.02個百分點。
民族
截至2021年4月,臨夏回族自治州內有回、漢、東鄉、保安、撒拉等42個民族,東鄉族和保安族是以臨夏為主要聚居區的甘肅特有少數民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夏市位於甘肅省西南部,距省會蘭州117公里,屬蘭州一小時經濟圈範疇。市域東與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接壤,南西北與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毗鄰,地理坐標地處北緯35°31'至35°39',東經103°0'至103°16'。區域面積88.6平方公里。

地形

臨夏市四面環山,平均海拔1917米,地勢自西向東傾斜,相對高度差398.3米。

氣候

臨夏市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1攝氏度,年日照時數2520小時,全年無霜期163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84毫米,蒸發量1343毫米。
臨夏
臨夏

水文

黃河的一級支流大夏河穿臨夏市城區而過,大夏河一級支流牛津河、紅水河在境內匯入大夏河。

土壤

臨夏市土壤以壚土、紅土為主。

自然資源


土地

臨夏市土地總面積為88.546平方公里,摺合132819標準畝,其中市區用地面積6.439平方公里,摺合9658標準畝。農村用地123161標準畝。總面積中耕地83368.3標準畝,農村人均耕地1.08畝,0.69自然畝;牧坡3692.8標準畝,林地3352.7標準畝,道路337937標準畝,村莊12642.8標準畝,河流渠道8932.9標準畝,灘利用地7113.3標準畝,其他10336.8標準畝。

水能

臨夏市風景
臨夏市風景
臨夏市地處大夏河下游,河床縱坡徑流量均大,落差顯著,從臨夏州西川電站滾坎至木湖峽長23公里的河段,落差達165米。電力蘊藏量比較豐富。總蘊藏量為43820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發電量為19980千瓦,至2013年已開發利用的發電量為2468千瓦。實際開發分別占可開發量和蘊藏量的八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水能資源的應用臨夏始於明清時期,以水磨為代表的水力資源利用極為普遍。明嘉靖乙卯年(1555年),河州有水磨“共一千八百有奇”,經清代、民國均以水磨加工麵粉居全省之冠,解放后逐漸以電磨代替。

礦產

臨夏市迄今尚未發現有可供開採的金屬礦。非金屬礦主要有石灰石和紅粘土。
石灰石分佈在牛津河寬100米,長2萬米,深7米的1400完立方米的主流河床上,市境內可開採面寬70米、長3000米、深1.5米約31.5萬立方米,含氧化鈣(CaO)54.38%。
紅粘土含二氧化硅(SIO2)52.86%,塑性指數大於13,粘土中碎石、礫石、鈣質結粒總和小於3%,基本符合質量要求。
大量河沙及河卵石,分佈於大夏河大橋上下遊河床中,來源主要為上游岩石風化物經流水沖刷逐年沉積與下遊河床的沉積岩石粒。

政治


現任領導

領導幹部
州委書記郭鶴立
州委副書記、州長馬相忠
資料時間:2021年1月

經濟


綜述

2020年,臨夏州地區生產總值331.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高於全省增速1.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7億元,同比增長5.4%,與全省增速持平,居全省第8位;第二產業增加值61.3億元,同比增長4.1%,低於全省增速1.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第三產業增加值216.3億元,同比增長5.5%,高於全省增速3.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182.1億元、同比增長27%,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17.1%,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9.3億元、同比增長15.9%,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8元、同比增長4.3%,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3元、同比增長8%,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規上工業增加值24.8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被省政府授予2020年“市州推動高質量發展進步獎”、“市州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獎”、“2019年度省長金融獎”。

