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search,IGDB,CAS)成立於2002年,前身可追溯至1978年6月組建的中國科學院欒城農業現代化研究所;1979年5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2002年,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以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研究為核心,布局農田水文過程與水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系統過程與管理、種質資源創製與新品種培育三大研究領域。

截至2016年7月,該中心共有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河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北省工程實驗室;共有職工132人(其中科研人員103人),在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80餘名,博士后在站人員12人。

歷史沿革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1978年,國家為提升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超前部署農業現代化研究試點和前沿技術研發,著力解決科技與農業生產脫節問題,引領和支撐農業現代化建設,確保農產品的長期有效供給,經報請黨中央批准,中國科學院與河北省共同組建了“中國科學院欒城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1979年5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2002年,在知識創新工程全面推進階段,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異地整合,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保留獨立事業單位法人資格。
2005年,欒城生態農業系統試驗站晉陞為國家首批野外試驗台站,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網路台站成員和國際GTOS成員。
2013年,太行山山地生態試驗站成為國家林業局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科研條件


館藏資源

據2016年7月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該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圖書館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文獻情報室,始建於1978年,館藏圖書2萬3千冊,期刊5萬餘冊。形成以農業科學、生物科學、地學為核心,包括農業水資源、農業生態、節水技術、小麥遺傳育種等特色館藏體系。

人員編製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截至2016年7月,該中心共有職工132人,其中科研人員103人、管理和技術支撐人員29人。職工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青年”入選者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 計劃”入選者7人。研究員17人,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37人;博士學位57人,碩士學位17人;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65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
國家“青年”入選者:呂東平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不全):楊永輝、呂東平、劉西崗、王仕琴、馬林、劉彬彬等

科研部門

截至2016年7月,該中心共建有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河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和河北省工程實驗室1個。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農業水資源重點實驗室
河北省重點實驗室:河北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
河北省工程實驗室:抗逆植物繁育及種質資源創新河北省工程實驗室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據2016年7月研究中心官網信息顯示,自2002年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先後承擔了國家“973”、“863”、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點項目、河 北省重大項目和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先後取得獲獎科研成果6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省部級獎勵41項,劉昌明院士榮獲2011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其他獎勵11項;取得國家授權專利225項,其中發明專利99項;出版專著14部;發表學術論文2000多篇。其中,SCI收錄458篇,EI收錄76篇;育成小麥和大豆品種21個,其中國審品種3個,累計推廣面積12000多萬畝;主持制定並被河北省頒布的地方標準15項;提交並被省部級及以上採納或主要領導批示的諮詢報告27篇。
2008至2016部分獲獎舉例
獲獎名稱獲獎類別獲獎時間
濱海平原鹽鹼區適生種植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河北省科技進步獎2016
農業用水演變及對水資源影響機制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學獎2016
適應氣候變化的作物高效用水調控機制河北省自然科學獎2014
河北省主要農作物精準農業關鍵技術研究和集成示範河北省科技進步獎2009
中國北方冬小麥抗旱節水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利用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2009
中國北方冬小麥抗旱節水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利用2008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科學研究成果獎2009
太行山丘陵區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態工程技術體系研究河北省科技進步獎2009
河北省礦區生態工程與土地復墾研究河北省山區創業獎2009
廣適多抗高產穩產冬小麥新品種邯6172國家科技進步獎2009
河北平原鹽漬化類型區農業優勢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2008
提高農田水分利用效率的界面調控機理省部自然科學獎2008
廣適多抗高產穩產冬小麥新品種邯617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08
優質紅小豆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其他2008
中國北方冬小麥抗旱節水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利用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2008 

學術期刊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原名《生態農業研究》,1993年創刊,2001年更名;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報道農業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生態學及農業資源與環境等領域創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刊登農業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能量及物質循環演替規律及穩定性,土壤、施肥與植物營養,農業水資源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理生態、作物抗性生理生態,抗性育種,病蟲害防治,農業資源優化配置及其效益分析,農業高效栽培技術與機理、農業生態工程技術、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農業環境污染防治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報告、研究簡報及綜述,以及生態農業建設和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典型模式與典型經驗等。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系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源刊,並被國際農業生物學文摘、美國化學文摘、哥白尼索引、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等國際資料庫及檢索單位收錄。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截至2016年7月,該中心共設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工程碩士點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及博士后流動站1個。
一級學科博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生態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二級學科碩士點:遺傳學
工程碩士點:生物工程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7月,該中心共有在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80餘名,博士后在站人員12人。
2015年9月,該中心博士研究生吳電明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文化傳統


徽標

徽標寓意:
徽標
徽標
1、金黃色麥穗,寓意糧食豐收與農業科學研究,象徵中心戰略目 標之一的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藍色水滴,寓意水資源與節水農業研究,象徵中心戰略目標之一的保障國家水安全。
3、綠色葉片,寓意全體職工對中心事業發展的支撐與呵護,也寓意中心科研和管理的綠色理念。
4、褐色田地,寓意土壤和生態學研究,象徵中心戰略目標之一的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田地無限延伸,也象徵著中心事業蒸蒸日上。
5、外圈選用中科院院徽的孔雀藍色,意為中心作為遺傳發育所的一份子,是中國科學院成員之一。
無限延伸的田地宛如旭日陽光,綠葉枝展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水滴滋潤大地的同時又與麥粒融合成麥穗,四大元素相輔相成,描繪出一幅朝氣蓬勃、自然和諧的畫面,也象徵著中心科技事業正在開拓進取、蓬勃發展,把潛心科研與開拓創新的成果奉獻於社會、造福於人民。

所訓

潛心科研、協力創新、愛崗敬業、求實奉獻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任胡春勝
黨委書記趙軍
副主任楊永輝、劉小京

歷任領導

任期姓名職務
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時期
1978~1979郭敬輝所長
曹庶凡書記
1980~1982郭敬輝所長
曹庶凡第一書記
陸達書記
1983曹振東所長
曹庶凡第一書記
陸達書記
1984~1989曹振東所長
1990~1991曹振東所長
趙昌盛書記
1992~1996劉昌明所長
趙昌盛書記
1997~2002.4劉昌明所長
田魁祥書記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時期
2002.5~2005.7劉孟雨主任
2005.8~2009.7馬七軍主任、黨委書記
2009.8~2014.1馬七軍主任
2010.4~2015.12韓一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