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公立完全中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上外附中)是一所七年一貫中學,成立於1963年,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建國以後成立的首批外國語學校之一,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半寄宿制外國語學校。全校設7個年級:中預(即6年級)、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外附中目前開設英、法、德、日、俄、西六個語種,是全國開設語種最多的外國語學校之一。其中俄、西兩語種2年一次,互相交替。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夜景
上外附中創辦於1963年,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建國以後首批成立的7所外國語學校之一,是上海市教委評定的“上海市重點中學”,在2009年榮獲“全國中小學外語教研示範學校”稱號,並多次被評為上海市德育先進學校和學生行為規範示範學校。清華大學2013年“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學校名單公布,該校獲得推薦名額,獲得推薦的學生不用參加筆試,面試通過就可以享受降60分錄取的優惠。
從成立之日起,學校就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外語、外交預備人才的重任。上外附中秉承“服務祖國發展、服務人類進步”的宗旨,弘揚“自強、至誠、志遠”的校訓,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成人與成材並舉”的理念,實施素質教育,致力“外語見長、文理並舉、複合型、高層次、高素質”的國際型預備英才培養。
近年來,我們每年均有為數不少的多語種畢業生被上外“國際公務員班”錄取。同時,還有大量優秀畢業生離開母校,進入清華、北大、復旦、同濟、交大、浙大、上外、外交等國家“211”重點大學,或哈佛、耶魯、斯坦福、芝加哥、多倫多、牛津、巴黎政治、海德堡、莫斯科、東京、早稻田等世界一流大學繼續深造。優良的教育品質,深厚的校園文化孕育和成就了以楊潔篪(現任國務委員,原外交部長)、王光亞(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原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崔天凱(現任中國駐美大使,原中國駐日大使)為代表的一批批心繫中華,放眼世界的優秀學子。
優越的外語教學
學校以專業化的外語教學著稱。開設英、德、法、日、俄、西六個語種的外語課程,實施小班化教學。在語言教學的課程設置和訓練系統上,我們一貫注重知識和能力的轉換,語言和文化的交融,並不斷探索外語單語能力與多語能力的複合,進行“一主二輔”和“雙外語主修”的實驗,承擔為國家培養多語緊缺人才的重任。學校創設多語種口譯測試、模擬聯合國同聲傳譯大會等項目,為學生的多語學習提供多元的測評和實踐平台。
注重全面發展
在突顯外語教育特色的同時,學校致力於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整體發展。每學期開設近80門拓展課程,涉及“外國語言文化”、“科技信息經濟”、“健身藝術賞析”、“綜合文化知識”及“學科拓展競賽”等領域。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學習,實現外語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
目前,上外附中是全國外國語學校工作研究會會長學校、理事長學校,現任校長束定芳。學校共設七個年級,31個班級,1600多名在校學生,教師及員工300多人。學校設有國際部,被授予“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即國家“漢辦”)授予“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稱號。
2011春雪中美麗的上外附中
1.“International”: it mainly indicates broadening students’ minds, developing a global horizon, promoting their aspiration of beneficial cooperation and enhancing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peaceful coexistence.
2. “跨文化”,主要是指培養學生具備海納百川的文明氣魄、知己知彼的知識底蘊、“和而不同”的文化態度、“一主二輔”(主修並掌握一門外語,副修並旁通第二、第三外語)的語言能力。換言之,要培養“國際性跨文化預備英才”不但具有較強的國際意識,而且具有清醒的國家意識,他們既是胸懷全球的國際人,又是個性鮮明的中國人。他們在文化態度上“和而不同”,既了解外國文化,通曉國際規則,又熱愛和珍惜中華文明,深切懂得並且忠誠維護中國最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中華文化作為獨特的文明的最高利益。
2.“Cross-cultural” means to foster students with all-inclusive cultural deposits,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different cultures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of mastering 3 foreign languages (specializing in one and minoring in another two). In other words, “ International cross-cultural preparatory elites” are those who not only understand foreign cultures,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but also those who love and value Chinese culture, protect and maintain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rm th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foreign cultures with clear national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consciousness.