第一產業

臨夏州農產品種植
2020年,臨夏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2.4萬畝,同比增長1.1%。其中,夏糧面積37.14萬畝,比上年減少0.97萬畝,同比下降2.5%;秋糧面積145.26萬畝,比上年增加2.87萬畝,同比增長2.0%。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69.98萬噸,同比增長2.5%。其中,夏糧總產量10.39萬噸,同比增長1.5%;秋糧總產量59.59萬噸,同比增長2.7%。
全州種植結構調整面積為86.7萬畝,佔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38.76萬畝的36.3%。其中,百合種植3.6萬畝,金銀花種植2.0萬畝,藜麥種植1.4萬畝,草莓種植0.6萬畝,西瓜種植0.5萬畝,赤松茸種植0.4萬畝,其它(薯、葯、菜、菌)78.2萬畝。
全州大牲畜存欄34.2萬頭,同比增長9.8%;牛存欄32.8萬頭,同比增長10.3%;豬存欄27.9萬頭,同比增長67.1%;羊存欄160.1萬隻,同比增長10.9%。肉類總產量達6.7萬噸,同比增長19.1%;牛奶產量5.2萬噸,同比增長16.0%,蛋類產量0.9萬噸,同比增長11.1%。

第二產業

臨夏州城區建設
2020年,臨夏州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8億元,同比增長11.4%,高於全省增速4.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完成增加值0.4億元,同比下降26.2%;製造業完成增加值10.2億元,同比增長16.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14.2億元,同比增長10.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增加值5.0億元,同比增長11.4%;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9.8億元,同比增長11.4%。分企業類型看,中央企業完成增加值10.0億元,同比增長13.0%,地方企業(含省屬)完成增加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1.0%。

第三產業

臨夏市八坊十三巷
2020年,臨夏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億元,同比增長0.7%,高於全省增速2.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8.0億元,同比增長6.3%;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78.7億元,同比下降1.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6.7億元,同比增長1.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0億元,同比下降0.9%。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4.7億元,同比增長0.4%;商品零售92.0億元,同比增長0.7%。全年旅遊接待人數1198.2萬人次,同比下降55.8%;實現旅遊收入59.2億元,同比下降55.6%。
臨夏
臨夏

