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沚鎮

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市區政府機關駐地

灣沚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新蕪(灣沚)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是蕪湖市區核心組成部份,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皖江城市群裝備製造產業基地,蕪馬城市群的次中心城市和東部門戶交通樞紐。

歷史沿革


灣沚鎮
灣沚鎮
灣沚,又名沚津,位於青弋江畔,是座歷史悠久的古鎮。西漢初年,這裡便是“鹽艘鱗集,商販輻輳”,如今已是蕪湖縣縣城,發展成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由原灣沚鎮、三元、新豐鎮、趙橋鄉合併而成,全鎮轄14個村委會、8個社區,總面積219.49平方公里。
1949年4月24日,灣沚解放。從此,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灣沚鎮獲得新生。1971年1月3日,蕪湖縣治遷來灣沚,這裡成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0年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改歸蕪湖市管轄。灣沚這個古鎮新城,煥發青春,展現新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在闊步前進。

自然資源


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石灰石、砂岩礦、煤礦、陶土、石油、天然氣等礦藏資源,還有無污染的天然泉水資源,其中天然氣及天然泉水資源開發前景良好。

經濟發展


灣沚鎮
灣沚鎮
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孕育了灣沚、培植了灣沚、壯大了灣沚。經濟結構趨於合理,以機械工業為中心,往北連接趙橋工業園、萬畝桃花園,往南連接5000畝無公害蔬菜示範園、萬畝高效經果林、三元工業園、九連山茶園共六個園區,沿蕪屯公路形成“六園一城一長廊”的新格局,對城鎮建設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酵母工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鎮共發展示範戶306戶、壯大規模戶47戶、培植了以苗木、家禽養殖、水蜜桃、吊瓜,無公害蔬菜為特色的專業村7個,農業逐步形成了苗木、蔬菜、高效經果林、茶葉、水蜜桃、家禽養殖等特色農產品基地。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加快園區建設步伐,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工業已成為灣沚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到2005年全鎮有工業212家,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12家,機械製造、建材、建築、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擁有安徽省“明星企業”—南亞集團、安徽省最大空心磚基地—蕪湖譽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安徽省農業產業化大型企業—金田集團、元豐集團等一批大中型企業。觀光農業正悄然興起,宋興村萬畝桃花園、桃花園裡老梁家、宋興灘構成渾然一體的農業旅遊觀光景點,龍山水上娛樂垂釣中心、皖南生態明珠曬西湖農業觀光園、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同盟楊子鱷瀏覽園區等旅遊景點也在開發之中。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境內有中學7所,小學29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兩基”基本達標,有衛生醫療服務機構7家。

交通運輸


合杭高速、皖贛鐵路貫穿境內,蕪屯公路、灣石公路在城區交匯,縣鄉公路形成網路,水陸交通便捷,距蕪湖市區僅15公里車程,距朱家橋外貿碼頭40公里,距滬、寧、杭均在3小時經濟圈之內,區位優勢更加凸顯,灣沚將成為皖南融入“長三角”的“前沿”和“跳板”。
灣沚鎮
灣沚鎮

社會事業


民生事業

以行政廣場、文教園為中心的南部行政文化區、以安徽蕪湖機械工業開發區為主的東部加工業區、以青弋江濱江景觀為中心的商貿居住區、以東湖休閑度假區為主體的娛樂區的目標,精心打追一個高品位、多功能的城區。城東高速公路下線處的安徽蕪湖機械工業開發區將建成華東地區最大的特色機械工業開發區,逐步培育成國內精密鑄造生產基地。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下,這座江南古鎮煥發出勃勃生機,經過全面改造的舊城與高樓拔地而起的新城連為一體,相互輝映,既富古樸之風,又具現代氣派。隨著蕪湖路、荊江路、沿河路等10條主幹道的擴建改造和美化亮化,津苑小區、虹安花園、大塘新村、鐵路小區、醫藥新村、建設新村等一批新穎、亮麗的小區開發,“歐羅風格一條街”和蕪湖路、荊江路兩條“無桿化一條街”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城區的品位。

市場事業

中山市場、虹安市場、皖南建材市場等一批功能各異的大型專業市場的建成,為城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沚津國貿商城、渡春小區、市民廣場、行政辦公大樓的興建,加速了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進程。

供電

城區配套設施齊全,功能日臻完善。電信通訊網路設施完善,一線通、光纖入戶和ADSL寬頻業務蓬勃發展。水電資源十分豐富,日供水量超過10萬立方米,供電容量為7855KVA。2020年9月8日,灣沚鎮上榜2019中國中部百強鎮,位列第47位。

人口民族


2020年末,全縣公安戶籍人口34.40萬人。全縣人口中,男性人口17.97萬人,女性人口16.89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42‰,死亡率為7.21‰,自然增長率為3.2‰。

獲得榮譽


2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灣沚鎮榜上有名。
2009年1月23日,灣沚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05年10月27日,灣沚鎮上榜第一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