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襄鎮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轄村

鄧襄鎮,隸屬於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地處召陵區東南部。

明、清時期,鄧襄鎮境域分屬召陵、大順、王崗、南赤等保;1996年3月,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鄧襄鎮有戶籍人口46388人;截至2020年6月,鄧襄鎮下轄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王莊村鄧襄街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鄧襄鎮地處召陵區東南部,東接萬金鎮,南鄰駐馬店市西平縣人和鄉,西鄰后謝鄉,北靠召陵鎮,鎮人民政府西距召陵區人民政府12千米 ,總面積40.72平方千米。

水文

鄧襄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有汾河和黑河,均為內澇河流,其中汾河流經郭庄村、韓店村、皇甫店西村至皇甫店東村出境,境內長3.7千米,黑河從王莊村入境至坨溝北村出境,境內長2.1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鄧襄鎮有耕地面積4.3萬畝。

行政區劃


鄧襄鎮下轄20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165個村民組,總人口4.1萬人,耕地4.3萬畝,鎮域面積41.2平方公里。共有3個機關黨支部,20個農村黨支部,889名黨員。境內“古鄧襄寨遺址”、“鄧湖蓮歌”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該鎮以誠信為本,人民群眾誠實守信,經濟發展迅速,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是中州名鎮之一。
截至2011年末,鄧襄鎮下轄21個行政村:王莊村、廟李要、張庄村、韓庄村、下坡村、前安村、后安村、郭庄村、於庄村、李槐庭村、窪張村、圪壋張村、沱南村、沱北村、孔營村、尚庄村、坑韓村、韓店村、皇西村、皇東村、胡庄村。
截至2020年6月,鄧襄鎮下轄16個行政村:王莊村、前安村、后安村、皇西村、皇東村、坑韓村、於庄村、李槐庭村、尚庄村、孔營村、沱南村、當張村、窪張村、下坡村、沱北村、胡庄村;鎮人民政府駐王莊村鄧襄街5號。

建置沿革


明、清時期,鄧襄鎮境域分屬召陵、大順、王崗、南赤等保。
民國元年(1912年),屬郾城縣東南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分屬郾城縣鄧襄鄉、人和鄉、西皋鄉。
1951年,分屬四區、五區。
1952年,分屬九區、十區、十一區。
1955年12月,置鄧襄鄉和席郭鄉,屬召陵區
1958年6月,調整區劃全縣置15個鄉,仍為鄧襄鄉。
1959年,置鄧襄公社。
1961年10月,為鄧襄區。
1984年,改鄉。
1996年3月,撤鄉建鎮。
2004年9月,劃歸召陵區管轄。

經濟


綜述

2011年,鄧襄鎮有商業網點175個,職工525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城鄉大型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1.4%,農民人均純收入6877元。
2018年,鄧襄鎮有工業企業63個,規模以上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2011年,鄧襄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1畝,農業總產值4.1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0.5%,糧食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生產糧食4.9萬噸,其中小麥2.5萬噸,玉米2.4萬噸,人均1190千克,蔬菜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4200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芹菜、辣椒、茄子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有百頭規模養豬場165座,5000羽規模養雞場120座,生豬飼養量17.4萬頭,年末存欄15.6萬頭;羊飼養量1.3萬隻,年末存欄0.7萬隻;家禽飼養量23.5萬羽。
鄧襄鎮
鄧襄鎮

主要產業

以食品生產、機械加工、塑料製品生產、生豬養殖、葡萄和黑木耳種植等為主導產業。民營骨幹企業16家,大型專業市場3個,物流、倉儲、建築業、化工業、門業、畜牧養殖業發展迅猛。區劃調整以來,鄧襄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務實重干,勇創一流,相繼獲得了“漯河市老幹部工作先進單位”、“漯河市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省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和省統計局聯合頒發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集體”、市委頒發的“老幹部工作先進單位”、市政府頒發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鄉鎮”、“市級文明鎮”、市委、市政府頒發的“2009年度信訪工作先進鄉鎮”、市政府頒發的“2009年度林業生態市建設先進鄉鎮”、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頒發的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其中,鄧襄鎮韓店村“四老”家長學校為全國流動人口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河南省國家級親子課堂示範點,中組部等國家七部委和國家、省婦聯領導先後來鄧襄鎮調研“四老”家長學校的建設工作,新華社、中央電視台12套、1套節目及省衛視台和市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相繼對鄧襄鎮的“四老”家長學校建設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成效進行了新聞報道和專題報道。
鄧襄鎮
鄧襄鎮

