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鎮

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轄鎮

鳳凰鎮,隸屬於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截至2020年6月,鳳凰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鳳凰鎮戶籍人口11562人。2011年,鳳凰鎮財政總收入43.2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6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910元。

歷史沿革


因鎮東鳳凰山得名。亦稱鳳鎮、鳳凰古鎮。
鳳凰鎮
鳳凰鎮
1949年,歸鎮安縣。
1961年9月,劃歸柞水縣。后成立公社。
1955年,改設鄉。
1997年,改設鎮。
1997年5月,寬坪、周垣鄉併入鳳凰鎮。
2001年10月,皂河鄉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鳳凰鎮地處柞水縣東南部,東與瓦房口鎮杏坪鎮相連,南部與鎮安縣接壤,西與小嶺鎮、蔡玉窯鎮毗鄰,北與曹坪鎮為鄰。轄區內東西最大距離1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3千米,總面積為16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鳳凰鎮地處秦嶺南麓秦巴山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709米。

氣候特徵

鳳凰鎮多年平均氣溫為12.8℃。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6—10月,其中8—9月最多。

水文

鳳凰鎮境內河道屬於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有社川河、皂河、水滴溝河等3條河流。

自然災害

鳳凰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主要發生在每年6—10月份,同時伴有滑坡等地質災害。

自然資源

鳳凰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鎳、鉬、銅、重晶石等。境內森林覆蓋率90%以上,有豬苓黃姜丹參五味子天麻板藍根柴胡、二花、桔梗等中藥材1000餘種。農業耕地面積1.72萬畝。林地面積68.5萬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轄鳳鎮街、中河、桃園、金鳳、大寺溝、瓦房、雙河、龍潭、寬坪、東垣、清水、銀橋12個行政村;下設4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鳳凰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鳳鎮街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1026105001121鳳鎮街社區
611026105203220清水村
611026105204121桃園村
611026105205121金鳳村
611026105206220大寺溝村
611026105208220寬坪村
611026105210220龍潭村
611026105216220雙河村
611026105218220皂河村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轄區總人口1740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57人,城鎮化率為8.4%。總人口中,男性9207人,佔52.9%;女性8202人,佔47.1%;14歲以下2269人,佔13%;15—64歲13302人,佔76.4%;65歲以上1838人,佔10.6%。2011年,鳳凰鎮人口出生率11.3‰,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4.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0人。
截至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鳳凰鎮戶籍人口1156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鳳凰鎮財政總收入43.2萬元。2011年,鳳凰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910元,比上年增長27.5%。
2018年,鳳凰鎮有工業企業30個。2018年,鳳凰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個。

第一產業

鳳凰鎮主要盛產小麥、玉米、洋芋,小豆、綠豆、紅薯等20多種農作物,有“金山糧倉”之美譽。2011年,鳳凰鎮糧食生產4949噸,生產肉類1136噸。種植經濟作物740畝。

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663萬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有個體工商戶243家,商品批發商8家,大型超市2家,小型超市9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是陝南農副產品交易集散地。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有郵政網點1個,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67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87萬筆,征訂報紙2.6萬份、期刊1800冊,業務收入97萬元。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有電信服務網點6個,固定電話用戶3756戶,比上年增加324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76%;行動電話用戶1079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達62%;寬頻接入用戶927戶,比上年增加274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31萬元。

