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

徠北疆博物院位於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17號天津外國語大學內。

1914年起,在天津耶穌會的贊助下,桑志華搜集了大量地質、岩礦、古生物和動植物等方面的標本和化石並儲存在天津耶穌會在法租界內的崇德堂內。1922年,在教會和天津法租界的支持下,桑志華在耶穌會於中國創辦的天津工商學院毗鄰的土地修建了北疆博物院的專用館舍。該院聘請了德日進等多位外籍專家工作,填補了以黃河、海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國北方古生物領域考察的空白,出版的刊物、著作諸多被列入世界動物學、植物學、古生物學文獻資料庫,是中國北方地區考察生物各學科早期科學紀錄的重要依據。

2018年10月28日,在時隔78年後,北疆博物院南樓以嶄新面貌重新向公眾開放。至此,北疆博物院北樓及陳列室、南樓形成完整的展陳體系,標誌著這座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古老博物館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簡介


北疆博物院由當時著名的比商義品公司建築師比奈設計、監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了防盜門和雙重窗戶。其為三層樓房,高21米,佔地面積300平方米。1925年,在辦公樓西端建成陳列館,為三層建築,由法商永和營造公司設計。採用防火、防盜、防塵和防震措施,高窗天然採光,窗戶密閉而又能自然通風。1930年又在辦公樓南首增建新樓,南北二樓又以通道相連接,博物院遂形成完整的格局。1952年天津市政府接收北疆博物院,1957年更名為天津自然博物館
北疆博物院是北方地區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也是中國建立時間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在北疆博物院陳列館建成之前,桑志華將一些珍貴的植物標本贈給巴黎博物館、英國皇家植物園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標本仍保存在這些博物館中,也使歐洲人從這些展品中了解到了東方的地質和植被。還激發了法、俄、瑞典、比、奧等國的專家學者來華考察的願望。他們與桑志華共同進行標本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分類工作,其中法國地質古生物學家德日進參加了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牙骨的鑒定工作。

重要地位


北疆博物院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集動物、植物、地質、古生物、古人類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博物館。重點收藏中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及世界範圍內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自然科學標本。館藏標本已達40萬件,居全國同類博物館之首,在國際上佔有重要地位。
徠北疆博物院
徠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位於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17號天津外國語大學校內,北疆博物院是桑志華一手操持創建起來的。雖然當時是一所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但由於和工商大學同在一個大院里,互通互補,猶如一體。1927年5月出版的《工商大學校刊》第一期載文說:博物院“裨益於該大學學生,良非淺鮮”。“事實上,該院固無異為本校之科學圖書館,本校所授的哲學及高中之生物學各項課程,須要任何標本參考,均可立致,而於有研究興趣之各教授與師生均著先鞭,耳聞目睹,無形中本校師生研究學術之風氣,自然比較濃厚也。”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2:00,下午14:00-16:00
周一:全天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參觀需要提前兩天預約,預約可以通過網路和電話兩種方式。參觀需嚴格按照預約時間,參觀時間限時1小時,參觀過程中嚴禁拍照和攝像。

門票

免費

公交路線

乘坐13路、685路、862路、871路、902路、904路、906路至外國語大學站下車。

館內設施


博物院不但設有陳列室,還有實驗室,後來又新建了試驗館樓和公共博物院,共佔地2000多平方米。展室陳列的各種標本,每星期三、六、日對外開放。
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
博物院由桑志華任院長,德日進任副院長。在他倆的努力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各種標本日益增多。桑志華25年來發現的四個古動物群點:甘肅慶陽的三趾馬動物群、內蒙古薩拉烏蘇的更新世哺乳動物和石器、河北陽原泥河灣和山西榆社的上新世哺乳動物群的各種標本都在這裡。
北疆博物院

相關記載


1928年,南開大學的沈士駿教授在參觀北疆博物院之後,寫了一篇遊記,敘述他的觀感:“北疆博物院可算是在天津唯一的值得贊評的博物館了。她的特色,就是該院法國教士桑志華歷年在華北搜求的成績,尤其是有史前人類的石器和河套以南榆林以北的老石器搜羅最富,足以傲視首屈一指的北京地質調查質了。凡是要看中國已知最古的石器,不可不到北疆博物院一飽眼福。”沈士駿還寫道:“北疆博物院只有一個主任(院長),一個助手和一個修理工人,一個雜役,依比率比我們南開人少。但他們的標本是無法估價的。完全由外邊採集,除旅費外不妄費一錢。”
桑志華、德日進二人在博物院從事科學研究,發表和出版了很多著述。據《河北大學史》載:“工商大學在30年的發展歷程中,計有德日進、桑志華、暴安良、侯仁之、林鏡瀛等44位教師發表和出版的112種著述(含譯文),其中,以法國人為主的外籍教師著述佔59%,而德日進1人有著述41種,桑志華有16種”,“桑志華、德日進等傾注大量心血,從事探索中國北部兼及亞洲的人文、地理、地質、氣象及動植物為對象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其成果為世人矚目。”
北疆博物院
桑志華回國后的第二年,因天津遭受水災,博物院一部分展品遷到北京法國使館附近新建的博物院內。此後,曾以搜集、保存和研究集於一身的北疆博物院便由發展 期 轉入保管、利用的維持期。

現代發展


到1952年館藏標本達20萬件,天津自然博物館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藏品基礎。195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 接受了北疆博物院,更名為天津人民科學館。1956年更名為天津自然博物館。1997年又新建了規模宏大、館藏達40萬件的大型現代博物館,1998年竣工並向世人開放。
從桑志華來華到如今的91年間,北疆博物院經歷了西學東漸、中國近代考古學建立和發展的歷程,也經歷了泥河灣遺址重大科學發現的歷程,她將作為中西科學文化交融的結晶永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