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羅曉航的結果 展開
- 音樂家協會會員
- 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
羅曉航
音樂家協會會員
羅曉航,江西省贛州市群眾藝術館音樂幹部。江西省贛州市人。國家一級作曲家、詞作家。現為江西省贛州市群眾藝術館專業作家。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兒童音樂學會會員,中國社會音樂研究會會員。全國少年兒童文化先進工作者、全國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200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2002年獲江西省新形象楷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獲“新中國60年來江西60位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
羅曉航[音樂家協會會員]
羅曉航
中國文化部《藝魂》一書中以“德藝雙馨的楷模”為題介紹了他的業績,中國文化報、中國音樂家協會《歌曲》雜誌、北京音樂周報、江西日報、江西工人報、江西電視台、江西人民廣播電台、贛南日報、贛州電視台等都專文、專題介紹了他的藝術成就。
《中國文化報》、中國音樂家協會《歌曲》雜誌、北京《音樂周報》、台灣《中華音樂文化教育雜誌》、浙江《中小學音樂教育》雜誌、《江西日報》、江西《現代人才報》、江西人民廣播電台、《鵑花》歌刊、《心聲》歌刊等都介紹過他的藝術成就和音樂作品。
他的《老師的眼睛,會說話》列為新中國成立以來24首優秀少兒歌曲之一,並由文化部、國家教委、中國音樂家協會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
《童年的沙灘》、《羅曉航歌曲選》、《拂曉航船》、《送你一個春天》、《山水相依》、《歌聲飛翔》、《明天屬於我們》、《兒童寓言歌曲》、《兒童話歌曲》、《兒童遊戲歌曲》十部作品專集及九盤盒帶、VCD歌曲專輯。他主編的《兒童歌曲系列叢書》由山西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併發行全國。其創作經歷和藝術成就收入在《中國音樂家名錄》、《中國當代音樂家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青年名人大辭典》之中。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2年文化部授予“全國少年兒童文化先進工作者”稱號,
國家教委、團中央、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9年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0年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勞動模範)
2002年獲江西省新形象楷模;
2009年獲“新中國60年來江西60位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
3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了歌曲、歌詞、器樂曲、舞蹈音樂、論文等3000多件,
發表詞曲作品2000多首,獲得過文化部“群星獎”、“蒲公英獎”的金獎、銀獎、銅獎,
至今在全國和各省市獲獎300多項。
23首作品選入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材,
33首作品拍成音樂電視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歌曲《橙鄉吉祥》(張也唱)、《好山好水好依戀》(葛軍唱)、
《映山紅的家鄉》(劉艷唱),歌詞《長滿野花的小徑》(鐵源曲)、
《飛進心靈的小鳥》(瞿希賢曲)、《懶惰的娃娃》(張文綱曲),
琵琶曲《春滿贛江》,笛子曲《茶山春景》,舞蹈音樂《清茶飄香》、
《菱角彎彎》、《禾竿丟打丟》,MTV《紅井》、《採茶小姑娘》、《舞龍燈》。
——記著名詞曲作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羅曉航
羅曉航是在全國有相當影響的作曲家、詞作家,既有充盈的藝術才華,又有共產黨員的高尚品德。由於他業績顯著,1992年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並榮獲“全國少年兒童文化先進工作者”、“全國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1999年國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00年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他多次被中共贛州市委、市直機關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2年又被評為全省“新形象楷模”。