交通


截至2017年末,臨夏州公路里程6743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里程646公里。
213國道、309省道橫穿臨夏州。蘭州到臨夏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蘭州經永靖至臨夏市、臨洮至康樂至和政、臨夏市至積石山、東鄉至臨夏市二級公路正在建設,蘭州至永靖一級旅遊公路、臨夏至合作高速公路開工建設。
蘭州至合作鐵路是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蘭州至廣州高鐵通道的起始路段,承擔甘肅、寧夏、蒙西等地與西南地區之間以及蘭州與臨夏、甘南等地之間的客貨交流,該項目對於促進民族團結,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蘭合鐵路在臨夏州設有臨夏站、臨夏南站等,投入運營后將徹底改變臨夏州的交通現狀。
航運
截至2015年底,臨夏港有劉家峽、鹽鍋峽兩大港區、主要通航水域有黃河和洮河,其中劉家峽港區是甘肅省水運重點地區和全省水域面積最大的地區。
臨夏港運輸量主要集中在劉家峽、鹽鍋峽、海甸峽等水庫,水域面積達248平方公里。黃河流經積石山、臨夏、東鄉、永靖四個縣,總里程148公里,已全線通航。全州開闢營運航線15條,水上運輸主要以短途客運、旅遊運輸和渡運為主。全州有海事部門登記管理的船舶340艘,鄉鎮人民政府登記管理的鄉鎮自用船344艘,政府有關部門登記管理的景區、園林水上娛樂船艇、設施389個(艘)。年完成客、貨吞吐量分別達到72萬人和44.5萬噸。
航空
臨夏機場項目是列入《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和《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項目按2030年旅客吞吐量4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00噸、飛機起降量4396架次目標設計,飛行區指標為4C。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建1條長3200米×45米的跑道及2條垂直聯絡道,6個(6C)機位的站坪,航站樓面積5500平方米。建設工期為4年,項目申報投資估算約16.3億元。
臨夏
臨夏
截至2018年底,臨夏州有各級各類學校2019所,在校學生43萬人,專任教師2.5萬人,學校數是1950年的11倍、學生數是39倍、教師數是47倍。全州適齡兒童入學率99.96%、適齡少年入學率98.51%,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2.1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6.2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78.75%,人均受教育年限8.1年。
2019年,臨夏州報名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共計11677人,本科一批上線834人、上線率7.14%,本科二批及以上上線4599人、上線率40.1%;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被評為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成臨夏州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達到157名。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53.3%。
科學技術
2017年,臨夏州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21項,其中國家級、省級29項,州級92項;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6項,其中5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年申請專利543件。
文化事業
臨夏州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截至2017年末,臨夏州有州級文化單位民族歌舞團、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劇院、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各1個;縣(市)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博物館(紀念館)47個,文物管理所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23個,農家書屋1149個;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分中心8個。全州廣播電視轉播台11座,千瓦以上廣播電視轉播台4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8.69%,電視人口覆蓋率98.86%。
體育事業
臨夏松鳴岩滑雪場
2017年,臨夏州共舉辦各類群體活動620餘場(次),參加人數達95萬人(次),建成縣級全民健身中心1個,可拆卸式游泳池1個,鄉鎮和社區健身中心10個,鄉鎮和社區健身廣場8個,籠式足球場5個,行政村農民健身工程181個,配發健身路徑30套。
臨夏
臨夏
在甘肅省籃球、足球、射擊、田徑、乒乓球、游泳、武術、摔跤、跆拳道、柔道、曲棍球、排球16個大項的錦標賽中,獲得金牌20枚、銀牌24枚、銅牌15枚。
醫療衛生
臨夏州醫院醫務人員在救助患者
2019年,臨夏州覆蓋州、縣、鄉、村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州7個縣級綜合醫院整體遷建,臨夏市醫院遷建項目正在實施。新建4個縣級中醫院建設項目。實施了87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和1138個村衛生標準化建設項目。全州免疫規劃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達到90%以上。
2018年以來,先後對全州67.5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脫貧不脫政策人口制定“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幫扶措施,開展“送醫上門”“送人就醫”服務。集中救治25種重大疾病患者2899人,救治率98.91%。省級8家三甲醫院在8縣市醫院掛牌成立分院,按照建設二甲醫院標準開展組團式整體幫扶,建成檢驗、病理、消供、心電、影像等縣級區域醫學中心21個,建成薄弱學科34個。
實施醫改以來,全州共招錄1533名醫學類大學生和執業醫師充實到鄉鎮衛生院工作,2019年全州醫療衛生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902名,提升了各級醫療機構診療服務水平。
社會保障
臨夏縣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2019年,臨夏州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4.7億元、同比增長30.1%,整合涉農資金43.4億元、增長56.1%,全年有13.49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8%,403個貧困村退出,繼臨夏市2018年脫貧摘帽后,廣河、康樂、和政、永靖、積石山5個縣脫貧摘帽。
2019年,臨夏州集中開展“3+1+1”衝刺清零行動,持續推進控輟保學,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7.23%,實施教育扶貧項目280個;完成123個鄉鎮衛生院、999個村衛生室標準化改造,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改造3488戶四類重點對象和1551戶新篩查危房,完成“十三五”1.47萬戶7.51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建成7項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22項攻堅清零維修改造工程。紮實推進產業扶貧,落實到戶產業資金7.1億元,扶持9.8萬戶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培訓勞動力3.4萬人次、輸轉51.3萬人次、勞務創收101.2億元,新建扶貧車間158家、累計建成266家、吸納就業近萬人,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246個,聘用護林員和草管員4769名。
2019年,臨夏州扶持發展旅遊扶貧重點村8個、鄉村旅遊示範村4個。新改建農村公路343.2公里,硬化村組道路2018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981公里。全州排危拆危5.6萬處,改造衛生戶廁2.8萬座,新改建行政村衛生公廁829個,創建清潔村莊270個。
2020年2月,被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確定為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旅遊