工業

鎮內有工業四家,分別是:漯河市民生糧機有限責任公司、天瑞水泥漯河有限公司、華電漯河發電有限公司、漯河市東立食品有限公司。
2011年,鄧襄鎮工業以建築材料生產、食品加工、糧機生產、化工、水暖生產為主要產業,工業企業37家職工6846人,工業總產值達到8.9億元,比上年增長24%,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6.3%。

政治


現任領導

王鵬:鎮黨委書記,主持街道全面工作
陳瑞紅: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協助黨委書記工作,並主持鎮政府日常工作。
胡業雷:鎮黨委副書記、人工委主任,主持黨政辦全面工作。主抓機關辦公室、人大辦、組織、宣傳、人事、老幹部、團委、婦聯、政協、統戰、精神文明等工作。
陳書定:鎮紀委書記,主持社會事務辦全面工作。主抓紀檢監察、平安建設和人民武裝,協調公、檢、法、司等部門。
賽紅軍:街道黨委委員、副鎮長,主持財經辦全面工作。主抓財稅、城建和項目建設工作;協調工商、稅務、交通、城建、環保、人防、安全、通信等部門工作。
田健:鎮黨委委員,協助胡業雷同志工作,主管組織和機關辦公室工作。
李曉英:副鎮長,主持計生辦全面工作。主抓計生工作。
頓文柄:副鎮長,主持農辦全面工作。主抓農、林、水畜牧等工作。協調土地、電力、衛生等部門工作。
張美玲:工會主席,協助胡業雷同志工作,主抓群團工作。
王秀景:鎮長助理、副科級幹部,協助賽紅軍同志工作,主抓群團工作,財稅和審計工作。 
鄧襄鎮
鄧襄鎮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鄧襄鎮轄區總人口421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79人,城鎮化率16.9%,另有流動人口1359人,總人口中,男性23100人,佔54.9%;女性19000人,佔45.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000人,佔97.4%;有回、布依、土家等5個少數民族,共1103人,佔2.6%,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率4.3‰。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鄧襄鎮有幼兒園(所)11所,在園幼兒528人,專任教師51人;小學12所,在校生2631人,專任教師12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85人,專任教師9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鄧襄鎮第一初級中學,1992年6月建成,位於王莊村北,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有教學班20個,教職工72人,學生1500多名。

科技

2011年末,鄧襄鎮有經營管理人才53人,技能人才469人,農村實用人才946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鄧襄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3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3戶;各類圖書室23個,藏書3.1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鄧襄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5個,其中鎮衛生院1個,村級醫療站24個;病床100張,專業衛生人員167人,其中執業醫師7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000人,參合率95.2%。

社會保障

2011年末,鄧襄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3戶,人數180人,支出46.8萬元,月人均165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79戶,人數2515人,支出252.6萬元,人均75元。農村五保供養人員175人,集中供養97人,分散供養78人,支出29.1萬元,醫療救助781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3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4萬元,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78.4萬元,基金支出合計69.2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近40000人,參保率95%。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鄧襄鎮有王莊、坑韓、窪張3個中心村水廠,2.5萬農民用上自來水,鎮區地下排水管道1000多米,韓店、前安、廟李、窪張4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全部鋪設了排水溝,總長8900米。
供電
2011年末,鄧襄鎮有鎮區主變壓器95台,總容量1.1萬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64千米,用電負荷1700多萬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100%。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鄧襄鎮鎮區有綠地面積4.2萬平方米,人均綠地1平方米。
鄧襄鎮
鄧襄鎮

交通


鄧襄鎮有鐵路漯阜線,京港澳高速公路、洛寧高速公路過境,其中京港澳高速境內長6千米,雙向8車道,張庄村設有進出口,二級公路郭漯線過境,縣鄉(鎮)公路3條,總長26千米,各種貨運車輛18輛,2011年,貨運總量22.5萬噸,鄧襄鎮客運站,停靠站點4個,日發客運汽車20班次,均客流量600餘人次。
鄧襄鎮
鄧襄鎮

文化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春秋戰國時鄧襄侯受封於此得名。

旅遊


風景名勝

境內“古鄧襄寨遺址”、“鄧湖蓮歌”等景點。
鄧襄鎮
鄧襄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