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寰

張榮寰

張榮寰,獨立學者,生態思想家,當代最具價值的思想家,生態文明智庫發起人。自2007年4月創立全生態世界觀、全息邏輯、生態文明、全息方法論以來,不斷以全新思想和認知,提出全生態思維、全息人學、人學原理、成全範式、世界倫理學、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精神、生態文明發展模式、中華環流文明、智慧城市、文明走廊戰略、國際就業工程戰略、大數據在線模式、機器人裝備製造業引領21世紀工業革命、極平台、雲產業、全數據、零廢處理、生態文明的發展路徑;生態文明動力底座;智能製造模式;萬物互聯的時代;世界+全然思想+生態系統的發展模式、文明產業再造等超前思想發展觀。“全然有生、萬物互聯、道驗大象、人格成全”,其人為本的思想,以開發人至高人格全息潛能為使命的思想體系,打通了神學、哲學、科學的固有疆界,闡明了人學所蘊涵的絕對真理之真、相對規律之善、全息邏輯之美;生態文明所彰顯的萬物皆可以互聯,人皆可以成全,互聯成全生態,最重要的是他改變人類的思維模式,全生態的思維模式,全生態世界觀,無不是未來人類文明的思想指南。

人物經歷


1977年生於河北鹽山,在鹽山農村度過充實美麗的童年生活。
1980年舉家遷至滄州。
1995-1997年開始研讀《四庫全書》。學界稱為“讀庫”時期;
1997-1999年到大理雞足山閉關閱覽《大藏經》,學界稱為“閱藏”時期和“秘要”時期,;
1999-2000年整理和校對了龍虎山《正統道臧》,在“校藏”期間,將七十二家遁法整理,使之成為方外秘本,並再制《天師道正一心法》。
2000—2002年,張榮寰為赴福建福州市研究治學,通過一系列的思想演繹與論證,將科學人類學、哲學人類學、神學人類學與人類文明融會貫通,證明文明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直接導致文明的出現,文明是血緣、種族融合與信仰探索的發展結果,人類文明更高層次的出現和發展應當體現在全人類共同建設“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工程”上。

