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水鎮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下轄鎮

灃水鎮,隸屬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地處張店區東南部,東、東南與臨淄區金山鎮為鄰,南與淄川區羅村鎮毗連,西、西南同南定鎮接壤,北、西北同杏園街道為鄰,行政區域面積42.29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灃水鎮有戶籍人口30910人;截至2020年6月,灃水鎮下轄21個行政村;灃水鎮政府駐范王村。

徠2011年,灃水鎮財政收入完成3747.97萬元,比上年增長38.2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56.8萬元,增值稅8695.38萬元,企業所得稅4367.69萬元,個人所得稅579.24萬元;2018年,灃水鎮有工業企業163個,規模以上企業2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歷史沿革


古代時屬齊郡昌國縣。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后,屬益都縣仁智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鄉置區,屬益都縣第四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后,益都縣第四區亦划入淄川縣;灃水鎮的20自然村同屬淄川縣崔軍區。
1950年3月,崔軍區改稱第十區。
1954年9月,灃水鎮劃歸張周市。
1955年4月,成立淄博市,撤銷淄川縣和張周市,原淄川縣第十區劃歸張店區,第十區的8鄉(灃水、昌城、張趙、高庄、炳旭、官莊、瓦村、旦村)與南定、商家、湖田、焦宋4鄉,由新建的灃水辦事處管轄。
1956年2月,張店區灃水辦事處劃歸淄川區;同年10月,撤銷辦事處,將灃水、高庄、炳旭、旦村、南定5鄉合併為灃水(大)鄉,張趙、昌城、商家湖田、焦宋5鄉,合併為湖田(大)鄉。
1958年9月,成立公社,灃水(大)鄉及湖田(大)鄉的原商家、張趙、昌城3鄉,劃歸灃水公社。
1965年5月,灃水公社劃歸張店區。
1983年5月,政社分開,改為灃水鄉。
1984年5月改為灃水鎮。
灃水鎮
灃水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灃水鎮地處張店區東南部,東、東南與臨淄區金山鎮為鄰,南與淄川區羅村鎮毗連,西、西南同南定鎮接壤,北、西北同杏園街道為鄰,距淄川區政府6千米,行政區域面積42.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灃水鎮境內地處魯中山區北部山嶺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步降低,地形分為東南部丘陵起伏向西北逐漸開闊,主要山脈有木鈴山、風凰山、焦山等大小山頭23座,境內最高峰小東山位於唐炳村,海拔223米最低點位於劉家村,西海拔56.5米。

水文

灃水鎮境內有豬龍河和澇淄河流經,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澇淄河,自東南而西北流經張炳村、河庄村、大高村、張三村、張一村、張二村,境內全長約10.5千米。

礦藏資源

灃水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灰石鋁礦石、煤、黏土煤矸石、焦寶石、青土、紅土、大理石、銅磧、上水石等,其中石灰石、鋁礦石、煤、粘土藏量最為豐富。

自然資源


灃水鎮境內現有野生動物68種,野生種子植物300餘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灃水鎮下轄21個行政村:北泮村、南灃村、寨子村、范王村、城東村、仇家村、劉家村、昌城村、張一村、張二村、張三村、炒米村、大高村、東高村、高東村、高西村、張炳村、唐炳村、河庄村、四角方村、梁魯村。
截至2020年6月,灃水鎮下轄21個行政村:范王村、北灃村、南灃村、寨子村、城東村、昌城村、劉家村、張一村、張二村、村張三村、仇家村、炒米村、東高村、大高村、河庄村、高炳東村、高炳西村、梁魯村、張炳村、唐炳村、四角方村。
下轄村:
灃水鎮范王村灃水鎮北灃村灃水鎮南灃村灃水鎮寨子村灃水鎮城東村灃水鎮昌城村灃水鎮劉家村灃水鎮張一村灃水鎮張二村灃水鎮張三村灃水鎮仇家村灃水鎮炒米村灃水鎮東高村灃水鎮大高村灃水鎮河庄村灃水鎮高東村灃水鎮高西村灃水鎮梁魯村灃水鎮張炳村灃水鎮唐炳村灃水鎮四角方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灃水鎮轄區戶籍總人口3249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041人,城鎮化率21.67%,總人口中男性16162人,佔49.7%;女性16332人,佔50.3%;18歲以下5238人,佔16.1%;18—35歲603人,佔20.3%,35—60歲14327人,佔44.1%;60歲以上6326人,佔9.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2422人,佔99.8%,有回、蒙古、滿、朝鮮、苗等少數民族,共72人,佔0.2%,人口出生率7.97‰,人口死亡率5.78‰,人口自然增長率2.19‰。
截徠至2018年末,灃水鎮有戶籍人口30910人。

經濟


農業

2011年,灃水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20120畝,人均0.67畝;林地面積7090畝,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穀子、高粱、大豆地瓜等,糧食總產量8412950千克,人均230.9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黃菸、花生、芝麻等,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雞為主,生豬飼養量為9300頭,年末存欄5200頭;羊飼養量51000隻,年末存欄36100隻;牛飼養量為6360頭,年末存欄310頭,累計造林1.5萬畝,其中防護林1.2萬畝,經濟林3000餘畝,主要品種有果樹、楊樹、核桃樹,大型農業機械168台;農民人均純收入2407元。

工業

2011年,灃水鎮工業是淄博市重要的建材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化工、煤炭、機械製造等為主的工業體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銷售收入完成231.22億元,比上年增長26.19%;利稅完成36.56億元,比上年增長0.65%;利潤完成19.76億元,比上年增長73.5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35億元,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7家,其中萬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商貿

2011年末,灃水鎮有商業網點6個,職工130人超市、物流等新型商業業態發展迅速,新星、東泰等大型連鎖超市已相繼落戶境內,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9578萬,出口總額3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6.7%;主要產品有丙烯醯胺、糠醇、陶瓷杯、中鋁球等,銷往10個國家和地區。

交通


灃水鎮已形成由公路、鐵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膠濟鐵路線、309國道、235省道過境,其中235省道境內長9.2千米,雙向6車道,有區鎮級公路21條,總長35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灃水鎮有幼兒園(所)4所,在園幼兒61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3所,在校生1631人,專任教師1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31人,專任教師10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544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灃水鎮各類科技人才0.1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0.03萬人,經營管理人才0.02萬人,技能人才0.02萬人,農村實用人才0.03萬人,主要科研機構有山東東高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山東理工大學鯤鵬精細陶瓷研究所、山東理工大學科研實踐基地、山東理工大學一城東企業集團輕質功能陶瓷材料研發中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灃水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6個,莊戶劇團3個,人數1000餘人;俱樂部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3個,建築面積130平方米,藏書5000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呂劇、京劇、五音劇等,民間藝術有書法、雕刻、繪畫、扎紙草、剪貼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灃水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3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0.0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註冊護士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15萬人次,住院手術35台次,出院病人0.04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萬人,參合率96%;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灃水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戶,人數19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7人次,共支出0.8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戶,人數614人,支出71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96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1人,支出23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2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7人次,共支出0.8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濟20人次,支出4萬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5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區服務設施4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0萬元;福利企業3個,安置殘疾職工87人,福利企業產值1.2億元,新增就業人員600人,有15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605人,全年共幫助4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ー人就業,組織6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7060人,比上年末增加74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411人,比上年末增加7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222人,比上年末增加218人。

獲得榮譽


1994年被評定為"省二百強鄉鎮"之一,1996年被市政府確定為全市"向國家貢獻第一鎮",1998年被市政府評為"利用外資十強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