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學宮
長樂學宮
長樂學宮為古代傳統風格的宮殿式建築。坐北向南,左右兩廂對稱,規模宏偉。設有照牆、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崇聖殿、東廡、西廡等,是嘉應五屬中規模最大的學宮。
長樂學宮
欞星門分三扇大門,是三間兩樓牌坊式,嵌有精刻浮雕的石砌建築。三扇大門,正中的叫狀元門,左右兩邊的為榜眼門、探花門。按明、清規定,三扇大門不能隨便開啟。只有當地出了狀元、榜眼、探花,金榜題名時才開啟使用。平時,三門緊閉,即使是祭祀朝拜孔子時,也只能從“庶 門”出入。清乾隆年間,長樂(五華)相繼中了狀元李威光,榜眼曾瓊琲,長樂學宮的狀元門、榜眼門才開啟使用過一次。
大成殿是長樂學宮的主體建築,這裡是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面闊5間,24.4米;進深6間,20米;殿高10米。殿前設月台,殿內由24條八角梅花石柱擎撐梁架,柱礎為8瓣形須彌座式,斗拱雕花,重疊出跳,重檐歇山瓦頂,殿頂有輝煌耀眼的黃色和孔雀藍琉璃瓦,殿脊有雙龍戲珠圖案,是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工藝精巧的完美建築。殿之正堂有案龕,龕上設孔子神位,曰:“至聖先師孔子尊神位”。故舊時長樂學宮又稱孔廟。建國前每年農曆廿七為祭孔日,古縣城縣官必親自帶領在職官員以及文人學士,集中於學宮大成殿拜祭“至聖”先師,以示重知識、遵禮義之范舉。拜祭“至聖”孔子,行舊式“三跪九叩三獻”禮,有笙笛伴奏,要讀祭文,主要是歌頌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偉德,激勵後人好學奮進。除此之外,“至聖”孔子神位亦“請”出,安設於各學校廳堂。每逢開學時節,學子必攜香燭,先行叩拜孔聖,然後才去註冊繳費上課。由此亦可知讀書人對孔子的崇拜與敬仰程度。
大成殿後本有寬敞的明倫堂和崇聖殿,唯此兩堂殿已毀,不復存在。長樂學宮結構嚴謹,氣宇軒昂,幾歷滄桑,仍不減當年秀色。
古邑長樂(今五華縣),歷史悠久,這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古為百越之地。北宋熙寧四年(1071)置縣至今,已近千年。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祖先為我們創造了不少名勝古迹,位於華城鎮十字街五華中學內的“長樂學宮”就是其中之一。
“長樂學宮”始建於明成化五年(1469),正德年間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水災后重建,建築物按古代傳統風格,排列在中軸線上,左右對稱,規模宏大。時有欞星門、照壁、泮池、戟門、東廡、西廡、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是嘉應州(今梅州市)最大、最具特色、有皇宮風格的文廟學府。后仍保留有欞星門、照壁、泮池、戟門、東廡、西廡、大成殿。1925年3月,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等率領的東征軍主力第一團曾駐“長樂學宮”,並在此開展五華革命運動,組建五華縣民主革命政府。
新中國成立后,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把“長樂學宮”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數百年風雨侵蝕,歷幾番時代變遷,“長樂學宮”已殘缺不全,許多建築面目全非,有識之士紛紛呼籲維修,以延文脈。我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學宮的保護維修,並分別於1994年和1999年,積極籌集資金,將大成殿、東廡、西廡、戟門修繕復原。群眾對此高度讚揚。學宮得到初步維修后,前來參觀旅遊的客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