臨夏風光
臨夏風光
臨夏市居住著漢、回、東鄉、保安、撒拉等18個民族,以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一半以上,是國內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具有穆斯林風情和風俗文化,素有“中國小麥加”之稱,有八坊民俗文化住宅區和中阿藝術相結合的清真寺建築,清真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獨具一格,有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和葫蘆雕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紫斑牡丹“花兒”藝術自成一脈。臨夏市是回藏風情旅遊線上的旅遊目的地和中轉站,市內有民族風情濃郁和地方特色突出的人文景觀與歷史遺跡,地處城市中心的人民紅園集江南園林建築與臨夏古典建築於一體。東西南北輻射的東郊公園、南龍山森林公園、萬壽山公園、枹罕山莊等旅遊景點,東公館、蝴蝶樓、南關清真大寺、大拱北、萬壽觀等名勝古迹及其磚雕、木雕藝術。周邊有炳靈寺、劉家峽水庫、松鳴岩、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溝等旅遊景點。

旅遊景點

八坊十三巷東公館十里牡丹觀光長廊蝴蝶樓胡廷珍紀念館
東郊公園大拱北清真前河沿寺榆巴巴拱北國拱北
清真老華寺清真老王寺臨夏萬壽觀韓家寺九眼泉
紅園王尚書墓園寶覺寺南陽山森林公園臨夏潮音寺
枹罕山莊清真北寺龍鳳影壁北大街石頭窪清真寺

推薦旅遊線路

1.從市區出發——榆巴巴拱北——古河州酒廠牡丹園——萬壽觀——河州花兒藝術苑——南濱河東路牡丹觀光帶——東郊公園——東公館——八坊民居;
2.紅園——大拱北——河沿頭拱北——老華寺——八坊民居——東公館——南濱河東路牡丹觀光帶——河州商務會展中心——州博物館——東郊公園;
3.東公館——八坊民居——老華寺——古河州酒廠牡丹園——萬壽觀——榆巴巴拱北——東郊公園——南濱河東路牡丹觀光帶——河州商務會展中心——神韻、能成磚雕廠。

文化


名優特產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是臨夏特產,麵皮好、餡子考究,有包子、合子、角饃之分。以牛羊肉和韭菜或胡蘿蔔或白蘿蔔混合剁碎攪勻為餡,裝籠蒸熟,盛入盤中,淋以椒油,看上去晶瑩剔透。
河州面片
河州面片,按製作工藝可分清湯麵片、酸湯麵片、河沿面片、炒麵片等。先將麵粉用水調和、揉搓、捏團,捏成粗條狀,之後掐成小團,蘸油搓成小條,稍發片刻,壓扁之後在沸水中揪入面片。待熟後用笊打入碗中,放入清湯或臊子,撒上蒜苗絲、香菜即可食用。
油炸餜餜
臨夏州特色小吃“油餜子”
油炸餜餜是臨夏回族的面點之一。以麵粉為主料,輔以糖、食用顏料,捏成型后,經食用油烹炸而成。

