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單位

廣徠州中醫藥大學辦學基礎為創立於1924年的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廣州中醫學院,是新中國首批四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原直屬國家衛生部,2000年轉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晉級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2020年成為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單位。學校秉承“崇德遠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篤學精業”大學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校現有三元里和大學城兩個校區,佔地1377畝,建築面積78萬多平方米。專任教師1449人,其中正高職稱394人,副高職稱467人,有一批以國醫大師禤國維周岱翰為代表的著名專家教授。

歷史沿革


1924年9月15日,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建成舉行開學典禮。
1933年,在學校對面建了附屬廣東中醫院,供教師臨床及學生實習之用。
1940年,更名為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
1952年,廣東省中醫進修學校成立,依託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辦學。
1953年,停止招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1956年,廣州中醫學院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新中國首批四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之一,它的建校基礎是創立於1924年的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同年,廣州中醫學院開始招生,學校從全省各地徵調及聘任一批經驗豐富的中醫擔任教師。
1957年,經上級批准,學校在三元里擇地,新建校址。
廣州中醫藥大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學校停止招生,校名改為“廣東中醫學院”。
1973年,開辦中藥班。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學校恢復了“廣州中醫學院”的名稱。
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1992年,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與《醫學與哲學》社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舉辦首屆全國中西醫學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大會上發表了曾邦哲(曾傑)國際上第一篇論系統醫學(藥學)概念、模型與原理的學術論文。
1995年,學校更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博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 
2000年,學校由原直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轉為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
2002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開展非醫攻博(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博士學位)試點工作的單位之一。同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結果優秀。 
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戰鬥中,學校一附院、二附院被評為“廣東省抗非典先進單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附院實現了“病人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二附院兩位女專家受聘到香港協助治療“非典”,這是第一次在香港公立醫院使用中醫藥。
2004年,校本部搬遷至廣州大學城。同年,通過廣東省"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立項,成為廣東省"211工程"建設高校。 
2005年,學校首次承擔“973計劃”項目,鄧鐵濤教授出任首席科學家。 
20徠06年。成為廣東省唯一一所新增具有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的院校,廣東省首批中藥學研究生創新基地。 同年,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結果優秀。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1年底,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4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廣州中醫藥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三方在深圳簽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 
2015年4月,入選國家首批“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和承擔“中醫拔尖創新人才模式改革試點項目”高校。 12月,學校成為“創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合作聯盟”(2018年更名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創始成員。 
2017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廣州中醫藥大學入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11月,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中的“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2020年7月,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研究院掛牌成立;同月,學校與東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簽約及揭牌儀式在東莞市中醫院舉行。6月,廣州中醫藥大學成為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10月29日,成為廣東省高校港澳台僑學生管理研究聯盟理事單位。 
2021年3月20日,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建設的省部共建中醫濕證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
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2014年,學校有教職員工(含附屬醫院)5000多人,學校有國醫大師2人、有雙聘院士5名、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教育部高校學科(專業)教指委專家6名、省級教學名師5名、珠江學者特聘教授4名、廣東省名中醫45名。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449人,其中正高職稱394人,副高職稱467人。
國家教學名師陳群
全國模範教師徐鴻華、李賽美
廣東省教學名師羅頌平、區永欣
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李素荷
終身教授鄧鐵濤、歐明、王建華
首席教授王寧生、陳蔚文、李國橋、陳紀藩、陳鏡合、靳瑞、賴世隆、李銳、連至誠、梁頌名、劉茂才、羅榮敬、彭勝權、區永欣、王培訓、熊曼琪、徐鴻華、禤國維、袁浩、周岱翰、丘和明
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冼紹祥、黃慧玲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4月,學校下設20個二級學院,開設本科專業29個,橫跨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學(九年制)、中醫學(“5+3”一體化)下、中醫學(“5+3”一體化)、中醫學(中醫骨傷科臨床方向)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藥學、製藥工程、藥物製劑、中藥製藥
廣州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
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公共事業管理、保險學、市場營銷、應用心理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體育教育
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醫學信息工程、醫學檢驗技術、生物技術 
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臨床醫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學科體系

