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
清代官員
師範(1751——1811),字端人,號荔扉,又號金華山樵。官至望江縣知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廾九日生於大理趙州(今彌渡縣寅街鎮)莘野村,嘉慶十六年(1811年)卒於安徽望江旅次。
師範少即博學,下筆千言立就。年二十一,以中本省鄉試第二名入都,諸先達巨公雖咸嘆為國士,卒不獲遇。便挑補劍川學博。后以軍功保授望江縣知縣。時值西南用兵,軍事繁劇,州郡承應,恆懼不給,而先生以閑曹受當時知,委理州事,措施裕如,且出奇策濟餉,一時賴之。及蒞任,察奸靖匿,務除民害;復志在整飭風俗,敦禮節,興學校。士有長者,譽之如恐不及,歲損數百金資書院諸生,而時考其學之進退,親為講論辨析,勤勤不倦。並搜刻望江先輩遺文,籍風後進。城內三十年未有通籍者,至是且相繼登選。惜以疾去官,未盡展其才,士民哀之。
師範平慷慨有大節,重然諾。自幼倜儻多能,凡有關民生國計者,莫不考求實用。尤熟於水利邊防事宜,指陳古今,悉中利害。晚成《滇系》百卷,固為研究西南輿地所必不可少之書,更睠睠於表章遺逸,多足訂補史乘,蓋合亭林、梨洲兩先生之才識為一,非徒推方誌善本已也。餘詩文集尚若干卷。
《滇系》
師荔扉的一生,雖經歷坎坷但飽覽經史,遍歷全國、又博聞強記,勤於著述。他的宏篇巨帙《滇系》等大量著述,是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他的詩是一部詩人成長史,南北交通史、社會生活史,而他的歷史著作又恰似一部雲南家鄉的讚美詩。
《滇系》一書,共分十二系(類),40冊,約45萬字,全面、詳盡載述有清嘉慶以前雲南一省疆域、職官、事略、賦產、山川、人物、典故、藝文、土司、屬類、旅途、雜載等。本書於1806年開始編纂,嘉慶13年(1808年)成書,計40冊,約45萬字,記述雲南的歷史、典故、藝文等內容。
師範[清代官員]
師範[清代官員]
《滇系》一書有許多精闢的論斷,其中《滇南經費略論》、《滇省利弊》、《論錢法》、《緬事述略》、《征安南紀略》、《金沙江議》等篇,已收入《皇朝經世文編》中。此書在安徽望江縣刻板印刷,姚鼐稱此書為“撰論古今之是非,綜核形勢之利病,兼采文物,博考故實,此史氏一家之美。”《滇系》是研究雲南歷史的寶貴文獻,已收入《雲南叢書》。
師範墓葬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壩下川東山寅街鎮蔡家地村與干海子之間,名叫一碗水的地方。原墓由翰林學士谷西阿題碑文,舉人張登瀛作傳。可惜在“文革”期間皆被徹底毀壞,墓碑全無。1991年,經師範後裔去台同胞師惇先生出資1萬餘元,重新修復了師範墓。墓高、寬各4米,整座墓坐西朝東,聳立於青松叢林之中。1983年,經彌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立於彌渡縣東山師氏祖塋的師範碑,即《師荔扉先生傳》碑,記述了南詔大理區域的興衰。碑云:“夫滇胎(始)於皇初,萌折於三代,立於秦,步於漢,蹣跚於魏晉南北朝間,翔於唐,而旋痹終痹於五季與宋,蘇於元,趨於明,而極舞蹈之節於我國家。”文中的“翔於唐,而旋痹終痹於五季與宋,蘇於元”對元代大理區域社會生活的復甦是肯定的,因而聚焦三月街人們盛裝華服,結隊相攜,信仰自由,買賣昌盛的和諧社會,正是詩人用意歌頌元代的反映。
師範墓聯
賢里義鄉留宦績;
青山碧樹葬詩人。
——題雲南彌渡師範墓
由雲龍(1877-?),字夔舉,號定庵。雲南姚安人。清舉人。畢業於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被舉為大理等五府一廳自治總理,旋又署理水昌府知府。後任雲南都督府秘書長、雲南教育司司長、政務廳長,並一度代理雲南省長。1927年清史館聘為名譽協修。雅好聯對,著有《楹聯錄存》、《定庵楹聯》等書。
著有《南詔徵信錄》、《金華山樵集》、《課餘隨筆》、《雷音集》、《蔭春書屋詩話》、《小停雲館芝言》、《二餘堂詩稿》,並編《歷代詩文》、《國朝百二十餘家古文抄》、《經史塗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