歷史文化


鳳凰鎮歷史文化悠久,文明源遠流長,古鎮的美食和農特產品質優價廉,特別是當地的竹篾編製品、古法釀酒、手
鳳凰鎮
鳳凰鎮
工熏制臘肉、洋芋糍粑、冶鐵製造等享譽省內外。境內的鳳凰古街長約760餘米,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148座,古街民居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漢江徽派古建築群,被歷史學家譽為具有秦風楚韻的“漢江古鎮活化石”。 
鳳凰古鎮名為鳳凰,是因為古鎮的建築格局是按照一隻騰飛的鳳凰建造的,每當夜晚燈火燃起的時候,站在鎮東面山上俯瞰,網狀般的街道便可勾畫出一隻展翅的火鳳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而鳳凰鎮的老人則說,傳說鎮南的山上曾落過一隻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鳳凰鎮也就因此得名。
清順治初年,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處水運交通發達的優勢,來鳳凰鎮經商並安居下來。清道光年間因鳳凰嘴至西安的騾馬道辟就,貨運至此而後通過水運發往湖北等地,商旅往來多雲集於鳳凰嘴,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在嘉慶年間鳳鎮街廣建街房門面,廣招商客和手藝人,疏通湯(峪)谷(城)騾馬驛道,金錢河水路航運,開通商流、人流、物流,新建街房百餘間,商業一時繁榮至極。在清末民國初年,商埠字型大小、店鋪錢莊遍布滿街,形成了32個大的商號,鳳凰鎮成為秦嶺以南、連接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重要商貿集鎮。北方的山貨土特產經馬幫和人馱轉至此,再經水路南下;而江南的絲綢、大米又經水路在此下碼頭,而後從旱路翻越秦嶺送入關中。後來隨著水運的枯縮和公路交通的改善,鳳凰鎮逐漸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儘管如此,今天在鳳凰鎮和周邊地方,依然保留著許多老作坊和老手藝,如造紙坊、鐵匠鋪、絲織店、油房等,當地人的生活中還依稀保留著古老的痕迹。鳳凰鎮的古建築普遍建於明清,歷經幾百年的歷史,至今保存完好。項目以四合院為主、古建築大體沿襲徽派建築風格,較具地方特點。2002年12月,列入省級第四批“古建築群居民”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鎮老街彎曲的街道和兩邊遍布的明清老房是這裡的最大特點,在這裡傳統的手工造紙和鍛造依舊沿襲著往日的格局。在這條東西兩千多米長的古鎮上至今仍完好保留著60多座明清時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條石板覆蓋的小溪,另有一條與之垂直的小溪穿鎮而過,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兩旁靠街全是商鋪,商鋪後面是住宅。臨街大門一般用結實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用土漆油染,明凈光亮;門墩為石雕花卉。商鋪鋪面寬不盈丈,宅深卻達三四十米,據說鋪面的間數和房屋的縱深度都代表了當時主人的富裕程度。今天的鳳凰鎮比較小,鎮上主要是簡簡單單一條老街,街上人來人往,適合無所事事的閑逛。鳳凰鎮有多家柞蠶絲作坊,這裡的絲織品是用當地特有的榨蠶絲做成的,比起桑蠶絲柞蠶絲更為經久耐用,至今這裡的女人們依舊自己抽絲、漂染、紡紗,但產量極小。附近山上還有一處古老山寨的遺跡。走在鳳凰鎮老街上,會明顯感受老街上的建築與關中民居的不同,從外觀上看,更像徽州民居,粉牆青瓦,屋脊中央和兩旁均有裝飾,正中為蓮花或梅花,兩邊有獸脊或龍頭。房屋很多都是三進三開,三個院子逐層升高。陝南多雨,因此這裡的建築和南方的許多建築一樣更多地考慮到其排水功能。院落的格局基本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將雨水排出室外,被稱為“四水歸堂”,屋頂呈人字形,屋檐前採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布。房屋山牆由下而上,築有與屋脊齊平的防火牆,以防鄰屋失火蔓延。

交通運輸


鳳凰鎮境內交通便利,307省道縱貫東西,鳳寬、鳳皂四級公路橫貫南北,達到通村路水泥化、通組路沙石化。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有中心幼兒園1所,小學6所,初中l所,高中l所,共有在校生3011人,其中:幼兒園353人,小學1280人,初中930人,高中448人,教職工198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有文化藝術團體8個,主要有漢調二黃花鼓漁鼓、龍燈、高蹺、車船、竹馬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柞水漁鼓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92年8月,境內開通有線廣播站。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鳳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5所,其中中心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6個,各類藥店診所8家。專業衛生人員68人。2011年,鳳凰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657人。

體育事業

2011年,鳳凰鎮運動員總計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兩銀、兩銅。

社會保障

2011年,鳳凰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2戶,人數2395人,支出366.6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62人,支出55.7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48人次,支出153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495人。

獲得榮譽


2003年,鳳凰鎮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鳳凰鎮
鳳凰鎮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2011年,被陝西省住建廳授予“陝西最美小城鎮”,同時被陝西省旅遊局授予“旅遊特色名鎮”。
2013年,被住建廳確定為“陝西省文化旅遊名鎮”。
2014年,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2015年,鎮區鳳凰街被陝西省住建廳評定為省級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