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尼曼

邁克爾·尼曼

邁克爾·尼曼,現代作曲家,1944年生於英國倫敦。1961-1963年師從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Alan Bush學習作曲,後於倫敦King's College攻讀音樂學,在其期間開始撰寫樂評,曾撰寫樂評的雜誌有The Listener,New Statesment以及The Spectator。幾十年中創作過弦樂四重奏、清唱劇、歌劇(兩部)、交響樂,應該說他是以古典音樂起家,樂曲創作充滿了實驗性與思考性,但真正讓他大紅大紫的卻是在電影配樂的表現。

演藝經歷


很多人都是從那部《The Piano》的配樂開始了解即而喜愛上了Michael Nyman,《The Piano》中雖然也有弦樂,主角是鋼琴,畢竟故事是以鋼琴及其女主人公展開,弦樂方面相對弱了許多,但這也不是最主要的。雖然這張OST在當年賣出了幾百萬張的天文數字,但卻在爭奪奧斯卡最佳配樂獎時輸給了John Williams的《辛德勒的名單》。這張OST中的音樂《The Promise》4年後被王菲的一首經典歌曲《暗涌》所用,只是曲作者竟然成了陳輝陽。
1978年10月,他在樂評里首次將簡約主義(Minimalism)應用於音樂上。後來邁克爾·尼曼遇到了他以後的好朋友兼老搭檔Peter Greenaway,兩人首次合作是1978年的《1-100》。Peter Greenaway後來的作品,諸如《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繪畫師的合同),《動物園》,《Drowning By Numbers》(挨個淹死),《廚師、大盜、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及《普羅斯佩羅的魔典》也都與其合作。除了Peter Greenaway之外,和他合作過的導演還有Robert Young、Patrice Lecotne、Jane Campion、Diane Kurys、Neil Jordan、Michael Winterbotton等。
1999年,Michael Nyman與Blur的主音歌手Damon Albarn聯手打造了一張電影原聲專輯《Ravenous》(貪婪)。電影本身好看與否暫且不論,但專輯確實是紅了一把,而在配樂當中使用Banjo(一種非洲的樂器)或許就是Michael Nyman的主意,畢竟他在早年曾去羅馬尼亞採過風,極擅長汲取各民族的民間音樂。專輯中有許多八十年代早期的老歌,經Michael Nyman重新編排后,一首首平淡無奇的樂曲再次聽來會覺得有趣味許多。
2000年5月6-7日,Michael Nyman曾訪台參加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帶著的是他的Michael Nyman Band。同期赴台演出的有英國的Fantastical voyage科幻喜劇、Le jardin delices的梨園幽夢、韓國的歌舞料理王(Cookin’)及加拿大女高音Natalie Choquette。
另外,他還出演過:情慾九歌9 Songs (2004)和Colonna sonora (1992)。
RotoVision書局於2000年出版《film music screencraft》,書里有關於Michael Nyman的詳細介紹,還有其他的一些著名配樂大師也列在其中。
2020年3月3日,邁克爾·尼曼擔任音樂音樂製作的電影《希臘環遊記》在英國上映。

個人作品


音樂作品

作品名稱工作分工
希臘環遊記 音樂
Maigret et la Jeune Morte 音樂 - 作曲 
麥昆音樂
Taniel 音樂 - 作曲
西班牙之旅 音樂

獲獎記錄


美國金球獎
▪ 2000 第5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愛到盡頭 (提名)
▪ 1998 第55屆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變種異煞(提名)
▪ 1994 第5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鋼琴別戀(提名)
土星獎
▪ 2000 第26屆土星獎最佳配樂 戰地惡魔 (提名)
▪ 1998 第24屆土星獎最佳配樂 變種異煞(提名)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2000 第53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電影音樂 愛到盡頭(提名)
▪ 1994 第4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配音 鋼琴別戀(提名)
法國凱撒獎
▪ 1990 第15屆法國凱撒獎最佳配樂 易爾先生 (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