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時集鎮的結果 展開
- 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轄鎮
- 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下轄鎮
時集鎮
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下轄鎮
時集鎮,江蘇省新沂市下轄鎮,位於市域中東部偏南,東與沭陽縣相鄰,距新沂市區20千米,轄域面積138.8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時集鎮下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時集村。截至2019年末,時集鎮常住人口為5.20萬。
因鎮政府駐時集村,而得名時集鎮。時集村是因時姓在此聚居興集而得名。時集鎮歷悠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境域多屬沭陽縣所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境域划入新設立的新安縣(后名新沂市)。時集鎮西靠新揚高速、北倚連霍高速、隴海鐵路、徐連客運專線。扎紙、剪紙、刺繡是時集鎮的民間傳統技藝。2019年7月24日,時集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18年,時集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1億元,增長13.7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0.74億元;完成總部經濟稅收0.5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8億元,增長20.4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0元,增長9.4%。
時集鎮位於江蘇省新沂市東南6公里處,總面積138.87平方千米(2017年),轄18個行政村,總時集鎮綠色稻米生產基地人口54730人(2017年)。這裡氣候宜人,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7℃),日照充足,霜期短,適合農作物生長。這裡交通便捷,北依205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東鄰京滬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境內有新時、顏時、王時、高時、邵時等水泥路通往周邊地區。境內瓷石、金紅石等礦產資源豐富,白石村探明的瓷石和金紅石礦儲量均超億噸,分別為蘇北第一大礦和中國第二大礦。時集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素有“蘇北糧倉”的美譽,年產糧食6000多萬公斤。氣候
時集鎮
時集鎮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7℃),日照充足,霜期短。
水文
時集鎮境內有七乾渠、沂北乾渠等河流過境。
時集鎮歷史久遠,境內各村原屬沭陽縣所轄,早在南北朝的北周期建德七年(578年)設立沭陽縣,時集與顏集、新河、陰平等鄉鎮同為“沭陽西鄉”。
明清年間,沭陽下設九鄉十七里,時集地區屬四鄉二里的劉集鎮所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實行區鄉制,時集為沭陽二區轄地。
抗日戰爭期間,先後屬沭陽二區、潼陽縣宋山區、虞溪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2月,始建時集區,仍屬潼陽縣所轄。
時集鎮人民路(北街)改造工程效果圖(5張)
1949年5月,劃歸新安縣(后改新沂縣)。
1956年4月,時集區撤消。1956年分屬耀南、王莊二區。
1957年,時集區改為時集鄉。
1958年,成立時集人民公社。
1983年,取消公社體制恢復鄉建制,改稱時集鄉。
1999年,撤鄉建鎮,稱時集鎮。
時集鎮
時集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積極挖掘農業資源,提高農業產出效益。在種植業方面,利用地多優勢,採取長短效益結合,重點發展蠶桑、花卉和林業生產。時集鎮已擁有蠶桑面積1萬畝,年養蠶3萬張以上,鮮繭年產量100萬公斤。林業總面積2萬畝,木材年蓄積量200千年古松萬方,是新沂市木材蓄積量最大的一個鎮。在養殖業方面,利用糧多、草多、飼料豐富的優勢,著力發展肉牛、奶牛、波爾山羊、草雞、肉雞等蓄禽養殖業,特別是肉牛養殖已成為時集鎮一種高效、富有發展前途的養殖業。時集鎮存欄肉牛1萬頭,奶牛2000頭,波爾山羊1.2萬隻,雞圈存量30萬隻。水產養殖也是時集鎮富有特色的一個致富項目,時集鎮有大小漁塘近千個,水面l萬畝。水產養殖水源清潔,無污染,水產養殖大有潛力。
時集鎮是農業大鎮,同時剩餘勞動力多,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投資的最佳選擇地。工業大多以小型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時集鎮私營企業已達近百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近千家。擁有年產值達1000萬元的繅絲廠1個,年產值達1000萬元的大型板材加工廠1個,年產值50萬元左右的小型板材加工廠13個,千頭奶牛養殖廠1個,蘇粵米業有限公司、時集米廠等稻米加工企業產銷兩旺。糧食加工、板材加工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經濟發展蒸蒸日上。
