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崗

台灣編劇,代表作《今天不回家》

1992年,李崗開始創作劇本,進入電影圈,李崗擔任編劇的《今天不回家》獲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入圍第三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劇本;1994年、1996年、1998年,李崗三度獲台灣優良電影劇本獎;1998年,以劇本《條子阿不拉》獲有關部門特別獎金,該片入圍第三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2013年,編劇作品《黛比的幸福生活》獲“Peace部門最佳影片大獎海人賞”和金鐘獎電視電影獎、燈光獎、電視電影女主角獎(周幼婷)。2014年10月,執導電影《想飛》。2015年6月19日,李崗監製電影《我的男友和狗》上映。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2013年,編劇作品《黛比的幸福生活》獲“Peace部門最佳影片大獎海人賞”和金鐘獎電視電影獎、燈光獎、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2014年10月,執導電影《想飛》。
2015年6月19日,李崗監製電影《我的男友和狗》上映。

個人作品


編劇作品

2014年《想飛》
1999年《條子阿不拉》
1996年《今天不回家》

導演作品

2014年《想飛》
1999年《條子阿不拉》

製作作品

2015年《阿罩霧風雲2:落子》
2014年《我的男友和狗》
2013年《阿罩霧風雲》
2011年《布袋甩尾》
2010年《茱麗葉》
2009年《陽陽》
2008年《星光傳奇》

獲獎記錄


台灣電影金馬獎
▪ 1996 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今天不回家(提名)
澳門國際電影節
▪ 2015 ​第7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想飛(提名)
亞太影展
▪ 1996 第41屆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 今天不回家(獲獎)

