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氏土司

彝族六祖德布德施的後裔

雲南彝族那氏土司,源出雲南彝族羅婺部族,是彝族六祖德布德施的後裔,由明太祖朱元璋賜姓為那,在明朝時期出任沅江軍民府土知府。

那氏土司源於彝族,出自明、清時期雲南彝族那氏土司,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目錄

正文


彝族那氏土司於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開始擔任知府之職,其世係為:那直→那榮→那邦→那中→那瑞→那禎→那璲→那靖→那端→那欽→那憲→那鑒→那從仁→那恕→那天福→那嵩,一直到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被撤消知府之職。
到了清朝時期,又有一支那氏土司出現。該支那氏土司原為明朝時期鳳氏土司的後裔。自明朝鳳繼祖叛亂之後,明朝政府實施改土歸流流兵開始在雲南武定境內到處追繳其殘部。鳳氏余部於明萬曆年間逃往武定西北,為躲避追殺,分別易姓為那氏、李氏。易姓后的李氏逃往武定縣環州一帶,建立起了後來的李氏土司家族;而逃遁往萬德地區方向的那氏,先在大黑山安營紮寨,後由於該地氣候寒冷,且缺水短糧,故而從大黑山搬移至萬德滑石板山坳的大寨子。清康熙末年,該部首領那備從大寨子遷入萬德村,建起了土司城堡,成為當地著名的那氏土司,萬德鄉萬德村是那土司政治權利中心,為土司城堡所在地。
清朝時期,那氏土司制共沿襲了十代:那天鳳、那備→那德洪→那嘉猷→那顯宗→那振興→那嘉猷→那仁安→那靖保→那安和卿。其統轄的範圍大致為武定縣北部大部,東至今祿勸老過,南至武定縣城北,西至金樹溝,北至金沙江沿岸以四川會理為界。
民國以後,那土司勢力漸衰,西南面已逐漸被分割出去。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經過萬德自烏、馬德平人民反土司起義后,南面轄區又再次縮小,所轄範圍為萬德鄉己衣鄉全部,發窩、田心、東坡鄉部分村寨。
彝族的兩支那氏承襲明皇所賜姓氏,並在明朝時期有融入白族者,主要分佈在大理鳳慶一帶,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