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青閘遺址
杉青閘遺址
杉青閘遺址位於嘉興城北運河段。杉青閘是嘉興運河歷史上重要的水利設施及管理機構之一,為運河入浙第一閘。現圍繞杉青閘,分佈有分水墩、秀城橋、秋涇橋、落帆亭等。
杉青閘是古代大運河上的著名水閘,亦稱“杉青第一閘”,位於嘉興城北運河段。原為運河上控制水流的重要設施,建於北宋之前,在管理船隻、節制流速和灌溉農田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運河的開掘於隋唐時設置,由朝廷直接派官員管理,因此建有官署。杉青閘是宋孝宗趙昚的誕生地,《宋史·孝宗紀》:“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於秀州杉青閘之官舍。”“杉閘風帆”為“南湖八景”之一。明代李肇亨有詩句云:“柳枝沙岸夕陽邊,依舊帆檣卷暮煙。”《嘉興市志》記載杉青閘旁有落帆亭,因有杉青閘的存在,船至閘前便要落帆,是為內河與外河的一個分界處。古時迎送官員友人,多在此處洗塵餞別。後來嘉興一段運河淤塞,杉青閘廢。
杉青閘是相傳創建於秦漢間,北宋淳化初年(990年)廢。宋時,有專管官吏負責管理杉青閘。宋元后,因水流變化,閘逐漸堙廢。
分水墩
位於南湖區解放街道蘆席匯,跨秀水。始建於明景泰元年(1450),1944年12月重修。橋長36.5米,寬3.71米,拱矢高約5.5米,南北各有台階27級和35級。今存望柱七座,其中橋頂三座素麵無雕飾,橋南北側四座雕刻蓮花。橋頂石欄板刻花草紋飾,橋額鐫“重建秀城橋”,紀年不詳。橋聯北側為“帝道遐昌,興水利而濟涉;皇□(路)鞏固,樂民便以成梁”。南側上聯已風化,下聯為“憑眺一濠,是號秀城之勝概”。
秀城橋
位於南湖區解放街道閘前街東端,跨秋涇河,距運河410米。原名迎春橋,數百年來為通向市郊塘匯的要道,是嘉興市域現存最高的一座單孔石拱橋,長 58.9 米,橋底寬 4.75 米,橋頂寬 4.1 米,弓跨 15.6 米,弓高6米。拱券石分節砌築,金剛牆錯縫順砌,橋上有石護欄板。橋頂尚存石獅望柱二座,東西側分別有素麵望柱三根和二根。1981年10月,嘉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秋涇橋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坐落在緊臨運河西側的南湖區新嘉街道原杉青閘路,取船隻過閘落帆的實景命名。落帆亭原為杉青閘旁一座亭子建築,運河上由蘇州進嘉興的帆船,過閘必落帆,故稱“落帆亭”。后以亭為中心建成一處園林,仍以落帆亭命名,由於經運河往來人員眾多,此地當時是官吏和過閘客商重要的遊憩之所。清光緒《嘉興府志》有載:“杉青閘,宋嘗置吏,有廨宇及落帆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