相關報道

因為哥哥的《斷背山》獲頒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崗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近日,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比起“李安的弟弟”這個新名字,他更想當單純的李崗。當哥哥最忠實的啦啦隊 今年49歲的李崗小時候被喚為“李校長的兒子”,長大后被稱做“李安的弟弟”,對此他十分無奈。 3月初,李安因《斷背山》獲頒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崗再度成為媒體採訪的對象,請他談李安的電話絡繹不絕,說到幾乎無話可說。被逼急了,這位“發言人”也不禁大吐苦水,“那兩天真是受夠了,我活著又不是為了紀念他。”他無奈地搖搖頭說,最近《斷背山》紅得不得了,朋友拉著他逢人就介紹,“這就是李安的小弟,像嗎?” “我們自尊心都很強,我也有自己的事情,不想活在他的陰影下。”李崗不諱言,被認為是“李安的弟弟”感覺很差。但與哥哥手足情深的他,談起李安還是神采飛揚、滔滔不絕,不論李安成功或者失意,李崗都是最忠實的啦啦隊員。蘇軾在評論弟弟蘇轍的散文時表示,“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
李安在西方世界大放異彩的同時,相信在東方努力追趕的李崗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博得如此平起平坐的肯定。崇拜李安 成為天才編劇 事實上,相對於李安的溫文爾雅、專註寡言的個性,李崗一直是一個對自己前途很有追求的人。“李安比較陰柔,我比較陽剛。李安個性適合當導演,很會磨,就像打太極拳,柔能克剛。”提起導演哥哥,李崗的欽佩溢於言表。 1957年出生的李崗,自小就與大他三歲的哥哥李安感情深篤,一切以哥哥馬首是瞻。小時候,兩人同睡一張床,李崗總是央著哥哥講床邊故事,李安也不厭其煩地滿足弟弟的要求。“哥哥是說故事的天才,總是能想出不同的故事。”幼年的李崗,對哥哥又是崇拜又是依賴。李安對電影的熱情,自然也影響了李崗。然而在士大夫觀念濃厚的校長父親眼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導演是不入流的工作,因此李安決定往電影業發展時,幾乎引發家庭革命,個性比較務實的李崗,則決定做個將本求利的生意人。
“我跑過船,擺過地攤,開過禮品店,做過貿易商,賣過鍋碗瓢盆……”在《下廚真好》一書,李崗自白。曾經在台灣經濟起飛時,賺進大筆鈔票的他卻也因為投資失利,而賠了好幾百萬。“孔子拍電影可能還不錯,但做生意一定也很慘。”李崗自嘲。命運給了李校長一個最大的禮物。當年看來最沒有出息的“戲子”行業,如今卻是台灣最火的文化創意產業,李安還成為亞洲第一個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李崗追隨大哥的腳步,第一步從編劇著手。令人意外的是,李崗是個天生傑出的電影編劇。而從編劇這一步,他又往前跨,成為一個電影導演、電視劇製片、電影公司負責人的全方位角色。拍片拍出滿腹苦水 相對於沉穩內斂的李安,李崗外向幽默,說話也十分直率。長期在台灣影視圈打拚,談起拍片的困境,李崗有滿腹苦水。他表示,導演應該只管拍片和後期製作,但台灣導演80%的時間要花在製片,根本與創意無關。李崗回憶,執導《條子阿不拉》時,從上游的資金到下游的行銷都是自己來。由於影片題材頗為敏感,提起辛酸,李崗難掩激動,他指出在電影製作的專業度上,台灣地區遠不及美國。“在好萊塢,只怕你腦袋裡想不出東西,沒有什麼是你想到而技術人員做不到的。而台灣就是生怕你導演腦袋想出什麼東西和社會主流是完全相反的。”
近年,好萊塢電影壟斷台灣地區九成市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崗直言:“現在的台灣電影不是怕你看不懂,就是生怕你看得懂,非常沒有誠意。”一張電影票要兩三百新台幣,觀眾自然會選擇知名度高、娛樂性強的歐美片,相較之下,只有打開電視就看得到的連續劇還比較有發揮空間。用電視養電影團隊 2002年,未能忘情電影的李崗成立雷公電影公司,一方面借發行外片建立行銷能力;另一方面,投入拍攝電視劇聚集人才。“電影是作品,電視是產品。”他從生意人的角度分析,“你要維持公司、培養作戰部隊,只有靠電視。一部電影製作要花兩三年,時間太長,絕對不是辦法。”
近年,李崗陸續製作了單元劇《情人的眼淚》、《愛情咖啡因》及偶像劇《粉紅教父小甜甜》。2004年,更與湖南電廣傳媒合作拍攝電視劇《後天美女》,結合台灣偶像許紹洋與內地女星黃奕把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內地市場。持續累積導演經驗的他,也並未放棄拍電影的計劃。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李崗的《後天美女》前途坎坷目前還找不到播出頻道,使李崗為之氣結。明知市道難行,已屆天命之年的李崗,為何還願意為了電影衣帶漸寬終不悔?“電影真的會讓人有熱情。做過那麼多行業,我賣筆記本、賣手機賺再多錢,我也不會愛上手機與筆記本。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公司名字取得好,電影就是製造夢的工廠,導演就是做夢的工作,是其他行業沒有的。”(曹小倩)初試啼聲獲得好評 經商失敗的苦悶成為寫作的動力,李崗開始嘗試劇本創作。1993年陪父親回內地探親,感受到文化中國消逝的衝擊,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讓他寫下《新老殘遊記》,獲得了優良劇本獎。1996年,以幽默手法、針砭現代家庭光怪陸離現象的《今天不回家》被張艾嘉拍成電影,市場反映大好,更為他一舉奪得亞太影展最佳劇本獎。從此,李崗決定棄商從影,追隨兄長腳步,栽進蒙太奇的迷人世界。 1999年,李崗自編自導描寫警員故事的《條子阿不拉》,雖然拍攝過程極其艱辛,從籌資、選景到找演員一波三折,但用心得來的成就博得了許多正面的口碑。作家侯文詠盛讚《條子阿不拉》中的感情戲拍得飽滿而細緻,不小心就爆出許多笑聲。影評人李幼新也撰文表示,明明應該是沉痛控訴的《條子阿不拉》,卻充滿風趣絕妙的牽扯,“李崗的聰明在於將簡單的事玩出豐富複雜的意義”。李崗拍電影,初試啼聲,已獲得不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