人文歷史

河州磚雕
走進臨夏,凡屬古典建築,不論是回族的禮拜殿,還是漢族的社廟,不論是昔日的達官貴人的公館、府第,還是尋常百姓人家,大都飾有精美的磚雕。
據考古發掘,在宋代,臨夏磚雕藝術已相當成熟,到元明時代,磚雕已廣泛使用於各種建築之中。現存有建於明末清初的八坊清真北寺門前的“龍鳳呈祥”影壁。影壁兩邊為“鳳凰來儀”,中為“墨龍三顯”,觀此影壁,淺浮雕墨龍,忽隱忽現,陰雲漠漠之中,納雲吐霧,夾帶雷聲。
河州磚雕臨夏磚雕)將書法、繪畫和雕刻融為一體,創造了許多構思新穎、富有詩意和濃厚生活氣息的磚雕藝術、融合了臨夏民間風俗、風情入畫的,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作品,民間藝術磚雕作品在臨夏許多旅遊景區點都能看到。已開發的小型可攜帶型磚雕藝術品,採用細膩的雕刻技術,加上對臨夏民俗風情的愜意描繪,將常年只存在與建築上的雕刻藝術與現實中的休閑、收藏結合起來。
雕刻葫蘆
小巧玲瓏、精緻典雅的雕刻葫蘆集書法、繪畫、篆刻為一體,表現題材和內容多為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歷史典故、人物、風景、文學作品人物等,將人物、山水、花卉、飛禽走獸刻入畫面,以其奇妙的構思,精美的圖案,嫻熟的刀法,方寸之間盡顯大千世界,世間百態,其形象逼真。
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智慧的結晶,臨夏是著名的中國彩陶之鄉,出土彩陶是國家的珍貴文物,數量有限,價格昂貴,市場上流通的少,為了滿足人們對彩陶的喜愛之情,臨夏的民間藝人們通過長期探索研究,模擬複製出不少精美的彩陶手工藝品。這些仿古複製的盆、罐、壺、瓶等,保持了真品的基本特點,一些技藝精湛的仿古彩陶高手製作的仿古彩陶古樸逼真,真假難辨。

民俗

節日
臨夏市少數民族中,回族、東鄉族佔多數,並和散居在市轄區內的保安族、撒拉族等共同信仰伊斯蘭教,一致的信仰、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融合,形成以回族、東鄉族習俗為主體的穆斯林民俗。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為臨夏市全體穆斯林共同慶祝的兩大節日。
婚俗
臨夏回族、東鄉族婚俗一般有相親、央媒、送定茶(亦稱提提盒)、送聘禮、開典(擇日子)、念尼卡哈(證婚詞)、吃宴席、回門、會親家等程序,除開典和送聘禮的時序有所變化外,整個過程有條不紊。
喪葬
穆斯林對死者稱為“亡人”或“埋體”。對亡故稱“歸真”(人死去不是消失,而是歸向真主)、“口喚”、“歿了”、“無常”、“毛體”(阿拉伯語音譯)。現今最常用“歸真”一詞,忌諱稱“死”。實行土葬,習慣速葬,要求儉葬。只有在航船上歸真,並且時間緊迫沒有土葬條件時才實行水葬。禁止火葬等其它葬式。下葬日期當日為宜,一般晨亡午葬、晚亡次日出葬,因個別特殊原因可稍推遲,但最多不超過三天。送葬稱為“送埋體”。除特殊情況外,不允許太陽正在升起、正午和太陽快落山的時刻舉行葬禮和下葬,絕大多數在晌禮之後舉行。誰家有葬事,要向清真寺、親戚朋友和熟知的人通知,沖洗亡人用的水床先立在大門外,以示有喪事。親友們送去清油等物品,表達對亡人家屬的慰問。 
食品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
臨夏清真餐飲文化歷史悠久,並已形成自己的體系。人們所熟知的家常便飯有炒麵麵茶拌湯疙瘩面、擰錐、撒飯、攪團、雞腸面、扁食、兔耳朵等;油炸食品有油香饊子餜餜等;風味名優小吃有河州包子大滷麵、面片、牛肉麵涼麵、蔥油鍋盔、油酥餅、筏子面腸、釀皮子桶子肉羊雜碎、牛雜割、糖油糕、糖瓜、水浸包子、東鄉手抓、發子、秴饃、囷鍋、新疆大盤雞、糖合合、韭餅、蔥花餅、糖餃子、酥饊、燙麵油香、豆面旗(梯)花、酸菜攪團、地鍋鍋、扣夾沙、紅燒鴿蛋、肉沫粉條、薑片、牛肉漿水面、囷囷、雞腸面、榆錢面、鍋沓、蜂窩裡脊、茄合、河沿面片、羊肉葫茄、紅燒牛筋酸湯麵片燴面片、臊子面、五穀麥仁、胡拉羊蹄、地耳等。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秋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7月,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排名第27位。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