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布江鄉

隸屬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

大布江鄉隸屬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位於永興縣東南部,地處東經113º23′~33′,北緯26º9′~16′。東領資興市皮石鄉、南界資興市波水鄉、西連鯉魚塘鎮、北接龍形市鄉七甲鄉

2011年,大布江鄉總面積119平方公里,轄13個村,總人口15645人;2012年,全年GDP完成17875萬元。

大布江鄉境內群山起伏,名山金寶仙(真寶仙),建於明正德年間,系永興縣五大古庵之一,東北山腰保留有明嘉靖年間建的僧人舍利塔。

大布江鄉地方特色文化“拼布綉”,被列入郴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已成功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為湖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發項目。

歷史沿革


大布江鄉總體規劃圖
大布江鄉總體規劃圖
大布江原名大步江,明清修縣誌時把大步江寫成大布江,人們漸漸的習慣口頭語也隨之稱為大布江。鄉政府名稱沿用“大布江”。
大布江明清屬延道鄉。
民國時期為石壠鄉。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6月至1952年1月永興縣設七個區,大布江龍形市、七甲為第七區,區政府設在龍形市。
1956年7月永興縣調整為二個鎮二十七個鄉,正式設立大布江鄉政府。
1958年春,大布江鄉政府辦公地址從老墟場搬遷到現在的沅洲村石里灣組。
1958年大布江更名為紅星公社,不久仍恢復稱大布江公社。
1961年3月大布江、鯉魚塘各所轄的部分村劃分為彼坑公社。
1966年5月千沖公社(即彼坑)併入大布江公社。
1980年12月大布江公社劃為大布江、千沖兩個公社。
1984年3月永興縣農村進行體制改革,撤社改鄉,大布江鄉體制保留至今。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大布江鄉位於永興縣東部,東領資興市皮石鄉、南界資興市波水鄉、西連鯉魚塘鎮、北接龍形市鄉、七甲鄉,距縣城56公里。屬中低山區。地處東經113º23′~113º33′,北緯26º9′~26º16′。東西最大距離17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5公里,總面積119平方公里。距縣城56公里。

地形地貌

大布江鄉以中山地貌為主,西部間布溪谷平原。最高點小坑村界山海拔1277.9米,最低點大布江村許家河灘海拔237.5米。

土壤

大布江鄉成土母質為青一色花崗岩,垂直分佈為紅壤、黃紅壤、黃壤。

氣候

大布江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多雨少旱,立體氣候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7.5℃,年平均降水量超過1500毫米,高出永興縣降雨量15%。

水文

大布江鄉有小河、山泉遍及,共有小型山塘39處。永樂江上游自南向北流經西部,東部大布江自東向西匯入永樂江。水土流失較輕為15.7%。大布江鄉境內水能蘊藏量豐富,水能資源居永興縣第三。有大小水電站12個,裝機5000千瓦。

自然資源


礦藏

大布江鄉有硅石、大理石等石材資源較豐富。

土地

大布江鄉有耕地面積17115畝,其中水田16515畝,人均耕地面積1.09畝;林地面積13000畝。

植被

120餘年的紅豆杉
120餘年的紅豆杉
大布江鄉植被種群以杉木、油菜為主,森林覆蓋率64.6%,生物資源豐富,現存珍稀物種有花櫚木、小坑紅豆杉等,居永興縣之首,其中較頭花櫚木、小坑紅豆杉為縣內獨特發現。銀杏、水松、楠木等為縣內主產地之一。

行政區劃


2011年,大布江鄉轄13個村;
沅洲
較頭
山田
大布江
坪上
中洞
深洞
毛坪
小坑
東坑
江頭
虎踞坑
白雞沖
13個村,126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布江鄉總人口1564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0人,城鎮化率12.6%。另有流動人口200人。總人口中,男性7951人,佔50.82%;女性7694人,佔49.18%;14歲以下人3447,佔22.03%;15~64歲10967人,佔70.10%;65歲以上1231人,佔7.87%;人口出生率11.72‰,自然增長率6.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1.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布江鄉國內生產總值16755.68萬元,比2010年增長14%;財政總收入完成118.8萬元,比2010增長16.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2.04%;農民人均純收入6899元,比2010年增長16.44%。
2012年,大布江鄉全年GDP完成17875萬元,比2011年增長13.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00萬元,比2011年增長12.3%;招商引資完成2585萬元,比2011年增長11.45%;財政總收入完成55.2萬元,比2011年增長8.40%;人均收入為7099元,比2011年增長7.39%。

農業

2011年,大布江鄉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628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10755萬元,比2011年增加14%,佔GDP的比重64.19%。農民人均純收入6899元。
2012年為破除傳統的單季水稻種植模式,,大力推行“油菜+稻穀”種植模式,在較頭村建設連片1000畝的油菜種植示範基地,並成立較頭村油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我鄉農村專業合作社“零”的突破。

工業

2011年,大布江鄉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240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6000.68萬元,比2010年增長14.7%,佔GDP的比重35.81%。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大布江鄉共有商業網點21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000.80萬元,比2010年增加17.7%。集市貿易成交額700萬元,比2010年增加15.5%。2011年財政總收入118.8萬元,比2010年增長16.8%,比1978年增長11.2倍。

文化


歷史古迹

大布江鄉境內群山起伏,林濤萬頃,名山金寶仙(真寶仙)山頂有一古庵,建於明正德年間,系永興縣五大古庵之一,東北山腰(現黃沙壠)保留有明嘉靖年間建的僧人舍利塔。

特色文化

大布江鄉地方特色文化“拼布綉”,是一種民間的原生態造型藝術。

名優特產

大布江鄉境內有蕨根粉,山蒼籽油,茶葉等特產。

交通


大布江鄉交通
大布江鄉交通
大布江鄉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擁有縣道12公里、鄉村水泥公路總里程46.7公里。

社會


文體藝術

2011年,大布江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600平方米;2011年末13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經常參加體育鍛練的人數佔總人口的50.55%。

教育事業

永興縣大布江學校
永興縣大布江學校
2011年,大布江鄉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83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4所,在校生586人,專任教師6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7.99%。初中1所,在校生310人,專任教師2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55%,小升初升學率99.01%,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17%。
2011年大布江鄉教育經費達38.7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9.7%,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科學技術

2011年,大布江鄉各類科技人才1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人,技能人才4人,農村實用人才9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布江鄉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3所。專業衛生人員5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人。
2011年大布江鄉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為10.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0.0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5萬人,參合率99.07%;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4歲。

社會保障

2011年大布江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56人,支出21.17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1%;農村五保戶供養125人,支出19萬元,比2010年增長8.7%;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81人次,共支出240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0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9人,支出21萬元,比2010年增長1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布江鄉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75戶,用戶普及率1.9%,比上年減少2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0.61萬戶,用戶普及率為96.7%,比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電視用戶0.40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