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鎮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下轄鎮

鳳凰鎮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西北部,舉水河西岸,與麻城市、紅安縣毗鄰。全鎮轄19個行政村,187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23992人(2017年),版圖面積57.21平方千米(2017年)。

318國道106國道在此交會。該鎮農業以水稻、棉花、油菜為主。鄉鎮企業以農機、石料為主。

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陳田、柳西、鄭園、關聖、新龍、鳳凰、民主、劉敏等8個鄉,分屬三店、張店兩區。1956年元月合併為鳳凰、民主、勝利3鄉,屬三店區;同年撤區,設立鳳凰指導組,轄鳳凰、勝利、民主、得勝4個鄉。1958年10月改為鳳凰公社。1961年改為鳳凰區,1966年更名勝利區,1969年複名鳳凰區。
1975年撤區並社,屬鳳凰公社。1984年改鳳凰區,1986年改鳳凰鎮。1996年,面積56.1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陳添奇、鳳凰寨、朱伍峰、三叉路、楊元咀、鄭家園、余家寨、周家寨、三屋灣、四屋灣、余家山、劉家灣、陳家田、關聖寨、毛家沖、郭家崗、雷家寨、石骨山、石板沖19個行政村。
2004年,鎮政府駐三叉路,人口27774人,面積57.15平方千米,轄陳添奇、鳳凰寨、朱伍峰、三叉路、楊元咀、鄭家園、余家寨、周家寨、三屋灣、四屋灣、余家山、劉家灣、陳家田、關聖寨、毛家沖、郭家崗、雷家寨、石滑山、石板沖19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轄1個社區和三叉路、陳家田、關聖寨、郭家崗、石骨山、毛家沖、雷家寨、石板沖、陳添奇、鳳凰寨、朱伍峰、楊元咀、鄭家園、余家寨、周家寨、三屋灣、四屋灣、余家山、劉家灣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鳳凰社區。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0117102:
001121鳳凰居委會
200122三叉路村
201220陳家田村
202220關聖寨村
203220郭家崗村
204220石骨山村
205220毛家沖村
206220雷家寨村
207220石板沖村
208220陳添奇村
209220鳳凰寨村
210220朱伍峰村
211220楊元咀村
212220鄭家園村
213220余家寨村
214220周家寨村
215220三屋灣村
216220四屋灣村
217220余家山村
218220劉家灣村

經濟


綜述

鳳凰鎮毗鄰紅安、麻城,是一個革命老區。這裡,曾經為新中國建立作出了無私的奉獻,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革命業績;今天的鳳凰鎮委、鎮政府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良傳統,瞄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目標,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基地及其後續產業——香菇業,促進了大地增綠、林業增效、農民增收。
鳳凰鎮[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
鳳凰鎮[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鳳凰鎮]
2006年初,鳳凰鎮在市老區工委及扶貧辦的扶持下,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發展香菇產業。到2007年底,年產香菇600萬公斤,產值3000萬元。香菇產業不斷壯大,已成為老區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但是,香菇生產原料——栗材已成為發展香菇產業瓶頸。為此,鳳凰鎮委、鎮政府本著建設節約型社會原則,結合鳳凰實際,聘請有關專家組建智囊團,對鳳凰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策劃,根據鳳凰山體比較貧瘠,而板栗樹既耐瘠耐旱,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又能為香菇產業提供生產原料的特點,在北部山區建設板栗基地,發展林業循環經濟,並列入本屆政府目標。2008年3月10日,鳳凰鎮不等不靠,自籌資金10萬元,購進板栗苗8.2萬株,在鳳凰鎮毛沖村高標準、高質量連片開發板栗基地1000畝,並落實管護責任,明確由鎮分管林業負責人為主要責任人。據專家測算,1000畝板栗進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產板栗40萬公斤,產值100萬元;收穫板栗樹修剪枝條及果苞50萬公斤,可培育香菇60萬袋,產值600萬元;而且生產香菇后的殘料可作農業生產和林業產業基地的肥料。
近年來,鳳凰鎮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科技攻關,搞好政策扶持和跟蹤服務,香菇產業、金屬製品業、建築業、畜禽養殖業漸成規模,成為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4萬頭種豬園區和三叉路村10萬隻蛋雞園區。毛沖村1000畝板栗基地、毛沖村花菇科普示範基地、萬畝油茶基地。去冬今春,在四屋村荒坡、崗地共栽培油茶1000畝,改造余山、劉灣等老油茶基地1000畝。宇妍生物有限公司與中科院武漢生物水生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合作,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對畜禽糞便進行發酵后深加工成生物肥料,2008年該公司出售生物肥料8000多噸,2009年銷售10000多噸,產品供不應求。
特色種植業迅速發展。周寨、鄭元、三屋3個村甘蔗種植面積擴展至500畝,實現農民增收90萬元。陳田村花生皮紅肉脆,濃香可口,今年擴大種植面積200畝。主營航天育種的太空丹參和太空花生種植的菲尼克斯農業高科技公司投資500萬元在三叉路村建立1000畝農業現代園。
招商引資有了新突破。引進武漢宏源市政公司等一批發展潛力大、具備實力的建築企業,大力發展建築業。牽線搭橋幫助已停產多年的明聖白鵝有限公司與中郵建五局合作,中郵建五局目前已投資50多萬元與明聖白鵝有限公司進行合作開發,該公司項目重新啟動。幫助武漢生輝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引進資金1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生產能力。與區科技局一道服務瑪鋼公司成功申報了市級30萬元的科技項目,協調200萬元的流動資金。引進的武漢靈星禽業集團,註冊資金1880萬元,為武漢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年生產加工保潔蛋4萬噸,年銷售額3-5億元,帶動農民創收1億多元。
村鎮面貌發生新變化。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完善中心花壇二期工程、硬化及鋪設彩色人行步磚;投入資金575萬元完善改造鳳凰大道配套工程(第一期);投資95萬元新建停車場配套候車室、票證室、公共廁所等設施。全面推進4個村家園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美化村容村貌。加大農村飲用自來水改造工作,已改水15個村,解決2.1萬人安全飲用水問題。街鎮環境和街鎮面貌有了明顯改觀。
2009年全口徑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元,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690元,比2008年增加739元。
該鎮計劃到2010年,全鎮板栗面積發展到8000,培育香菇1000萬袋,實現產值過億元,打造特色產業鎮。鳳凰鎮開拓創新、大膽探索,為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社會


文化事業

文化事業有了新進展。2009年考核年共出生30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5.75%,嬰兒出生性別比為100:109。投資4.9萬元建設農村信息共享工程19個,投資9萬元配套建設農家書屋3家,投資10萬元購置,興建4處健身場所,投資13萬元維修,鎮福利院實現了星級達標,培訓民工1200餘人,轉移就業1618人,投資100萬元全面改造勝利小學,投資30萬元進行中心小學改廁,2009年秋季鳳凰中學升一中達30人,普通高中(含職高)升學率達80%,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