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漢墓群的結果 展開

漢墓群

朔州漢墓群

朔州漢墓群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城北5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炭公司行政生活區一帶,是1983年發掘的,共有1500多個墓葬,出土文物15000多件,是迄今為止已知全國最大的漢墓群。

該漢墓群大小各異,高者十五米左右,低者三四米左右。墓內出土文物非常豐富,均為死者生前的生活實用物品。包括各類陶器、炊具、酒具、錢幣、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鉛器、木器等。

基本介紹


位於朔州市平朔露天煤礦生活區附近。已發掘的漢墓有800多座。墓葬分佈密集。有墓穴、洞室、磚室、木槨等多種,墓道和墓室有多種形制。墓中所葬,大多屬王、泰兩姓家族,而且多是一棺一槨。墓中有陶器、銅器、玉器、漆器等生活用具和珍貴的殉葬品。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直徑18厘米的百乳鏡。乳鏡聚於鏡面,如繁星閃爍,是漢代銅鏡中的佳品。此外,銅質四種熏爐、龜鶴博山爐,完好的棋盤等,都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據考古人員認定,出土文物中最珍貴的是一件造型生動、工藝考究的鵜鶘銜魚燈。整個燈用銅鑄成,燈形作鵜鶘銜魚佇立狀。若將燈燭點燃,煙霧裊裊上升,進入魚與鵜鶘相連的管道,凝積成煙灰,可導入鵜鶘體內,溶入水中。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能設計出消除燈煙污染的燈具,實屬難能可貴。墓群出土文物中,兵器所佔比重很大。

相關介紹


廣武漢墓群在朔州市山陰縣西南,舊廣武與新廣武城之北,共有 288座。整個墓群南依群山,北連朔州平川,從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羅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為全國之首,1988年被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並在漢墓群南端修建了廣武漢墓群保管所。現在廣武墓群雖然未發掘,但從墓群西北端被水沖塌的四座墓室看,為磚室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壺、陶罐、陶缽、陶奩及五銖錢等,從墓的形狀和出土文物考證:當為東漢時期。
新廣武和舊廣武地段,在漢代時屬雁門郡的陰館縣管轄。陰館縣漢景帝三年(公元前 154年)置,東漢時雁門郡治從善無縣(山西右玉境)遷於此。據《太平寰宇記》稱:“陰館城今名下官城”,故治即今朔州市朔城區汴子疃鄉下官城一帶。這裡依山傍險,雄踞雁門關前,在古代歷為屯兵扼守、兵家必爭之地,漢王朝在此設縣置郡,抵禦匈奴貴族南下,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廣武漢墓群是漢代雁門郡治和陰館縣官吏與富豪人家的集中墓地。它是研究我國漢代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重要實物依據。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正是這每個渺小的個體,護衛著漢室天下的無限江山,千百年之後,依然排列著整齊的陣形佇立在塞外的秋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