學術貢獻


2003年發現和論證了人學是一項事關人類發展和哲學發展之命運的、具有根本性和建設性的“人格及其生態修養的實踐工程”將一個科學的人類學、一個哲學的人類學、一個神學的人類學來求出人存在的某一層面“個性和共性”關係的成果,即更高質量人格的人,在生物性層次、在歷史性層次、在社會性層次、在自我性層次予以貫通。
2005年最先發現和調整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分化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全球社會——太空社會。他指出,與這些社會相對應的是,人類社會將歷經四大時代:農業時代(封建社會)——分化時代(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共生社會)——復興時代(全球社會)——自我實現時代(太空社會)。
2006年發現:一、文明社會和文明存在是循環的,是循環的生命群體存在;二、人復興的關鍵:將人格質量的提升放在國民教育的首位,來提高人在群體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將資源、技術和貨幣的集成戰略放在國家建設的首位,來提高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戰略產業能力;將公眾人本信念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放在聯合國改革的首位,讓國際社會各階層利益公開自由的表達權利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共表達,來提高聯合國維護和尊重人的能力;”是人復興的關鍵!三:水源文明集中論:就是開闢淡水或飲用水豐富的區域,將這些區域生產成為集中心區,衛星聯動區一體的新類型城市,使之成為特色產業急速增長,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城市!
2007年發現了國家財富急速增長規律:“將資源、技術和貨幣的集成戰略放在國家建設的首位,來提高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戰略產業能力”是任何國家富強必然之路!
2008年首次提出人類幸福只能是人格社會的產物;是新人格,是新生態和諧共進的結果。
2008年提出一系列全球視野的新觀念,中國的文明是開放的,成長的,是未來世界文明的典範,“文明產業化是人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它是中華民族的使命,而文明產業化戰略是中華民族復興戰略新的戰略高度!”“人類的幸福觀將發生人格及其生態上的重大上升,幸福的定義應該是人在創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個人,集體乃至人類的目標,理想和正義公益之事業的實現而得到人格上的滿足;幸福不是宗派神學的禁慾體驗,也不是禮教理學的享樂感受,更不是金錢地位的無限慾望,而是信念和嚮往實現的人格滿足;”“精控網”概念的提出無疑成了產業界和政治家們爭相求知的國富新論:“就是國家富強的國家的三個必要條件,已經富強的國家的三種能力。“精控網”可以解釋為全面提升精深化工業,構建並控制好完整交易體系,引導好資本網流的流向。具體講“精”是自然資源,包括動植物、能源礦物、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等資源的量化、開發、加工、選煉、合成、精加工、深加工和精密製造;“控”是構建並控制好與國內外相掛鉤的資本交易的完整控制體系;“網”是掌握好財富、資源所形成的資本網流的初端,終端和關節。”
2008年歲末提出“文明走廊工程”及其戰略構想,指出一個國家的復興乃至人類文藝的復興,都離不開“文明走廊”的建設和發展。文明走廊是一個跨地區,跨區域,跨國家的聯動型服務經濟與文明產業化的流通工程。文明走廊工程的文化特徵是以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為目標;文明走廊工程的思想特徵以“立體戰略產業”為指導;文明走廊工程的核心是人員,物資,文化,貨幣快速的流通通道。文明走廊工程以一條交通走廊的形式出現,以帶動兩邊產業經濟的目標運作,以城市輻射倍增的方式擴張,從而形成產業網路化。文明走廊工程的作用是:一是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國際戰略經濟地位,主要表現為成就國際經濟運營中心的樞紐地位;二是釋放產業能量,在經濟總規模上成倍增效應;三是建設周期帶動物資需要60年以上,可緩解生產過剩帶來的隱憂;四是開拓永久性就業市場,將人口優化和分流;五是完善交通體系,促進沿線各地經濟發展,有利於周邊快速通道的建設。
2009年初開始構建“國際就業工程”,政府可以通過外交及商貿團體在世界範圍內開展的就業合作與交流,是今後國家發展的重要條件,不僅關係到本國人民的家庭生活以及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也關係到他國人民的家庭生活以及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形成在國外的產業優勢;可以從容應對市場競爭和結構調整的不良因素和後果,而且可以將國家文明與文化融入到世界各地,形成文化影響相對優勢;可以成為吸收異域文明的有效途徑,國家可以接受因自然災害喪失家園的各國人民,海平面上升,地震,衝突地區等造成無家可歸而又願意來這裡安家落戶的人們,從國家道義,民族大義到吸取異域人種和文明都是極大的好事,可以為中華民族和世界的發展產生不可限量的價值和意義。
2009年4月12日和14日相繼發表了《真理論(精簡版)》和《界說真理性與理性》,不僅回答了真理是什麼,而且揭示了人的平等和自由的真正來源:即人性的本質,即每個人都擁有真理的真相,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作為存在的人不會失去真理性,所體現的真理性是真正平等的。這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人的地位確立在與宇宙同等的位置,人的真理性與宇宙真理性同等發展,人可以通過人格的上升,將生命的意義和腳步遍及宇宙。真理性是人的使命,真理性決定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及其生態的不斷上升,以實現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其特點是它的自我覺醒和超越。

