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

葫蘆科南瓜屬植物

金瓜(拉丁學名:Cucurbita pepo L. var. Kintoga Mak.),是南瓜的俗稱,浙江中南部、湖南常德、福建、廣東、台灣等地民間稱南瓜為金瓜。(學名:Cucurbita moschata(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葫蘆科南瓜屬的一個種,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莖常節部生根,葉柄粗壯,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質稍柔軟,葉脈隆起,卷鬚稍粗壯,雌雄同株,果梗粗壯,有棱和槽,因品種而異,外面常有數條縱溝或無,種子多數,長卵形或長圓形。

明代傳入中國,現南北各地廣泛種植。的果實作餚饌,亦可代糧食。全株各部又供藥用,種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熱除濕、驅蟲的功效,對血吸蟲有控制和殺滅的作用,藤有清熱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基本介紹


金瓜的嫩瓜和老熟瓜均可食用,但以食用老瓜最具特色,老瓜瓜肉經加熱或冷凍處理后成金黃色絲狀,形味似海蜇,所以又有“植物海蜇”、“素海蜇”和“海蜇瓜”的美稱。金瓜色澤金黃,清脆爽口。營養豐富,每100克金瓜瓜肉乾物質中含有粗蛋白11.5%、粗脂肪1.47%、可溶性糖48.3%、鈣0.17%、磷0.22%、鐵73.3×0.000001;每100克鮮瓜肉中含維生素PP0.5毫克、維生素C0.15毫克、維生素B10.2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維生素B6 0.088毫克和8%的纖維素,還含有腺嘌呤及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它還含有一種一般瓜類蔬菜所沒有的葫蘆巴鹼,有調節人本新陳代謝的功能,所以有“天然粉絲”和“天然健康食品”之稱;金瓜中還含有一種丙醇二酸的物質,可抑製糖類轉化為脂肪,所以金瓜還是一種天然的減肥食品。老熟的金瓜耐貯藏和運輸,可一直貯藏到元旦和春節,供應時間很長,有利於豐富淡季蔬菜種類的供應。
金瓜的栽培以華東地區最具有歷史,尤以上海的崇明縣、安徽渦陽縣以及湖北荊門市等地種植面積較大。根據史料記載,上海崇明縣在近400年前(明朝萬曆年間已有記載)已有栽培。現在是崇明縣出口的“拳頭產品”。近年來全國各地作為一種特菜,均有不同程度的引種栽培。
金瓜的果肉經加熱或冷凍后能分離成2毫米左右的細絲。其果實中含脂肪少,卻含有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多種氨基酸,且較耐貯藏,能凍貯,適於加工,被譽為“天然粉絲”和“天然保健食品”。自80年代以來,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北京、河北、河南、山東等地亦引種成功。其加工產品還出口日本、東南亞等國。
【學名】CucurbitapepoL.var.KintogaMak. 【別名】觀賞南瓜、觀賞西葫蘆、看瓜【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南瓜屬 為本屬植物西葫蘆的園藝變種。 【形態】一年生草質藤本。具卷鬚,葉大,闊卵形具角棱或淺裂。花黃色,單性,生於葉腋,雌雄同株。果為瓠果,成熟時鮮橙紅色,亦有金黃、橙黃色,下部常呈灰綠色。殼硬,不開裂。近柄處(通常懸掛處於上方)粗大呈扁球形,下部則明顯收細,成三個突起,總形略似香爐。具多數種子。觀果期7-10月。 【產地】原產南美熱帶,今廣泛栽培。 【習性】喜溫暖,性強健,要求疏鬆而肥沃的土壤。 【繁殖栽培】播種繁殖。4月播種,直播或移植均可。栽培土壤要施以充足基肥,在生長季節勤追肥。需搭架以供攀附。 【用途】觀果植物,即可於房前屋后栽培觀賞,又可陳設於案頭。亦可食用,入葯有治療哮喘、咳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