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原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

王旭明,北京人,回族,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今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曾為語文出版社徠社長。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78年高中畢業后,到京郊農村插隊兩年。之後考上北京師範學院(今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在丰台第七中學從教7年。

工作經歷

王旭明參加會議
王旭明參加會議
1991年進入《中國教育報》當記者。
1998年從報社總編室主任的位置出來,任職教育部辦公廳新聞處處長。
2003年4月任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2008年7月18日,任語文出版社社長。
2017年6月21日晚間,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其個人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稱,其本人即將告別職場。11月28日,因年齡原因,免去王旭明語文出版社社長職務。

人物事件


引起爭議

作為前語文出版社社長的王旭明曾領導修訂了一套語文教材,主張將周杰倫的《蝸牛》歌詞放進課本里,以及以"和現在的形勢總體不合"為由刪去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都引起過不小的爭議。

發言風格

王旭明活動照
王旭明活動照
作為國內比較有個性的發言人之一,王旭明在任時曾飽受爭議,經常由新聞發言人變成新聞當事人。有評價說:“他能夠在這個位置上干5年,已經是奇迹了。”“我會把要求澄清的內容搶在第一時間進行解釋和澄清。這是考驗新聞發言人及時應對的水平和能力。”王旭明說,他當新聞官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服務,在擔任新聞發言人之前,他曾經當過5年新聞處處長,那個崗位培養了他對媒體的服務意識。5年時間,100多場新聞發布會,上千次記者採訪中,王旭明恪守著這一信條。他說:“想要把政策說明白,念文件看似最明白,其實並不明白,要把那些內容吞到肚子里滾爛后再用自己的話反嚼出來,才能讓記者明白,讓百姓清楚。而這個過程還要盡量做到形象、具體、生動、有效。” “我在記者崗位上幹了7年,我了解記者工作,知道哪些內容是記者想要的,也知道什麼樣的新聞發布方式能吸引記者的眼光。”王旭明對此一直十分自信。在當記者和教育部辦公廳新聞處處長之前,王旭明還有過7年的教師經歷。“如果鐵道部的新聞發言人沒有在鐵路一線的工作經歷,衛生部的新聞發言人沒有當過醫生、護士,教育部的新聞發言人沒有當教師的經歷,那他們在新聞發言人崗位上多多少少會有些欠缺!”。在中國教育電視台策劃並主持了一檔節目《問教》。7月6日下午,《問教》在中國傳媒大學的演播廳完成了第6期錄製。我想做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發言人“中國教育成功論”、“教育買衣論”、“媒體無知論”在2006年9月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他指出,國家為了讓困難學生上大學,已經拿出幾百億元資助這些孩子上大學,建立了包括“獎、減、貸、助、免”的一套資助體系,而當前看到很多媒體還是在炒作個案,呼籲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這往淺了說是無知,往深了說是對國家政策的漠視。“名校生養豬論”…… 2008年6月25日王旭明的一句話卻改變他在我心目中的不佳的形象。在今天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問了他對四川汶川地震中不顧學生安危自管逃命的“范跑跑”的態度,他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許無恥。”並指出我們的師德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物評價


中國青年報職業教育版主編梁國勝:在王旭明身上給我們三點啟示。一是做一個率真的人,說自己的心裡話說真誠的話,其二是人應該有一點自戀,能夠欣賞自己;其三就是做一個努力的人,卸任后的他寫下幾百萬字,寫書寫博客寫微博,積極發言,因此,才會有今天的精彩。唯一遺憾和不足的,就是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了。
新華社瞭望周刊記者周大平:你我相識的那個時代,我結交的不少朋友後來竟日漸疏離,形同陌路。好在大浪淘沙過後,把坦蕩、率真、風趣、有才氣、古道熱腸的你,淘給了我。從此,我多了一份思念,以及有了那些“疑義相與析”的美好歲月。加上置身官場之年,你那與眾不同的親民特質、言必由衷、語多驚人,使你的魅力更加耀眼,使你我愈發心有靈犀。你我交往平淡如水,唯有把一種緣分牢牢相守。一路走來,承蒙關照,與你“執手相看,無語凝噎”的那一刻,總想問一句:我是不是可以哭了 ……
中國青年報社原副社長謝湘:他對人非常寬容,會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做不到的。今天這麼多人出席他的活動,我想這是他的精神獲得的一種回報。我代表中國青年報社,祝賀他這五年的成就。
搜狐新聞總編室楊章懷:王旭明通過網路和出書等方式還喚醒這些官員,告訴他們遇到這些事情該怎麼處理。卸任5年來,王旭明每年都寫一本跟發言人有關的書,網路博客、微博不計其數。很多人發現,王旭明在任教育部發言時,難免有局限性,說的話代表的是教育部門;如今的他對新聞事件發言,顯得更加率真,更加客觀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