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洋鎮

力洋鎮

力洋鎮位於寧海縣東部,鎮人民政府駐地力洋距縣城18公里。由原力洋鎮、古渡鄉合併而成。鎮以駐地命名。鎮政府所在地力興中路128號。東與胡陳鄉長街鎮毗鄰,東南臨胡陳港,與長街鎮隔港相望,南向三門灣,西與茶院鄉、橋頭胡街道相接。面積160.31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有茶山盤亘,山巒起伏疊嶂。南部為港灣淤積地區。發源於茶山之力洋溪、西倉溪自北向南,分別流經力洋和海樓漁入毛嶼港與胡陳港。主要交通由省道寧象線東穿越東西。南下縣道有力洋—胡陳—長街公路,北上有鎮道力洋—嶺峧公路,力洋—茶山公路,均於力洋交接省道寧象線。

徠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力洋鎮常住人口為25960人。

鄉鎮介紹


力洋鎮位於寧海東部,東南靠胡陳港,西南臨三門灣,北依蓋蒼山,背山面海,鎮域面積160.31平方千米,轄1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3.66萬。2005年,實現社會總產值9.1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6億元,工業總產值6.3億元,三產總值1.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320元。曾是寧海、象山合併時的縣政府駐地,為寧海東部的地理、文化、商貿中心。境內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物產豐饒。
力洋境內省道線、沿海南線、縣道力港線穿鎮而過,距寧波機場僅45分鐘車程,距北侖港55分鐘車程,距杭州135分鐘車程。
力洋鎮山環水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濕潤性季風氣候條件蘊育了力洋豐富的水資源。力洋溪、西倉溪穿鎮而過,全鎮現有大小水庫65隻,總蓄水量500萬立方米,水質質量基本保持在Ι—Ⅱ級水質範圍內。寧海縣委、縣政府為突破生產要素制約堅持可持續的發展,抓緊了水資源開發,2004年確立在力洋境內的兩個水資源開發的縣實事工程均已破土動工。投資5000萬元的力洋水庫續建加固加高工程將使水庫庫容從460萬立方米,增加至1300多萬立方米,日供水可達
(圖)力洋鎮
(圖)力洋鎮
3萬立方米。投資5000萬元的寧東水廠工程建成以後,日供水可達10萬噸。同時,投資上億元、裝機容量1800兆瓦的茶山抽水蓄能電站工程的選點和預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已展開。三大工程的建成,力洋鎮乃至東部幾個鎮鄉水電問題將得以解決,為力洋注入更新的活力。
力洋鎮是寧海縣最大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全鎮共有耕地25000畝。全鎮擁有寧海縣唯一的五星級、四星級農業龍頭企業寧波國盛食品有限公司、寧波振寧牧業有限公司以及寧波海靜食品有限公司、寧波卡依之食品有限公司、寧波鄉親濃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龍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的興起有力地促進了基地農業、訂單農業的發展,有效帶動了當地的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力洋鎮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人才輩出。九年制義務教育高標準實施,投資上千萬元新建了中小學綜合樓、初中學生宿舍樓、文正小學工程,全鎮中小學添置了電腦、語音室等教學配套設施,教育硬體設施達到現代化學校標準。力洋中心小學被命名為浙江省示範小學,力洋鎮被命名為浙江省教育強鎮。投資30萬元建成了力洋體育活動中心,力洋村被列為縣村落文化建設示範點,扇子舞、太極拳、老人門球等群體活動蓬勃興起。順利通過市政府對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創建的抽查驗收。力洋鎮中心衛生院躋身浙江省中心衛生院200強。就業保障工作全面推進,投資50多萬元建成了統籌城鄉一體的力洋鎮勞動保障綜合服務中心,該中心紮實開展各項就業、保障工作,被評為市勞動保障綜合服務中心示範點。
力洋境內有蓋蒼山,主峰高872.6米,年均氣溫13.5°C,自古就產列為貢品的高山雲霧茶,故又稱茶山,是一處集觀海、遊覽、避暑、養生為一體的旅遊勝地。茶山峰巒,溪谷均優,以桃花坑為主景區的潭、瀑、峰、巒、壁、竹、木景觀壯麗多姿。山頂大摩柱、山摩柱、南峰崗、石船坪、雲峰崗環抱著千畝茶園和雲峰天地。
茶山又是歷代道家修鍊養生寶地,南北朝高道陶宏景題“真逸”兩字於岩壁。據宋代《赤誠志》記載,觀音岩為大士海上至此居留之所。山上有三萬餘畝面積的國有茶山林場,為國際金獎望海茶的主產地之一。在力洋村東北角的山嶴中,還坐落著一個保存尚好的清朝早期古建築群,南宋丞相葉夢鼎的一支後裔聚居於此。寧海縣已採取保護措施,並將葉氏宅群作為寧海東線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的一處重點。

人口數據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徠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力洋鎮常住人口為25960人。