3. “預備英才”:英才,指特別優秀的人才、關鍵崗位的關鍵人才。英才既指先天智慧的稟賦和發展潛力,更指後天的良好教育機會和智力、能力、情感、志向、理想開發。上外實行七年一貫制教學,學生從中學預備班(簡稱中預)至高三連續在校七年,他們都是從上海這座中國最國際化、最發達之一的城市中最優秀的小學畢業生中挑選出來的,普遍具有生性聰慧、接受能力強、啟蒙教育早、家庭教育嚴、學習習慣好、起始成績佳、外語有基礎、全面有特長的優秀少年,具備“英才”雛形。之所以稱“預備”英才,主要是指他們還只是中學生,身體和心理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還有待進一步成長和培養。
3.“Preparatory elites”: elites refer to those tip-top talents, key personnel in key posts with not only natural endowment and great potentialities but better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emotion, ambition and ideals as well. The students, selected from top pupils of primary schools in Shanghai, will receive their seven-year education in SFLS, where they will extend their scope of knowledge, improve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foster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develop their personality, confidence and talents. We can seek the common ground among them. That is, they are all excellent with natural intelligence, strong receptivity, superior education with solid language foundation, strict home education,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comprehensive skills. They are already in the embryonic form of “elites”, and the so-called “preparatory elites” mainly means that they are jus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ill immature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and awaiting further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學校組織機構一覽
總支副書記:方正明 工會主席 分管人事、保衛
副校長:趙均寧 分管教務、外事、科研、國際部
副校長:杜越華 分管德育、年級組長、班主任、學生工作
副校長:韓 怡 分管後勤總務、基建、國資
校辦主任:韓怡 副主任:林炯
教務處主任:谷亞輝 副主任:陸朝暉 吳唯唯
德育處主任:陸 敏 副主任:姚福娟 陳燁君
團委書記:閻 瑩 大隊輔導員:陳 娟
總務主任:汪 棟
財務處主任:陳蓓娜
科研辦主任:章正言 副主任:潘利群
人保室主任:方正明
國際部主任:朱瑋雪 副主任:陳潤 林慕芬
外事秘書:繆小麗 陸 洲
2012年3月7日下午虹口區教育局長常生龍和周海明副局長在百忙中抽空前來該校臨時校區,關心和指導該校臨時校區的開學工作。崔德明校長兼書記代表全校教職工歡迎教育局長來學校蒞臨指導。
在崔校長的陪同下,常局長和周副局長視察了校園,並走進教研室和老師們親切交談。常局長說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附中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完成搬遷工作,並使各項教學工作都在有條不紊開展著,的確不簡單。最後常局長表示區教育局會在臨時校區的使用上給予積極的支持和幫助。
起止年月 | 校長 | 副校長 | 書記 | 副書記 |
1963年9月—1965年11月 | 劉葆宏、陳緯 | 陳緯 | ||
1964年11月—1965年3月 | 劉葆宏、陳緯、宋玉奇 | 陳緯 | ||
1965年3月—1970年8月 | 劉葆宏、陳緯、宋玉奇 | 石嵐 | ||
1970年8月—1974年5月 | 劉葆宏、陳緯 | |||
1974年5月—1977年10月 | 劉葆宏、陳緯 | 任淑文 | ||
1977年10月—1978年4月 | 劉葆宏、陳緯 | 任淑文 | 王培鎮 | |
1978年4月—1980年1月 | 劉葆宏 | 陳緯 | 顧嘉駿 | |
1980年1月—1985年3月 | 劉葆宏 | 陳緯 | 徐武偃 | |
1985年3月—1986年5月 | 吳威玲 | 陳緯、顧雲千 | 陳緯 | |
1986年5月—1988年5月 | 吳威玲 | 陳緯、顧雲千、錢培歡 | 陳緯 | |
1988年4月—1990年7月 | 羅佩明 | 陳緯、吳玉福、陸鍾珏 | 陳緯 | |
1990年7月—1991年3月 | 羅佩明 | 吳玉福、陸鍾珏 | 羅佩明 | |
1991年3月—1992年2月 | 羅佩明 | 蔣振東、吳玉福、朱建華 | 羅佩明 | 蔣振東 |
1992年2月—1992年8月 | 羅佩明 | 蔣振東、吳玉福、朱建華 | 余偉康 | 蔣振東 |
1992年8月—1994年9月 | 羅佩明 | 蔣振東、吳玉福、朱建華 | 蔣振東 | |
1994年10月—1997年10月 | 吳友富 | 姜連根、蔣振東、鄔菊嫣 | 蔣振東 | |
1997年11月—2000年12月 | 吳友富 | 姜連根、榮新民、邢三多 | 蔣振東 | |
2000年12月—2004年9月 | 吳友富 | 榮新民、姜連根、邢三多、崔德明 | 邢三多 | 李敏強 |
2004年9月—至今 | 崔德明 | 邢三多、趙均寧、姜蓮根 | 邢三多 | 李敏強 |
起止年月 | 教導處主任 | 教導處副主任 |
