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路南街道的結果 展開

路南街道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下轄街道

2006年街道實現生產總值21.4億元,同比增19.67%;財政總收入23,992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443萬元,分別增長32.8%和20.9%;農民人均純收入9554元。

2021年,2020年路橋區各鎮(街道)人口情況數據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路南街道常住人口為54719人。

工業經濟


路南街道
路南街道
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1.03億元,銷售產值70.29億元,分別增16.96%和16.83%;實現出口交貨值14.67億美元,自營出口值1.64億美元,分別增27.79%和52.55%。台州汽配城建成開業,凱美瑞、奧迪等4S店建成並投入使用;上海聯華、家樂惠等連鎖門店先後開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大,新增專利示範企業國家級1家、市級1家;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各2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各3家;企業與大專院校共建創新載體3個,申報國家級重點火炬項目1個,省級重大科技專項1個,省級新產品鑒定13個,獲得國家專利88件;新增國家免檢產品1個,省級名牌1個,省著名商標2個;通過ISO14000認證2家,清潔生產審核3家。引進各類高級以上職稱人才13人,現有人才總量達3,983人。

農業農村


洪洋村順利通過省級全面小康示範村驗收;肖王涇、長浦涇整治、疏浚工作全面完成,河道管護措施全面落實。開展實施三單制培訓和上門辦班等措施,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全年共完成培訓2424人,培訓後轉移472人。永源與后阮、中誠機電與上張等9個村企簽訂結對協議,落實結對幫扶無償援助資金200多萬元。

路南街道行政區劃


共有25個行政村2個社區:分別為李家村、方家村、古嶴村、競爭村、應家村、洪洋村、張李村、肖王村、肖謝村、石曲村、永福村、方林村、司城村、聯合村、坦田王村、胡田施村、茅林村、后阮村、西夏村、上張村、長浦村、邵家村、楊戴村、張李村、方林社區、南源社區。

城鄉一體化


2006年,街道先後投入425萬元用於主幹道沿線村莊環境整治與建設,共拆除違章建築250間,新建圍牆3200米,粉刷赤膊牆1萬平方米。后阮中心村一期房屋全面結頂,上張中心村和方林苑三期房屋全面完成樁基工程,楊戴、邵家中心村全面啟動。對部分已建成小區實施喬木進村工程,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和後續管理力度。組建規劃監察與城管綜合執法隊伍,實施網格化、無假日巡邏,全年共拆除違章建築46708平方米,還耕5318平方米。

社會各項事業


全年投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14萬元,推進中小學食宿和學校改造工程建設。新建農村俱樂部9個,示範性俱樂部1個;街道成功地舉辦了首屆老年運動會,並被評為省小康型體育鎮(街道)。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進保,五保戶全部實現集中供養,殘疾人幫扶、貧困戶救助等工作進一步落實。對5個場外固廢拆解點234個拆解戶進行全面取締;投入150萬元,新建了高標準的生態墓區,對虎山1500多穴公墓和私墳全部拆遷。

平安路南


建立“平安、文明、和諧”的家庭環境;在各村開展“我為人家守一夜人家為我守一年"活動,安排村民與村裡的民防隊一起值夜。開展綜治進民企和綜治進村(社區)活動,並建立了綜治指導員制度。堅持開展領導幹部信訪值班和下訪制度,對矛盾糾紛按月定期摸排和調處,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實施領導包案。集中開展“三合一”企業、用電安全、火災隱患等專項檢查,並在12月8日成功舉行全區首次綜合性滅火救援演習。

交通路南


民航:台州路橋機場
公交車:304、306、333等;
短途汽車南站:有到新橋、金清、新河和溫嶺等地區的城鄉汽車;
建設有自行車公共服務系統。

路南教育


路南街道早在21世紀初期就實現了適齡兒童讀書的夢想,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有許多重點小學和初中,每年向路橋中學大量的優質生源。
重點初中:路橋三中
重點小學:路南街道中心小學、長浦小學
重點幼兒園:路南街道中心幼兒園

路南景點


1.路橋十里長街
2.善法寺

黨的建設


完成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圍繞“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紮實開展“關愛基層、服務三農”等活動。加強機關幹部的教育、培訓、管理和監督,建立“摸民情、解民憂、保穩定、促發展”為目標的蹲點解難制度。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分工、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積極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繼續抓好“四條禁令”的落實和監督,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五項制度”,深化廉政教育“六進”活動,健全“三重一大”票決、財務審批“一枝筆”等各項制度。

特色工作


一、街道將平安家庭創建活動與蹲點解難、結對幫扶等結合起來,促進村風、民風和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得到市、區領導的高度肯定,台州日報、台州電視台等媒體相繼對此進行專題報道。二、2006年初,街道整合新、老幹部群體的資源優勢,挑選部分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擔任師父,與年輕同志結成對子,幫帶年輕幹部學習農村政策,掌握工作經驗和複雜糾紛調處等。制度實行以來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浙江日報、浙江電視台等媒體相繼對此做了專題報道。
三、2006年街道在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宗教場所等五類組織中廣泛開設“和諧講壇”,較好地推動了人際和諧、家庭和諧、鄰里和諧、宗教和諧、社會和諧。
四、開展團員活動冊制度。活動冊以青年團員參加活動次數作為基本加分方式,最後累計得分是榮譽獲得的基礎,再利用團員“推優”的方式,以分數加上平時表現作為團員入黨的依據。在2006年的幾次抗擊颱風過程中,青年團員發揮了青年骨幹的主力軍作用,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