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俊聲

倪俊聲

倪俊聲,評劇早期小生演員,倪派小生唱腔創始人。字秀岩,藝名銀娃娃、九歲紅,河北省遷安縣人。著名演員張國強的曾外祖父 倪俊聲8歲隨父倪洪入唐山拜吳占奎(藝名金不換)為師,學習河北梆子,年末隨師唐山市加入蓮花落吉慶班。

作品


倪俊聲
倪俊聲
1910年至1918年間,他先後對《劉伶醉酒》、《賣油郎獨佔花魁》、《打狗勸夫》、《敗子回頭》、《杜十娘》、《馬寡婦開店》、《左連成告狀》、《回杯記》等戲小生唱腔進行改革創新,得到了成兆才、余玉波(楊柳青)等人的支持與幫助,當時許多評劇生行演員爭相學習。1918年至1929年,倪俊聲輾轉演出於東北三省各大、中城市,同其合作演出的有月明珠、李金順、鄭錫武、賈蘭亭等人。1929年至1945年,倪俊聲到黑龍江省克山縣組織了評劇班社,同其合作演出的主要演員有張鳳樓(葡萄紅)、闞子齡、金開芳、李中(小白菜)、筱 黛玉、夏青(小葡萄紅)等。1945年東北解放,倪俊聲受人民政府委託,正式組建了克山縣評劇團並配合土地改革運動演出了《九件衣》《恩仇記》等戲。1951年同克山縣評劇團全體演職人員一起參加了黑龍江省評劇團(現齊齊哈爾市評劇團)。他先後任副團長、藝術指導等職;參與了《梁山伯與祝英台》(飾祝員外)、《孟姜女》(飾更夫)、《牛郎織女》(飾舅舅)、《聖人道》(飾陸和尚)、《張恕海》(飾老楊頭)等戲的演出,並同張鳳樓一起為《雨過天晴好前程》、《埋金全兄》等劇目創腔。1956年調省戲曲學校(現省藝術學校)評劇科任教。在《張恕海》一戲中,他將兩首民歌有機地糅合到一起,創造了一個男聲的曲牌體唱腔,受到音樂家馬可的肯定。。

榮譽


在評劇初創時期,倪俊聲在蓮花落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京劇、河北梆子的唱腔及民間說唱、民歌(道腔、當調)等精華,創造了評劇倪派小生唱腔。其特點是:曲調優美、樸實高亢、字正腔圓、又說又唱、唱誰象誰、準確大方。倪俊聲在1949年後,的唱腔創作中,始終堅持和強調不搬用“老套子”,極力主張“死腔活唱”。除運用節奏、旋律等評劇自身的曲調變化,創造新唱腔、新板式來豐富原有的小生唱腔外,還積極吸收外來音樂成分。他借用女腔,調整、豐富男聲唱腔,使評劇倪派小生唱腔進一步發展。

評價


1962年,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局為倪俊聲和張鳳樓共同舉辦了“名師收高徒”拜師會,進一步確立了倪俊聲藝術在黑龍江省評劇界的地位。其弟子有桂寶芬、劉小樓、楊振邦、倪偉、艾景全、竇齡童、孫連芳、呼勛卿等。197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