1963年7月— 1964年8月 | 富亞卿 | |
1964年8月— 1978年4月 | 張堯基 | 富亞卿、雪 君球 |
1978年4月— 1979 年 1 月 | 張堯基 | 薛 君球、穆昭娟 |
1979 年 1 月— 1980 年 8 月 | 張堯基 | 薛 君球 |
1979 年 3 月— 1983 年 3 月 | 張堯基 | 薛 君球、吳玉福 |
1983 年 3 月— 1985 年 3 月 | 張堯基 | 吳玉福、吳威玲、鍾光榮 |
1985 年 4 月— 1986 年 4 月 | 鍾光榮 | 蔣振東、錢培歡、陸朝慶、蘇惠萍 |
1986 年 4 月— 1987 年 2 月 | 蔣振東 | 陸朝慶、蘇惠萍 |
1987 年 2 月— 1988 年 6 月 | 蔣振東 | 陸朝慶、姜連根 |
1988 年 6 月— 1988 年 9 月 | 蔣振東 | 姜連根、邢三多、朱離 |
1988 年 9 月— 1990 年 5 月 | 蔣振東 | 姜連根、邢三多、朱離、忻韋廉 |
1990 年 5 月— 1991 年 3 月 | 蔣振東 | 姜連根、邢三多、朱離、朱建華 |
1991 年 3 月— 1992 年 12 月 | 姜連根 | 邢三多、朱離、梁金純、王哲光 |
1992 年 12 月— 1994 年 10 月 | 姜連根 | 邢三多、梁金純、王哲光、徐綉薇 |
1994 年 10 月— 1995 年 9 月 | 梁金純 | 榮新民、徐月華 |
1995 年 9 月— 1997 年 10 月 | 梁金純 | 榮新民、穆兆左 |
1997 年 12 月— 2000 年 12 月 | 崔德明 | 穆兆左、朱瑋雪 |
2001 年 2 月— 2004 年 9 月 | 趙均寧 | 穆兆左、朱瑋雪、潘利群 |
2004 年 9 月—至今 | 吳佩玉 | 潘利群、朱瑋雪、穆兆左 |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楊潔篪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楊潔篪先生給上外附中學生題詞“春華秋實”,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王光亞
王光亞,男,1950年3月生,江蘇省人,大學畢業。
1968年——1972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八團一營副業連,兵團戰士。
1972年——1975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文化委員會學生中心、威爾士大西洋聯合學院、倫敦經濟和政治學院學習;
1975年——197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翻譯室科員;
1977年——1981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職員、隨員;
1981年——1982年,美利堅合眾國霍普金斯大學進修;
1982年——1983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隨員;
1983年——1988年,外交部國際司三秘、副處長、處長;
1988年——1992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
1992年——1993年,外交部國際司參贊、副司長;
1993年——1998年,外交部國際司司長;
1998年——1999年,外交部部長助理;
1999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長;
2003年——2008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2008年——2010年,外交部黨委書記,常務副部長;
2010年——,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
朱元晨
上外附中校友——朱元晨
朱元晨撰寫的“朱元晨英語學習點滴談”一文發表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高手是這樣練成的”一書中,在中國青年學生和家長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幫助很大一部分英語學習者利用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資源大幅度優化了自己的英語學習程式。
英特爾公司教育項目負責人講:"朱元晨是網路時代中國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科技來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成功範例。英特爾公司將通過多項和中國教育界的合作項目,期待著在中國出現更多的像朱元晨這樣的成功學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模式簡介
學校採用全國外國語學校聯合編輯的教材以及其他語音語調教材,外語以小班形式上課,強調培養學生口頭、筆頭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並聘請外籍專家和配備先進的電化教學設備。外語教學方法上,通過研究和吸取國外各種流派的長處,結合中國國情,不斷摸索、總結,改變了傳統的翻譯法和純語法的教學方法,形成了一套注意訓練學生語音、語調、聽說領先的“啟髮式情景教學法”,把課堂教學搞得生動活潑、效果顯著。此外,語文學科的“多讀、多講、多寫”,政治學科的“卡片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及最近推行的“角色參與教學法”,在理科教學中重視“雙基”、注意運算、邏輯思維、閱讀參考書等能力的培養,推廣電化教學,增加實驗操作以增強動手能力,逐步試用英語上課等等,均在同行中得到好評,並被許多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採用。