特色產業


力洋鎮共有海、淡水養殖31536畝,其中內塘養殖2762畝,灘塗養殖28771畝,淡水養殖4540畝,網箱140隻,淺海60畝,有近海捕撈船隻154艘,遠海捕撈船隻1艘。2005年,該鎮水產養殖總量為8398.5噸,產值達7996.25萬元。該鎮漁民都是採用傳統的養殖方式,但是這種養殖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比如抵抗病蟲害和災害性天氣的能力不強;水產品質量不高;養殖戶之間存在著小而散的現象,給技術創新也帶來一定難度。為了增加漁民收入,實現海洋漁業經濟升級增效,該鎮除了對內外塘進行舊塘改造外,還將對傳統養殖模式進行轉變。在上山、竹山等幾個村子建立專業合作社,在養殖上形成規模化、集約化。讓那些已經形成規模的養殖大戶建立海產品養殖、加工基地,並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技術,增加經濟收入。
力洋鎮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引導該鎮現有的國盛、振寧、海靜、卡依之等農業龍頭企業,開發一些低值水產品精加工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利用該鎮優越的海洋資源優勢,儘可能地招一些農業龍頭企業來力洋鎮投資創業,進一步優化經營結構,同時加快養殖戶組織化、規模化發展。一方面以水產養殖合作社,水產養殖協會等形式將廣大養殖戶組織起來,建立“農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為各社員提供農產品的銷售、加工以及生產計劃、生產資料供應、科技、信息等各種服務,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另一方面引導養殖大戶企業化,建立法人管理機制,以此不斷提高自身在水產品養殖行業中的地位,積極爭取政府對有關項目的扶持,豐富融資手段,不斷做大做強自己。

地方特產


(圖)寧海土雞
(圖)寧海土雞
力洋鎮是寧海縣最大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全鎮共有耕地19000畝,力洋人培植了寧海土雞、力洋炭梅、泉豐西瓜、怡綠柑桔、無公害蔬菜、胡陳港水產等六大主導農產品。這些農業資源為開發“農家樂”旅遊項目提供的良好的基礎。同時,力洋鎮東南靠胡陳港,西南臨三門灣,有豐富的海鮮資源,現已有自行開發的海邊旅遊休閑項目如海邊垂釣等,有較好的“漁家樂”旅遊項目開發前景。
力洋炭梅生產地位於茶山山脈,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無污染,純自然,是生產綠色無公害楊梅果品的最好之所。力洋炭梅實施“力林”牌綠色無公害果品生產戰略,品質優異,屬楊梅三個品種群中的烏種,完熟時,果呈紫黑色,個大、形美、味佳、耐貯運等特點,6月下旬成熟。鮮食或加工性能均好。與其它品種相比較,尤其極耐貯運,是外運鮮銷的首選良種,商品性極高。
力洋炭梅是“綠色企業”“天然水果”。具有生津止渴助消化,利尿益腎防中暑,老少皆宜之功效,是饋贈之佳品。在0~5度低溫冷藏可保鮮1周。2001年榮獲寧波市優質楊梅名牌金獎、2004年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寧波市綠色農產品、2005年寧波市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寧海土雞是寧波市振寧牧業有限公司依託浙江大學的高新技術開發生產的綠色產品,該雞在純天然環境下放養,肉色鮮艷,香味濃郁,食味鮮美,無葯殘,且營養價值較高,對人體有保健防病等功效。寧海土雞體型緊湊、大小適中、尾羽高蹺、頸細。商品土雞肌肉中的肌紅蛋白、肌內脂肪、鮮味物質(肌甘酸、肌酸酐)含量比普通肉雞增加30%一35%,而異味物質(雄甾烯酮、糞臭素)含量降低25%一30%。胴體表皮呈淡黃包,豐滿,切面光亮,有彈性。寧海土雞原產地在力洋鎮,經寧海縣政府大力推廣,現在寧海土雞養殖輻射到全縣各地,並向周邊縣市延伸。

旅遊資源


(圖)蓋蒼山
(圖)蓋蒼山
力洋鎮的旅遊資源集合區只有一處,就是“東海雲頂”旅遊風景區。“東海雲頂”是以茶山林場為依託建設的一個新旅遊景區項目,由寧海縣農林局、縣科技工業園區、縣旅遊局、力洋鎮政府共同出資開發,2005年5月正式啟動建設,現一期工程一建成開業。作為東海雲頂主景區的茶山,舊稱蓋蒼山,因其形如東海上蒼翠的巨蓋而名。這裡山巒聳峙,綠海無邊,層林疊翠,薈萃了許多珍貴的生物資源與物種,其最高峰摩柱峰海拔872.6米。該景區因緊靠東海,故被稱為“東海雲頂,寰中絕勝”。力洋鎮唯一的3級旅遊資源單體桃花溪瀑布群就位於“東海雲頂”旅遊風景區境內。景區集峰、岩、洞、潭之勝,保持了天然、原始的原生態風貌。主要景區包括南入口休閑區、桃花溪森林公園、雲頂山莊度假區和東海雲頂景區等。
桃花溪瀑布群共分黑龍潭瀑布、美女瀑、東滴水、西滴水、南腰飛瀑五大瀑布。黑龍潭瀑布,水潭狹長,寬約5米,落差約20米,屬於跌水型瀑布。瀑布面向南偏東,瀑布下的岩石谷地寬5米,兩側為岩壁寬各約30米,高約25米。東側岩壁垂直型,少有植被;西側略陡,植被豐富;南側為倒石堆,植被屬亞常綠闊葉林;美女瀑,面向南偏西,瀑布落差約30米,水從黑色岩石跌落,水量較大,水面寬3米,也屬於跌水型瀑布。瀑布下有一水潭,水潭較深較大。瀑布坐落在山谷地,兩側植被豐富,長有各種灌木;東滴水瀑布,落差約60米,水量極小。岩面寬約10米,前有一淺水潭;西滴水水量較大,北側、東側均為岩壁,北側岩面面寬約10米,東側岩面面寬約15米,瀑布水流先向西斜流10米,再由岩壁西側朝南向噴出,水面寬1米,水流急,下有一小水潭,東側岩壁垂直,據說非旱期亦有瀑布流下,現可見大面積水跡;南腰飛瀑,最為壯觀,兩側岩石聳立,瀑布從岩縫中出,大致可分四階,一二階垂直南向而下,第三階遇巨石而東向斜飛而出,四階垂直入潭。潭深數米,有幾座天然巨石立於潭內。潭內現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娃娃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