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從駕登雲居寺塔
和從駕登雲居寺塔
此詩一作《和趙王游雲居寺》,或是奉和趙王從駕登覽之作。
重巒千仞塔,危磴九層台。
石關恆逆上,山樑乍斗回。
階下雲峰出,窗前風洞開。
隔嶺鐘聲度,中天梵響來。
平時欣待從,於此踅徘徊。
詩一開頭,便從此塔所居地勢渲染出塔身的雄偉高大。接著再寫攀援磴 道的艱難。“石關”本為觀名,漢武帝建元時造。此處當借其名形容巨石夾道而立,猶如門關之狀。山樑指山上石樑絕水之處,這裡說途中可見到突作斗狀回折的山樑。由磴 道的險峻又可見出寺塔不僅高踞重巒之頂,而且以陡壁懸崖為基,這就越發顯得峭拔雄偉。
“階下”二句寫登塔所見:塔階下露出周圍的雲峰,塔窗里吹進陣陣寒風,宛如開啟的風洞。這如同攝影師自塔內向外拍攝的畫面,令人真切的感受到登塔之後一覽眾山小的快意,以及高處不勝寒的涼意。這樣的取景角度在庾信之前尚屬罕見。
前六句處處著眼對寺塔本身的描寫,只是不斷變換視角,自上而下,由內而外,著眼於寺塔與群峰的關係,突出其俯視眾山、兀立中天的氣勢。下二句便推開一步,寫塔上鐘聲傳播之遠,頓時使詩境轉為空靈。鐘聲響起,度越山嶺,在山嶺間振蕩,再自中天傳回的過程,彷彿神來之筆。“鐘聲”、“梵響”僅是換詞,使得雲居寺塔在高大雄偉的外貌中顯示出莊嚴的神韻,構成深宏的境界。
末二句是奉和詩的常套,表示自己平日雖然對君王侍從唯謹,今日身逢此境,也不免暫且徘徊,竟然一時疏忽了侍從的職責。這樣說,以來可切“從駕”之題,二來進一步強調塔頂風光的引人入勝。同時“踅徘徊”三字,還使詩人流連徘徊的神態與久久回蕩的鐘聲之間,似乎產生了某種微妙的感應,結得頗有餘味。
此詩立意只是在形容雲居寺塔之高。採用層層烘托之法,固然是傳統的表現藝術,而取景角度的新穎多變,則是庾信的獨創。因而雖是一首奉和詩,也是其值得珍視的藝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