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碌鄉
白碌鄉
白碌鄉距安定城區83公里,與榆中、會寧兩縣相接壤,境內山峁起伏,溝壑縱橫,屬典型的山區鄉鎮。轄7個行政村,46個社,1333戶。白碌鄉總流域面積202平方公里,海拔1705—2370米。航測耕地9.06萬畝,人均15.42畝,其中梯田36500畝,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7504.1畝,荒山工程造林103770畝,羊只存欄7200隻,其中小尾寒羊2504隻,種植洋芋4萬畝。2004年白碌鄉農村居民純收入9063083元,人均純收入1528元,人均產糧592公斤。
![白碌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8/mf847069df529591b952461dd060df4b4.jpg)
白碌鄉
![白碌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b/mbbb32e8223d6fea9a39486fb7966d425.jpg)
白碌鄉
行政區劃:轄7個行政村,分別為:錄豐村,鏵尖村,復興村,拽碾村,前進村,中山村,田家岔村;46個村民小組。人口情況:白碌鄉總人口5072人(截至2018年末)。
四通情況:村村通公路、通郵、通水,通電戶94.4%,通電話128部。
文教衛生:有衛生院1所,醫生12人,病床8張。學校14所,初級中學1所,小學13所,教職工68人,學生1083人。
經濟指標:2000年,白碌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061元,糧食總產1809噸,農業總產值612.8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13萬元。
名優特產:洋芋。
![白碌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a/m7ae544dfd89f06eb96a4fc712e284993.jpg)
白碌鄉
2005年白碌鄉共種植洋芋45324畝,戶均34畝,人均7.7 畝,其中新大坪33680畝,良種率74.3%;發源於白碌鄉的新大坪洋芋以其良好的薯形,優良的品質,獨具市場競爭力,與其它品種相比,市場銷價居高不下,畝均增收25元,已在安定區得到大面積推廣,2005年人均僅洋芋種植,實現純收入1450元,較2004年增收152元。畜草產業蓬勃發展,摺合種草,白碌鄉現有飼草26252畝,戶均19.7畝,人均4.5畝;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和荒山工程造林推動了白碌鄉封山禁牧和舍飼養殖工作,改圈、良種、舍飼成了白碌鄉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方向,白碌鄉當年退耕還林14900畝,荒山造林15400畝,改建圈舍860間,累計1171間,出欄羊只5000隻,收入125萬元,人均收入210元,退耕還林年收入600萬元,人均1021元。
勞務產業呈良好發展態勢,白碌鄉有勞動力3781人,其中女1526人,剩餘勞動力1386人,其中女560人,白碌鄉有勞務基地9個,新建一個(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勞務基地),上半年輸出2150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980人(次)。2008年在新建的新疆克拉瑪依油田基地輸出50人,勞務收入十分可觀,月工資均達1300元。白碌鄉2008年上半年共舉辦培訓班6期,培訓人員550人(次)。
![白碌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292a4879b9f17b611478757f6f6128.jpg)
白碌鄉
![白碌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b/meb9dc97c9a630a287914574c48bfd128.jpg)
白碌鄉
中山村位於白碌鄉政府北部,縣鄉公路、村社道路互相貫通,交通較為便利、信息較為暢通。中山村現有178戶, 673人,有耕地5595畝,退耕還林(草)3921.1畝,黨員35名。中山村有石溝咀、馬圈灣、小黑林、上陽窪、大方圈、莫糜灣六個行政村。
根據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中山村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在馬圈灣社建設新農村數戶。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三苦”精神,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密切、扶貧開發更有效、基層基礎更牢固、社會建設更和諧,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發展規劃
中山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貧困的主要原因是:村民思想保守,文化生活貧乏,農業生產處於常規化。由於地形條件制約,各產業規模小,發展速度慢,效益不高;交通不便,坡地較多,靠天吃飯沒有改變;生產技術落後,人才缺乏,資源相對匱乏,嚴重影響了全村經濟發展。
為了改變中山村現狀,能夠更好更快的達到新農村發展的趨勢,我鄉對中山村做了如下規劃:
(一)種殖業方面。基地落實施肥、土地翻耕、覆膜等管護措施,每年要種植全膜雙壟溝玉米1250畝、全膜馬玲薯2200畝,每年需要化肥 25 噸、地膜 34 噸;並需旋耕機1台、覆膜機8台。按照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5 年規劃,本村計劃於 2012-2015 年在該村種植全膜雙壟溝玉米5100畝、全膜黑膜馬玲薯8900畝,需地膜140 噸。
(二)養殖業方面。由現有的幾家養殖戶牽頭,畜草產業實施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的良好機遇,充分發揮飼草料資源充足的優勢,按照“小區示範、大戶帶動、農戶增量”的產業發展思路,主抓養羊產業的鞏固提升,新建青貯氨化池 座,在本村新建規模養殖、新發展規模養殖戶、引進基礎母羊,逐步走出一條以專業村為主體,“一村一業、一社一品”的畜牧養殖新路子。
(三)勞務輸出。大力實施勞務增收工程,今後每年積極組織青年人和明白人參加培訓,提高外輸勞務人員的素質和技能,鼓勵有條件的群眾外出務工,增加勞務收入。
(四)產業路建設。為了徹底解決本村產業路建設。路面狹窄、雨季道路長期泥濘不堪、車輛無法通行等問題,村上計劃在今後兩年內新建產業道路 2條 2公里,公路至石溝梁,公路至馬泉梁。
(五)村容村貌綜合整治。拓寬硬化村內主支巷道 6村容村貌綜合整治。加大對公路兩側的整治力度,解決修建前後不齊、高低不平的問題,加強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強化衛生管理。
一、基本情況
鏵尖村位於白碌鄉政府西南部,東鄰錄豐村,南接魯家溝鎮吊溝村,西靠榆中縣撒拉溝村,北連中山村。村委會位於蒲家灘社,距鄉政府所在地約5公里。撒白公路穿村而過。鏵尖村有陽窪、鏵尖溝、旋馬灣、蒲家灘、播樂溝和平定岔六個村民小組,共265戶, 970人。總耕地面積5413畝,人均5.5畝,大家畜存欄130頭,豬存欄200頭,羊存欄700隻,現有水窖800眼,2011年人均產糧200公斤,人均純收入2350元。
二、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
發展思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農村城鎮化的要求,遵循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原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奮鬥目標:到2016年底,全村農民通過充分挖掘家庭經營收入,穩定提高勞務收入,認真落實政策性收入,實現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元,新農村建設初具規模,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使全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本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