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慶

任善慶

任善慶,任連會長子,字福堂,藝名金不換。其父——任連會,其弟——月明珠,任氏父子三人,即任連會同其子任善慶、任善豐(藝名月明珠),為評劇的發展和創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任連會是評劇的開拓者,任善慶是評劇的第一位鼓師,月明珠是評劇著名的男旦演員。

人物簡介


任善慶,童年就跟父親東奔西走唱蓮花落,到處打地攤,睡破廟、柴園,顛沛流離,備受饑寒。1900年,隨父住樂亭崔家雙發合班。1904年住豐潤魏庄趙家寶興堂班。1906年前後趙家班解散,他同父親和三個弟弟在冀東賣藝。1908年,任善關父子應成兆才、金菊花、張德禮邀請,參加蓮花落的改良。任善慶借鑒京劇、河北梆子的打擊樂,將其吸收運用於評劇之中,又把民間音樂融合在裡邊,成功地加入民族樂器,首用座鼓,成為評劇界第一位鼓師。為改蓮花落為平腔梆子戲,打開永平府禁地和以後的發展做出較大貢獻。
1909年任善慶在慶春班司鼓,幫助弟弟月明珠設計唱腔,因月明珠唱紅,唐山落子譽滿津唐,任善慶也名聲大振。1916年,任善慶28歲,因唱戲富裕,才得成婚,此後更專心於藝術。1946年參加扒齒港文藝小分隊,演出《曹大嫂得槍》、《送子上前方》等評劇。1947年,在中共丰南縣委宣傳隊司鼓,曾到國民黨統治區據點小集、宋家營附近演出,對瓦解國民黨軍,發動群眾起了一定作用。1949年,因遭水災宣傳隊不能活動,他回到胡家坡。1951年,任善慶在本村組建業餘評劇團,培養業餘文藝骨幹,1961年病逝。
任善慶司鼓藝術路寬,文武兼長,在調動場面、配合舞台情緒、烘托氣氛、掌握演唱節奏等方面嚴謹不苟,開點清楚,鼓套子歸路,腕子功夫好,不亂加花點。他說:“開點如寫字,要求寫正楷,不要寫草字,免得下手活(鑼撥等)辨不清出錯。”“開點如講話,說話不明,如同鈍劍殺人”。他的手法一清如水,跟他幹活兒心明手准。他講:“藝術無止境,干到老,學到老,躺進棺材沒學好”。從藝40年,對藝術追求不已。
舊藝人有句俗話:“寧舍十畝地,不教一齣戲”。任善慶卻毫無保留地幫助青年演奏員,當演出結束時,發現某人某處有什麼不足,散場後主動為其說戲,總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得到廣大演奏員的敬重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