國家特色專業: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製藥工程、護理學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中醫學
國家精品課程:溫病學、傷寒論、中醫婦科學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中醫學基礎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名稱帶頭人獲評時間
中醫臨床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林培政2008
中醫婦科學教學團隊羅頌平2010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中醫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
省攀峰重點學科:中醫學
省優勢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科技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葯(中藥)安全評價(GLP)研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藥資源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實驗室:中藥種質優化與產業應用工程技術實驗室
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技術平台:南葯可持續利用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技術平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現代中成藥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中藥藥理(消化)實驗室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中醫證候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中醫急症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新葯篩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中藥新葯研發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中藥有效性與安全性研究重點實驗室、中醫疑難病症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各級獎勵成果(部分)
成果名稱獲獎名稱等級授獎單位年度負責人獲獎個人排名所在單位
補中益氣湯對消化道功能活動的調整作用研究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01-Jan-95王汝俊2王建華3傅定中4邵庭蔭脾胃研究所
針灸治療I型變態反應疾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01-Jan-95賴新生2靳瑞3張家維4徐敏針灸推拿學院
陽虛模型微量元素分析及助陽葯調節機理的實驗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獎3廣東省科技廳01-Jan-95徐敏2歐明3張曉暉4雷娓娓5羅灼玲6賴新生7陳名春臨床藥理研究所
針灸治療I型變態反應疾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1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01-Jan-95賴新生2靳瑞3張家維4徐敏針灸推拿學院
五子宗丸藥理研究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2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01-Jan-95李育浩2吳清和3梁頌名4陳淑英5韓堅6梁文若7貝美蓮中藥學院
毛冬青甲素對心血管功能的神經調節的影響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2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01-Jan-95羅榮敬2陳潔文3周樂全4胡維安5羅灼玲6陳朝鳳7賈可亮基礎醫學院
治療真菌感染的中醫藥研究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2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01-Jan-95范瑞強2尹玉貞3張北泉4何偉棠5焦曉南6莫莉莉第二臨床醫學院
經絡學說研究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3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01-Jan-95何智明2鄒香雲3李伊為4鄒移海5賀振泉基礎醫學院
甲黃膜液對褥瘡治療護理的應用研究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3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01-Jan-95黃東梅2洪靈3葉欣4莫莉莉5歐潤妹第二臨床醫學院
冰片穿透血腦屏障的定量及在組方中作為“使葯”作用的研究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進步獎甲類3教育部01-Jan-96王寧生2梁美容3歐衛平4馮美容5張銀卿6葉少梅7黃天來8趙萍臨床藥理所
訶子、降香中藥品種鑒定和質量研究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01-Jan-96徐鴻華2劉心純3賴小平4林勵5陳建南6劉良7李育浩中藥學院
衛氣的病理生理研究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01-Jan-96區永欣2王洪琦3鄺傑釗授4吳彌曼基礎醫學院

醫療機構


直屬附屬醫院
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
第三附屬醫院附屬粵海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
附屬深圳中醫院附屬中山中醫院
附屬廣州中醫院附屬佛山中醫院
附屬廣東第二中醫院附屬南海婦產兒童醫院
附屬東莞中醫院附屬茂名中醫院
附屬湛江第一中醫院附屬廣州中西醫結合醫院
附屬新會中醫院附屬台山中醫院
附屬湛江第二中醫院附屬廣東中西醫結合醫院
附屬順德中醫院附屬汕頭中醫院
附屬海南中醫院附屬重慶北碚中醫院
附屬清遠中醫院附屬三亞中醫院
附屬寶安中醫院附屬陝西安康中醫院
附屬海口中醫院附屬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
附屬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附屬內蒙古中醫院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張建華
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偉
黨委副書記
白建剛
鄧國安
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忠德
許能貴
潘華峰
林彬
梁沛華
副校長
劉中秋
郭鴻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總榜)中,廣州中醫藥大學在廣東排名16名,在全國排名157名。
2020年5月,廣州中醫藥大學在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92名。
2021年1月3日,《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報告》發布,中國141所內地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中,廣州中醫藥大學排名第134位。
2021年1月,廣州中醫藥大學在全國高校ESI排名第18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