二十多年來,他遵循黨的文藝方針,把唱響主旋律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天職。自1982年調贛州市群眾藝術館工作以來,他努力工作、勤奮創作。在全國和各省市報刊、電台、電視台發表作品2000多首(近幾年尤為高產,平均6天就有一首作品在省級以上發表),在全國和各省獲獎200多項。他熱心為兒童創作,有23首作品選入中小學、幼兒園音樂教材(其中國家統編教材4首)。特別是享受國務院津貼以來,出版了《童年的沙灘》、《羅曉航歌曲選》、《拂曉航船》等8部作品專集和9盤盒帶、VCD歌曲專輯,發表理論文章16篇,32首作品拍成音樂電視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尤其是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井》,歌頌祖國和人民的《北京的媽媽》、《唱起國歌》、《勞動模範》這些主旋律作品在省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主編了“兒童歌曲系列叢書”在山西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併發行全國,這是對我國音樂事業的巨大貢獻。中國文化部《藝魂》一書中以“德藝雙磬的楷模”為題介紹了他的業績,中國文化報、中國音樂家協會《歌曲》雜誌、北京音樂周報、江西日報、江西電視台、江西人民廣播電台、贛南日報等都專題介紹了他的藝術成就。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價值多元的社會,價值選擇伴隨人的一生。在所有的價值選擇中,最大的莫過於人生價值或者叫人生意義的選擇。羅曉航最終選擇了奉獻。他對許多人都這樣說過:“我的愛好與專業能夠結合,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二十多年,羅曉航對這一選擇,從未有過絲毫的動搖。他專註音樂,心不旁鶩,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雙休日。甚至在行色匆匆的路上,腦子裡轉動的仍然是音樂的旋律,有兩次差點撞在汽車上。
1996年,他愛人患心臟病和闌尾炎,連續兩次住院。三個多月里,羅曉航擔負著照顧孩子和病人的任務,但是他還是放不下音樂,守候在病床前,一有空他就編寫,他的《兒童寓言歌曲》和《兒童童話歌曲》兩本歌曲專集,從編輯到校對都在醫院完成。
這些年,羅曉航的創作成果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廣東和本地高校以優厚的物質條件向他招手,他都未曾動心。他的妻弟幫他聯繫好調深圳工作,那裡不但有房子,工資也高出幾倍,可羅曉航不願走,他說:“人的生活質量,不能光看物質條件。”
面對外界的誘惑,羅曉航固守自已的精神家園。“固守精神家園”就是固守他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在功成名就的時候,他並不是躺在功勞薄上享受,反而加大了奉獻的力度。
在漫長又短暫的二十多年中,羅曉航發表2000多首歌曲,出版8部作品專集,9盤盒帶、VCD歌曲專輯,如此高產的動力在哪裡?在全國和各省獲獎200多項,頻頻獲獎的奧秘是什麼?
有人說是勤奮,有人說是天賦,而羅曉航自己回答是:“一個作曲家要用心去歌唱”。
究竟羅曉航是怎樣“用心去歌唱”的呢?我們來看看他的部分獲獎歌曲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1988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則消息:我國有幾百萬兒童失學,其中女孩居多。這個消息深深地刺痛了羅曉航的心,他眼前立即浮現出自己下放農村時,一些女孩失學的情景:背上背個草筐,手裡牽著牛……他心裡有一種衝動,覺得要用歌聲為失學兒童呼籲!那動人的歌詞立即從心中流到筆尖,由筆尖流到紙上:“田埂上,有個輟學的小姑娘,牽著一頭牛啊,背著大草筐。看見小夥伴把學上,她兩眼淚汪汪,心裡有多少話兒要對人講……”寫好后,經我國著名作曲家李群譜曲,這首歌由北京西城區少年宮演唱錄像,參加中國少年兒童歌舞會演,獲創作獎。
中國的“希望工程”出台後,羅曉航又以激動之心寫下了《手拉手》,在全國校園歌曲電視大賽中獲獎。後來,他又為全國農村的希望小學寫下了《希望小學校歌》,在北京、上海、廣西發表,錄音盒帶在全國唱響。
京九鐵路通車之際,羅曉航抱著一顆熾熱的期盼之心,等待火車的到來,這種期盼的心情又化作兩首歌《山歌迎你到興國》、《長長的火車門前過》,由中央電視台拍成音樂電視並多次播出。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之際,羅曉航的心飛到了六十年前的老蘇區,血與火的年代立即在他心頭化成紅紅的杜鵑花,他揮筆寫下了《再看一看杜鵑花》,也由中央電視台拍成音樂電視並在幾個頻道滾動播出。