時集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素有“蘇北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年產糧食6000多萬公斤,主要農產品有綠色稻米、花生、花卉、七彩山芋、蠶繭、生豬、肉牛、奶牛、波爾山羊、焦魯牌雞蛋等,其中糧油產品被認定為江蘇無公害農產品,“蘇粵”和“亞奧”大米暢銷國內市場。時集鎮擁有蠶桑面積4000畝,年產繭50萬公斤;成片林木總面積3萬畝,木材蓄積量達20萬方,是新沂木材蓄積量最大的一個鎮。鎮黨委、政府一手抓全民創業,創建民營工業園;一手抓小城鎮建設,走“以工拓城,以貿聚人”之路。現擁有規模以上企業3個,11家企業落戶民營工業園,板材生產、建材生產、糧食加工和新興服務業成為時集鎮民營經濟的主導產業。同時,大力實施“東擴南延西連北改中豐滿”的城鎮發展戰略,構建“三縱四橫”的城鎮框架,打造商貿重鎮。
第一產業
時集鎮是農業大鎮,種植業和養殖業比較發達。水稻、玉米、小麥是該鎮的主要糧食作物。花生、大豆是時集鎮的主要油料作物。至2004年末,時集鎮糧食年總產量穩定在5000萬千克左右。
養殖業以養豬、養雞、養鴨、養魚為主。生豬生產規模較大,有年出欄1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大戶130餘個。2004年末,時集鎮年生豬養殖量達10萬頭以上,雞的年飼養量約50萬羽。
時集鎮除了糧食生產以外,還形成了八大主導產業,即楊樹、蠶桑、花卉、花生、西瓜、生豬、波爾山羊、肉牛。2003年,時集鎮先後組織了30多名鎮村幹部與全國各地的用人單位和勞務中介機構聯繫,規模輸出青壯年勞動力1500多人。
2018年,時集鎮完成工礦廢棄地復墾352畝,占補平衡項目1029畝,土地增減掛鉤352畝。做好經營性用地和企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等工作,全年共完成土地出讓66.3畝,收繳土地出讓金696萬元。
2018年,時集鎮圍繞水蜜桃、水稻兩大農業主導特色產業做文章,重點沿425省道、268省道、石小線、新時線等主要道路兩側推進土地流轉,全年實現水蜜桃擴面4000畝,“水稻+”面積2360畝,精品苗木1120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2億千克,形成3.4萬畝的水蜜桃核心種植區,擁有踢球山、桃歌、幸福老大等15個水蜜桃品牌。
第二產業
時集鎮於1955年成立農具場,製造各種小型農具和炊具等。20世紀60年代又建成酒廠、糧油加工廠、染坊等,20世紀70年代建成石粉廠、食品加工廠等,80年代建成窯廠、水泥製品廠、醬醋廠、福利廠、織帶廠等,1993年興建了繅絲廠。由於體制原因,這些企業先後或破產倒閉或進行改制。2003年,時集鎮擁有私營企業近百家,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繅絲廠1個,年產值50萬元左右的小型板材加工廠13個。
2018年,時集鎮共招引8家企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01億元,增長12.0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1億元,增長10.11%,實現規模工業應稅銷售收入5億元,同比增長66.67%。
第三產業
2018年,時集鎮發展農產品電商經濟,全鎮共有各類從事電子商務經營戶170家,鎮級物流快遞4家,村級電商服務站點28家,快遞出港量120萬單,連續4年實現平均200%的增長率,各類電商實現銷售額3620萬元,帶動時集鎮果蔬、花卉、水產、物流等行業發展和360多名年輕人就業。發展文旅事業,舉辦第四屆中國新沂桃花節,在建成6千米水蜜桃農旅觀光大道的基礎上,推進天鵝湖田園綜合體建設,2700平方米的遊客服務中心主體框架完工,300畝木槿花海完成,270畝綠航垂直農業種植基地進場施工。2018年,時集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3億元,增長15.25%。
區劃沿革
1996年,時集鎮(時稱時集鄉)下轄18個行政村,分別是時集、大周、陳墩、西洪、趙莊、盛湖、陳劉、敬元、蔣溝、溫墩、歡墩、萬溝、白科、新莊、蔣劉、明甫、晏圩、鳳雲。
2000年,將原踢球山鄉的老宅村、山東村、小魏村和踢球山農牧場併入時集鎮,此時轄21個行政村、1個場圃。
2001年,村級行政區劃調整,合併為16個行政村。
2007年12月,將北溝鎮的白石、郝湖2個行政村劃歸時集鎮管轄。至此,時集鎮下轄18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時集鎮下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時集村境內。
序號 | 行政村 | 序號 | 行政村 |
---|---|---|---|
1 | 時集村 | 10 | 白科村 |
2 | 大周村 | 11 | 新莊村 |
3 | 陳墩村 | 12 | 萬溝村 |
4 | 西洪村 | 13 | 蔣劉村 |
5 | 馬場村 | 14 | 明甫村 |
6 | 陳劉村 | 15 | 鳳雲村 |
7 | 敬元村 | 16 | 山東村 |
8 | 蔣溝村 | 17 | 郝湖村 |
9 | 溫墩村 | 18 | 白石村 |
中國儲藏量第一的時集礦產——金紅石
金紅石名稱rutile來自拉丁語rutilus,意思是紅色的,化學成分為TiO2,就是較純的二氧化鈦,一般含二氧化鈦在95%以上,晶體屬四方晶系的氧化物礦物,是提煉鈦的重要礦物原金紅石料,但在地殼中儲量較少。它具有耐高溫、耐低溫、耐腐蝕、高強度、小比重等優異性能,被廣泛用于軍工航空、航天、航海、潛艇、機械、化工、海水淡化等方面。金紅石本身是高檔電焊條必須的原料之一,也是生產金紅石型鈦白粉的最佳原料。