學校在教學中強調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例如外語教學中除了注重在教學中更強調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走出去”即學校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被派往日本櫻美林高等學校和德國漢堡的克里斯蒂安高等學校進行校際交流;“請進來”即每年學校有上百人次的學生接待來訪的外國政府代表團、外國學生、外國記者等。學校在外事活動的大課堂中的出色表現,受到國內外有關人士的一致好評。
分層式教學
為響應“因材施教”的號召,由被動式教學向主動式教學過度,學校開展特色分層教學模式,一改以往大班“灌輸式”教學模式,在外語,數學等方面採取小班化,個性化的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積極性上有著顯著的提升。
第二課堂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闢了第二課堂,開設第二外語和外語選修課(如:報刊閱讀、外國文學、歷史、各國概況等),以增強適應國際交往的知識、技能訓練。同時學校還開設了多門類的選修課和興趣小組,例:國際金融知識、公共關係學、科技英語、世界風土人情、電腦、外文打字;古代愛國詩詞選讀、唐詩、紅樓夢講座、文明禮儀課等。對學生進行各種知識、能力的傳授和培養。
學校在活動課中成立了鄧小平理論研討會,業餘黨校,學生記者團,青青草文學社,模擬聯合國社團、音樂劇社、漫畫社、電腦社、話劇社、影評小組、書法組、素描組、管樂隊、合唱團、鋼琴組、食品雕刻組、手工藝組等。
每學年第一學期舉行國際文化周活動,第二學期舉行民族魂活動周活動。前者為外語展示的盛事,後者為傳統文化的舞台,二者相輔相成。其中,國際文化周的“外語短劇匯演”和民族魂活動的“我們的經典”、“創意變變變”等活動已經成為經典。目前,兩項活動已成功舉辦20餘年。
自學校成校以來,每年有兩次重要活動,民族魂和國際文化周,給予學生髮揮才華的舞台。
學校通過團隊組織,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高中各班團支部建立流動書屋,現在已有50%的班級,落實了此項活動。
學校建立了以該校為主的全國外國語學校外語教學研究協作組,通過年會方式進行科研成果交流。
學校進行多種形式辦學,開辦了“國際部”,為國際社會培養高級涉外人才;學校還根據上海在改革開放中急需大量外語後備人才的形勢,對少年兒童進行業餘外語教學,學員總人數達學校學生五倍以上。
學校利用自己的外語優勢,為國家、為社會的外語教育發揮了“示範”、“輻射”、“參與”等積極作用,為當前改革開放,日益走向世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學生選修課、社團
目前學校的選修課、活動課有四、五十種,最近新成立三個學生社團(漫畫社、電腦社、話劇社)。課目內容涉及面較廣,其中發展型課目最有特色。該校自辦學以來就一直堅持,在校學生從初三年級開始必須選修第二外語。除了第二外語必修課之外,學校還開設了6個語種的選修課。初一英語成績出色者可修“二外”(每星期一到兩節課),高一英語、“二外”成績出色者可修“三外”。許多學生在華交會、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及各種外事活動中都能使用第二外語進行交際活動,有的學生還用第二外語參加高考並獲得高分,該校是全國外國語學校中開設第二外語語種最多的學校。2007年起,為在入學分班考中排列前50名的同學開設雙語班,雙語班內部平分為四個小班(德、法、西俄交替、日)。與“二外”不同,雙語班同學從中預起就主修小語種(每星期八節課),同時英語課每星期比其他班級少三節。
為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學校開設科技英語、英文報刊閱讀等課目。學校投資10萬,開設理科興趣班,培養理科尖子,嘗試培養通曉外語、理科較強的複合型外語人才。
辦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高,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提高了辦學,擴大招生,滿足了社會的需求;三年來,用於救災、希望工程、資助貧困學生、幫助患重病學生、減免公派出國學生經費近30萬;通過連鎖合作辦學,輸出辦學模式,增強了辦學的示範輻射力。目前正在運作的國際部,則力爭在國際上創出該校辦學品牌,在世界教育市場佔一席之地。
辦學機制的改革,使學校的辦學充滿活力,學校的各項事業呈現加速度發展態勢。學校的自我發展,自主辦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使素質教育所需的各種條件不斷得到滿足和保證。
2018年10月,在京領新國際發布的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中排第259。
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校為祖國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2001年以來,該校學生在國際、全國及上海市各科各類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以上榮譽的近五十多項70多人次。其中,朱元晨同學獲得了兩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的特等獎、首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首屆“中國科協主席獎”、首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等二十多項大獎;學校數模組的同學,連續六年在世界大學生數模比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 一些同學的TOEFL考試獲得滿分。2003年該校學生榮獲“民生杯”上海市中學生數學知識應用競賽團體第一名;“白貓杯”化學競賽一等獎。三年裡,有30多位學生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哥倫比亞、斯坦福、芝加哥、東京、莫斯科、劍橋、巴黎三大、萊比錫等國際名牌大學學習。
學校地址:上海市虹口區中山北一路295號(近廣中路);
周邊地鐵:地鐵3號線、地鐵8號線;
周邊公交:933、115、829、72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