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橋鎮
袁橋鎮
袁橋鎮,江蘇省如皋市下轄鎮。袁橋鎮已撤鎮,併入如皋市城北街道。位於江蘇省如皋市區西郊,袁橋鎮由原何庄鄉與袁橋鎮合併而成,位於如皋市區西郊,現鎮政府駐地八角井村,原鎮政府駐地袁橋老鎮黃蒲村。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引顯示,該鎮總面積65.80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49.73公頃,轄行政村14個,村民小組314個,總人口4.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65萬人。
袁橋鎮工業以建材、機械、紡織、服裝等板塊,擁有規模企業近200家,2009年工業總產值突破8億元。
1958年由子厚、民實、林園3鄉合建子厚公社,1965年更名袁橋公社,1983年改袁橋鄉,1989年設鎮。1996年,面積32.8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民實、鴨港、黃浦、宗園、興橋、許龍、高盪、袁橋、磨橋、花園、洪廟、野林、倪廈、獅垛、雙橋、朱廈、流芳17個行政村。2003年轄陸姚、何庄、十里敦、紀庄、八角井、顧巷、復興庄、獅垛、朱廈、民實、野林、花園橋、浦東、袁橋14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682119:~001 121陸姚居委會 ~002 121何庄居委會 ~003 121袁橋居委會 ~004 220十里敦居委會 ~005 220花園橋居委會 ~006 121浦東居委會 ~203 220紀港村 ~204 121八角井村 ~205 220顧巷村 ~206 220復興庄村 ~207 220獅垛村 ~208 220朱廈村 ~209 220民實村 ~210 220野林村
原【何庄鄉】位於市境西北部,距城區9千米。1958年由陸窯、何庄及闞庄一部分合建何庄公社,1983年改何庄鄉。1996年,面積32.4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顧巷、新紀庄、塌港、瓦屋頭、焦劉、野馬、范岔、十里墩、阮庄、楊力、東陸庄、筲箕、朱盤、八角井、何庄、斜港、東夏堡17個行政村。
相傳100多年前,該地焦港畔住著一戶袁姓人家,樂善好施,於焦港河道上架了一座小木橋,故名袁家小橋。1956年,由民實、蒲東、范庄、林園、倪港合併為子厚鄉,以紀念王子厚烈士。1958年人民公社化,更名子厚人民公社。1960年根據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有關規定,更名袁橋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更名袁橋鄉。1990年1月,袁橋鄉撤鄉建鎮。2000年4月22日,何庄鄉併入,鎮政府遷至原何庄鄉政府所在地八角井。
全鎮形成了畜禽養殖、栽桑養蠶、外向果蔬、優質油米等四大農業特色板塊。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加強。全鎮建立了陸姚苗木種植、浦東畜禽養殖、花園橋藥材種植、復興外向果蔬種植,民實栽桑養蠶等5個協會,並在小康推進會上獲獎;成立經濟合作社1個,有各類協會會員575人。
袁橋境內有八角井:相傳南宋岳飛曾統兵過此,靠此井解決全軍飲水,得名度軍井。因該井井欄呈八角形,亦名八角井。另有蝦子灣:以產青蝦得名,位於袁家小橋北,大部分為海安縣地。南宋文天祥曾過此,著有《蝦子灣》詩。還有洪橋:相傳洪秀全領導的起義軍路過這裡,建造此橋,故名洪橋。
袁橋鎮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為載體,充分發揮人口計生部門在農村工作中的優勢,將人口計劃生育的各項工作緊密融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動力,從而推動農村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地開展。該鎮要求抓緊抓實當前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四到位”:一抓政策兌現到位。要求各村要以徵收社會撫養費為重點落實好計劃生育方面的獎懲兌現,及時協助鎮服務站完善好計劃外生育對象的材料;對符合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和特扶對象,要重新核對,確保一個不漏、一個不錯。二抓計生崗位責任制落實到位。對照年初崗位責任制執行情況公布考核結果,要求全鎮計生系統對照年初崗位責任製做到查漏補缺,便於年終考核結賬。三抓對計生貧困女大學生扶助救濟到位。鎮兩位個體老闆捐出兩萬元,資助九位貧困女大學生,使她們如期到校學習。四抓避孕節育長效措施落實到位。從2009年9月2日開始,利用一個月的時間,組織鎮村計生幹部上門對2006年以來生育的對象上門隨訪,宣傳避孕節育及優教知識,對未落實避孕節育措施對象,動員落實長效避孕節育措施。
下屬村莊 如下:
陸姚村 | 何庄村 | 十里墩社區 | 紀庄村 | 八角井村 | 顧巷村 | 復興庄村 | 獅垛村 | 朱廈村 | 民實村 | 野林村 | 花園橋村 | 浦東村 | 袁橋村 |
袁橋鎮工業以建材、機械、紡織、服裝等板塊,擁有規模企業近200家,2009年工業總產值突破8億元。
江蘇森豪仕軟木有限公司
南通騰達鍛壓機床廠
黃蒲小學
江蘇國泰(如皋)服裝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服裝加工生產、出口。
如皋恆業紡織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棉、化纖紡織加工。
如皋紅星金屬瓦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鋼結構廠房生產。
。。。。。。
新204國道
334省道
通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