世界著名產地有挪威、瑞典、俄羅斯伊爾門山、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和昆士蘭、美國的弗吉尼亞等。中國江蘇、遼寧、山東、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也有產出。金紅石屬於中國供應嚴重短缺的礦種之一,年生產量僅有三四千噸,被有關部門列為中國嚴重依賴國外資源的14種戰略儲備礦種之一。中國國內高檔金紅石型鈦白粉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價格昂貴。2000年以來,有關專家在時集鎮的小焦村境內發現一個特大型金紅石礦,探明儲藏量超過1億噸,儲藏量中國第一。有關專家認為,這一特大礦床的發現,一舉扭轉了中國金紅石短缺狀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教育事業
至2004年末,時集鎮有幼兒園1所,小學6所,中學1所,在校生8100多人,有教師436名。2019年末,時集鎮境內有幼兒園、託兒所12個,小學8個,小學教師330人,小學生5800人。
文體事業
時集鎮鎮區設有文化站(館)、體育場(館)、棋牌室、網吧等文化娛樂設施。2019年末,時集鎮境內有圖書館、文化站1個。
醫療衛生
至2004年,時集鎮鎮衛生院建築面積1920平方米,有病床43張,設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等科室,配有B超、心電圖及X光機等設備;有衛生技術人員143人,其中主治醫師16人、醫師29人、醫士36人、護師2人、護士13人、藥劑師4人、保健員43人。2019年末,時集鎮境內有醫療機構20個,病床90張,執業(助理)醫藥師88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時集鎮完成城鄉居民醫療保險47996人,養老保險13135人。為597戶低保戶1207人發放低保金341.4萬元,為62戶貧困群眾爭取危房改造資金229.4萬元,為128人發放醫療救助金86.9萬元,為96戶群眾發放困難救助金16.2萬元,為35名孤兒發放救助金48.3萬元,為優撫對象發放優撫補助金317萬元
人民路(北街)是時集鎮早先形成的主街,東西全長470米,西寬東窄,西街口寬55米,東街口寬37米,緊挨新時路東側。街中間有一條東西大溝,是大周水庫的泄洪渠道的尾段,時集鎮人民路(北街)改造工程效果圖該渠南北寬6米,常年敞口朝天,渠兩側砌有石板擋土牆,由於年久失修,部分渠段擋土牆已出現坍塌、淤積,加之街道兩邊的經營戶、住家戶把垃圾全部拋撒在渠中,嚴重影響大周的水庫行洪期間的泄洪安全暢通,又給街道帶來臟、亂問題,每到夏天,垃圾發酵,臭氣熏天,蠅蟲滿天飛,嚴重影響鎮容鎮貌。人民路(北街)整治改造工程,東臨黑馬河西至時新路,規模宏大,全長465米,整個改造工程分為,東、中、西三個組團,每個組團約5000平方米,整個規劃建成總面積約15000平方米,該工程建築風格以楚漢風格為主,全景演繹楚漢文化。人民路整治改造工程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規劃局、環保局、水利局、國土局等行政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整個改造工程採取招商建設,總投資約三千萬元,擬於二零零八年底建成,屆時,人民路的臟、亂、差現象及蛛網狀管線,油黑、簡陋的蓬護,臭氣熏天的泄洪渠將得到綜合治理,時集鎮城建品位將得到全面提升,鎮區的經濟載體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時集鎮先後獲得國家重點鎮、省級中心鎮、山東省特色產業鎮、德州市強鄉鎮、德州市“十一五”期間全民創業先進鄉鎮、德州市市級文明鄉鎮、德州市老齡工作先進單位、德州市市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德州市無邪教鄉鎮、寧津縣產業聚集區建設暨全民創業先進鄉鎮、平安寧津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40餘項。
時集鎮北依205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西有新揚高速公路,東鄰京滬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境內有新時、顏時、王時、高時、邵時等水泥路通往周邊地區。
地名溯源
時集,即姓時在此興集而得名。
民間技藝
扎紙、剪紙、刺繡
時集鎮扎紙、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歷史悠久。20世紀30年代以來,民間一直有扎采藝人,扎采藝人扎出的樓台、瓦房、人物、動物形象生動。剪紙是許多婦女的愛好,各村都有擅長剪紙的婦女,他們在勞動生產之餘,剪一些花鳥蟲魚,龍鳳、鴛鴦等,綉在小孩的肚兜、衣服、鞋子等物品上。
紅色老區
時集鎮屬革命老區。早在20世紀30年代,境內就有黨組織活動,民國二十八的上(1939年)4月,時集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大批有識之士從這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時集湧現出500多名革命烈士,葉敬元、闞明甫、李風雲、劉西洪等革命烈士的英名還被時集人民當作村名,以作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