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古城

凌雲古城

廣西凌雲縣古稱泗城,有四條河流縱橫交錯會聚於城中,是一個近千年州、府、縣治之地歷史的文化古城。

地理


位於廣西西北部,東與鳳山縣、巴馬縣瑤族自治縣接壤,南靠右江區,西鄰田林縣、北依樂業縣。四周群山蒼茫高聳;全縣總面積2037.46平方公里,海拔在210至2062米之間。

人口與環境


據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人口18萬人,百歲以上壽星有365人,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長壽區認定標準,是理想的宜居養生天堂,享有“南國水鄉、古府凌雲、宜居天堂長壽聖地”的美譽。凌雲縣是全國異地長壽養老養生基地,中國名茶之鄉、廣西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凌雲縣地理位置為北緯24°06′—25°37′,東經106°23′—106°55′,屬於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日照1443小時,年平均氣溫20.4度,年均無霜期343天,冬暖夏涼,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是理想的宜居天堂。境內主要居住著壯、漢、瑤、苗、侗、哈尼、仫佬、水、滿、高山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55.8%。

行政劃分


縣轄3鎮7鄉,其中5個是瑤族鄉,1992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凌雲縣享受民族自治縣待遇。

歷史沿革


凌雲古城
凌雲古城
凌雲古城
凌雲古城
凌雲建制歷史悠久,古稱泗城,歷代為州、府、縣建制重鎮之地。秦時屬桂林郡;兩漢屬郁林郡;三國屬吳;南北朝時,宋、齊屬晉興郡;隋屬郁林郡;唐屬橫山郡羈縻縣地;五代十國屬邕、黔兩州;宋、元、明、清設置為泗城州,利州、安隆州、上林崗、程縣均屬泗城州管轄;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泗城州改置凌雲縣,凌雲、樂業兩縣全部及天峨、鳳山、田林、百色四縣(區)的一部分均屬當時凌雲縣領轄;民國時期建制轄地多有變遷;1950年1月,凌雲全境解放;1952年與樂業縣合併為凌樂縣:1962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凌樂縣,恢復凌雲縣、樂業縣,從此凌雲地域才固定下來,沿襲至今。 2000年,凌雲縣轄2個鎮、3個鄉、5個民族鄉:泗城鎮邏樓鎮下甲鄉伶站瑤族鄉朝里瑤族鄉沙里瑤族鄉、東和鄉、加尤鄉、玉洪瑤族鄉、力洪瑤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557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泗城鎮 36742,邏樓鎮 25442,下甲鄉 18138,伶站瑤族鄉 14887,朝里瑤族鄉 7442,沙里瑤族鄉 16722,東和鄉 10944,加尤鄉 24749,玉洪瑤族鄉 15613,力洪瑤族鄉 4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