在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的大慶日子裡,羅曉航用興國山歌素材創作的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井》,作為江西電視台向新中國成立50周年獻禮的重頭節目拍成音樂電視,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是贛南這塊紅色的土地培育了他,江西多彩的民間藝術給了他豐富的養料,對紅土地、對人民深深的愛,如同陽光敲開胚芽那樣敲開了作曲家的才情。縱觀羅曉航在電視和晚會上推出的許多作品:《映山紅的家鄉》、《千里贛江第一城》、《好山好水好依戀》、《三百山,東江源》等,傾注了他對家鄉和人民的深情;他創作的《我家住在土圍屋》、《小小山歌手》、《山妹子》、《採茶小姑娘》等歌曲由江西電視台拍成音樂電視並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為江西的音樂文化走向全國做了不懈努力;他作曲的舞蹈《金瓜瓜》、《滿崽花炮》、《茶林青青》、《禾竿丟打丟》等在全國獲金獎、銀獎,在銀屏上把江西的民情風俗通過藝術形式展示在全國人民面前。最近,他又和贛州電視台合作,把表現客家風情的《看花燈》和描寫人稱江南第一石窟的通天岩的傳說《和尚心大吃礱糠》拍成音樂電視,推向中央電視台;他的新作《等待》、《勞動模範》也在北京發表、演唱。今年六月,由江西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等八部門聯合向全國徵集少年兒童歌曲,他的《快樂的圈套》獲一等獎。在共青團中央、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電視台強力推出的100首優秀少兒歌曲里,他的《飛進心靈的小鳥》、《秋天的果園》、《鴿子和少年》也選入其中。“用心去歌唱”,就是把自己的心與時代緊緊相貼,與人民緊緊相貼,與祖國緊緊相貼,與江西這塊紅色土地緊緊相貼。他說:“祖國和人民是我永遠的愛,紅土地是我永遠的歌。”
羅曉航在專心創作的同時,沒有放鬆道德品質的修養。他不但妥善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履行了人生的種種義務,出色地扮演多種社會角色。
在家裡,他盡到了為人之子、為人之夫、為人之父的種種責任。在母親住院期間,他經常去看望、守護。他手頭並不寬裕,穿著極其簡樸,吃用極其省儉。而用於母親治病一出手就是幾千元。他說“連母親都不愛的人,怎麼能夠愛祖國、愛人民”?妻子身體不好,他把家務事幾乎做了一大半,買賣、洗衣、送孩子上學,做得妥妥貼貼,人們都稱讚他為模範丈夫。
在單位上,他代人值班、義務勞動。樣樣能幹。評先晉級也是禮讓三分,有了好事,總是與人分享,他說這是大家對他的幫助。
同行相親,同行相幫。他不辭辛苦地到處舉辦培訓班,傳授自己的創作經驗,不計名利地幫人修改稿件。二十多年來,羅曉航精心輔導、加工修改業餘作者的作品有幾百件,答覆的信件有千餘件,但他從來沒有在修改過的作品上署名,也沒有要別人一分錢報酬。
有一次,羅曉航去衛府里菜場買雞蛋,發現賣蛋的老大娘因患重感冒而耷拉著腦袋,羅曉航回家后趕緊找來兩盒速效感冒靈,騎車返回衛府里,可老大娘已經走了,細心的羅曉航把葯交給了旁邊的一位與老大媽同村的大嬸,反覆叮囑請他一定要帶給老大媽。記不清是哪一天,羅曉航在郵局門口撿到一封沒有貼郵票的信,他貼上郵票把信塞進郵箱。平日里,看見盲人過馬路,羅曉航總要放下單車去攙扶;許多次,看見盲人去買菜,羅曉航總是主動上前把盲人扶到菜攤前……
天津的一位從未謀面的工人作曲家,身患疾病,家境困難,羅曉航立即寄去100元。那年春節,在這位工人作曲家英年早逝的兩年以後他寄出兩張匯款,一張匯款附言上寫著:“請買一點蘋果香蕉,祝你們春節愉快!”另一張匯款單附言上寫著:“給侄女兒的壓歲錢。”就在去北京參加全國勞模表彰會前夕,他還去信鼓勵那位小女孩努力學習,信中說:“你爸爸為音樂奉獻了一生,你就把我當親叔叔。你上大學,我一定支援你。”後來,當小女孩考上大學以後,他又寄去500元,並在電話中說,你好好學習,有什麼困難,就告訴叔叔。
“與人為善”,這是羅曉航做人的準則。他說“讚美別人,就是讚美你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你自己,愛護別人就是愛護你自己”。這種推己及人的善良之舉,使得羅曉航道德修養日臻完善。善良,是一個藝術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羅曉航認為一個作曲家要謳歌真善美,他的歌才有生命力。只有在思想上到達一定境界的作家,他的作品才有內涵、才有深度、才有感染力,才能用創新的藝術去喚起人們意識中深藏著的美好情感。
九年以前,羅曉航在一部作品專集出版時,曾經寫下了一首自序詩:“很小很小的時候,我折了一隻只紙船,在童年的沙灘上,放出了兒時對海的嚮往。很久很久的從前,我登上了一隻小船,在蒼茫的大海上,乘長風駛向遙遠的地方。正因為有風有浪,我才選擇了遠航,正因為路途漫漫,拂曉就揚起了風帆。啊,太陽升起,也升起了我的信念,大地蘇醒,也蘇醒了我的夢想。心呵,去感受一下海的咆哮吧,船啊,終將抵達希望的海港”。表明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志向和追求。
音樂的海洋無邊無際,未來的道路很長很長。七彩音符的波浪上,一隻小船永遠奮發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