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丘
佛教典籍中出家的五位佛弟子
佛教典籍中所記載最早出家的五位佛弟子:阿若憍陳如、阿說示(又譯馬勝)、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他們原為釋迦牟尼佛之父凈飯王派遣隨侍釋迦修道的臣僕,因見釋迦放棄苦行,舍之而去。釋迦成道后,首次於鹿野苑為他們說法,於是這五人出家,從此便有了最初的五比丘和比丘僧團。
太子悉達多出家時,其父親凈飯王,從王族中選出憍陳如等五人,前去侍奉他。在太子出生后一星期,根據印度古老的傳統習慣,在命名大典中請來滿腹經論的婆羅門為太子預言,其中八人最為著名。他們七人都預言太子將成為轉輪聖王或佛陀,只有最年輕的婆羅門憍陳如注意到嬰兒前額的頭髮向右曲卷,預言太子將出家成佛。而其餘四位則是星相家之子。
他們跟沙門喬達摩,一同苦行修道,後來見到沙門喬達摩飲用牧羊女輸伽陀(sujātā)供養的牛乳,認為沙門喬達摩已放棄修道,於是離開他到鹿野苑苦行林繼續苦修。
當沙門喬達摩成佛時,他前往鹿野苑,教導五比丘。他們於是成為僧團最初的成員。
五比丘成員的名字,各經典記載不一,分別是:
《中本起經》:拘鄰、拔提、摩男拘利、十力迦葉、頞陛。
《佛所行贊》:憍鄰如、跋陀羅、十力迦葉、波澀波、阿濕波誓。
《佛本行集經》:憍陳如、跋提梨迦、摩訶那摩、波沙菠、阿奢逾時。
《過去、現在因果經》:憍陳如、跋陀羅闍、摩訶那摩、跋波、阿舍婆闍。
《四分律》:憍陳如、婆提、摩訶摩男、婆敷、阿濕鼻。
《新婆沙論》、《法華文句》:憍陳如、跋提、摩訶男、婆敷、頞鞞。
《最勝王經》:阿若憍陳如、婆帝利迦、摩訶那摩、波濕波、阿說恃多阿鞞
《無量壽經》:了本際、仁賢、大號、正語、正願。
《法華玄義》:頞鞞、跋提、俱利、釋摩男、十力迦葉
沙門喬達摩成佛后兩個月,在七月間的月圓月,到鹿野苑要對五比丘宣說法。五位苦行僧老遠見佛陀過來時,商量不應對他行禮。但當佛陀越走越近時,威儀令五比丘陸續向前接待佛陀。當他們稱呼佛陀為同修(avuso)。佛陀對他們說不要直呼如來姓名或稱他為同修者。佛陀對五比丘闡詮四聖諦法的《轉法輪經》。那時,當三個比丘出去乞食時,佛陀指導兩個人,六個人共同食用那三人乞討回來的飯食;當兩個苦行僧出去乞食時,佛陀就指導三個,六人又一齊食用由兩人要回來的食物。年紀最大的憍陳如聽了此經,即證斯陀含果,其餘四位也證入流果。佛陀接著對五比丘說無我經,五位都證阿羅漢果。舍利弗就是在王舍城的大街上遇見阿說示尊者,要求阿說示尊者說法,阿說示尊者即說四句偈,當舍利弗聽到第一句偈時,即證第一聖果。
五比丘是佛陀成佛后說法的首群對象。
佛陀所說的第一部經《轉法輪經》及《無我經》都是對五比丘說。
當佛陀證果后,五比丘初見佛陀是持不信任態度的,后因見佛陀威儀而改觀念,為佛陀接過衣缽及準備座位。
五比丘建立了佛教的首支僧團,從此起二皈依改為三皈依。
1.五比丘是佛陀成佛后說法的首群對象。
2.佛陀所說的第一部經《轉法輪經》及《無我經》都是對五比丘說。
3.當佛陀證果后,五比丘初見佛陀是持不信任態度的,后因見佛陀威儀而改觀念,為佛陀接過衣缽及準備座位。
4.五比丘建立了佛教的首支僧團,從此起二皈依改為三皈依。
5.從佛陀要五個人輪流去乞食來維持生活,佛陀所說的法,修習者是漸次證悟,說第一部轉法輪經時,一人證斯陀含果,其餘四人證入流果,即到說無我經后,五比丘才證阿羅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