主要理念


(圖)真理圖
(圖)真理圖
張榮寰2009年4月12日和14日相繼發表了《真理論(精簡版)》和《界說真理性與理性》,不僅回答了真理是什麼,而且揭示了人的平等和自由的真正來源:即人性的本質,即每個人都擁有真理的真相,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作為存在的人不會失去真理性,所體現的真理性是真正平等的。這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人的地位確立在與宇宙同等的位置,人的真理性與宇宙真理性同等發展,人可以通過人格的上升,將生命的意義和腳步遍及宇宙。主要理念有:
一、人與宇宙的第一原理是真理。
二、真理是人可以真實通過對啟元能量的應用和升華,來提高身心控制啟元能量的能力,以達到人格的滿足和上升。
三、真理四形式——見證真理、自證真理、施證真理、上升真理中可以開啟和運用“十一啟元能量”:光能、氣能、地能、水能、火能、風能、智能、身能、任意能、空能、時能。人是濃縮的宇宙,而人真理的本質是出於宇宙人的完整表達,是人最高形式的存在。
四、真理髮生的四個層次:1、生態的產生;(無人生態、有人生態、聖人生態)2、人格的產生(隱藏的人格、半隱藏人格、無蔽的人格);3、產業的產生(譜系產業、精神產業、物資產業);4、人的解放(起源解放)。
五、真理是宇宙人本身真實演進的上升理論。真理反映了宇宙、人生的上升真相。宇宙人真實演進形成的上升的系統就是真理系統。只有在真理系統內滿足人格所需的啟元能量,才能保證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達到人格的整體上升是真理的目標和標準。
六、知識具有理性,但不具有真理性,其它所謂“真理”,應還歸於個人知識或各學科知識體系當中,不在冠以某某真理,因為不符合“人格的整體上升”的真理標準,不能服務人格的整體上升目標的現實,理論,方法,就不配冠以真理和某某真理的名號。
七、人性的來源: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有上升人格的作用。因為人與宇宙相應,人是濃縮的宇宙。為人的平等和自由提供了永遠的證明。
八、理性是人思維的本質,是作用意識判斷、推理等活動的作用力,是理智的意識表達,有引導行為的作用。
九、作為存在的人不會失去真理性,但會失去理性;作為存在的宇宙不會失去真理性,但會迷惑理性。十、真理性是人的使命,真理性決定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及其生態的不斷上升,以實現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其特點是它的自我覺醒和超越。十一、真理性認識是人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是人認識的中級階段;感性認識是人認識的初級階段。

思想特點


張榮寰人學思想最大的特點:是基於“人研究”的“人學研究”,而非為人學研究而研究,其倡導的人的復興將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推動,人將倡導出一個全新的人類,可以說張榮寰的“人研究”是人學研究中理論和歷史觀的生命和活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人是生物圈濃縮的精華;人是超越萬物的靈長;人能在生物圈獲得兩個級別的和諧幸福,即初級追求真、善、美所獲得的和諧幸福、高級追求價值、意義、超越所獲得的和諧幸福。
1、人的原理一:(人的存在論)人的存在即人的四個存在。一是人的自然存在,人是自然(多維度生物圈)的本我存在;二是人的生態存在,人是生態的依賴存在;三是人的社會存在,人是社會的公益存在;四是人的靈界存在,人是靈界的文明存在(靈界是心靈能到達的地方)。人可以在四軌道生物圈發展,生物圈是人生存發展的基礎,可在地軌道的人自我發展;可在地軌道的人與在月軌道的人共同發展;可在地軌道的人與在天軌道、相遇、合一;可在地軌道的人與在天外天軌道的人相遇、合一。人也可以突破四軌道生物圈持續發展。
2、人的原理二:(人的本質論)人的本質即人的根本是人格,人是具有人格(由身體生命、心靈本我構成)的時空及其生物圈的真主人。人的賦新即人在世界上的使命就是為了人格及其生態文明的不斷上升和賦新,以實現和諧幸福的目的。人的重生就是人的心靈本我在身體生命耗盡后又轉移到相對應的生物圈,修復和上升新人格及其新生態。人有三種種子美善:人有信仰於真理、忠貞於文明、愛於智慧的美善。人有三種根本德能:人有升華人格、保養生態、創造產業的德能。
3、人的原理三:(人的發展論)人的發展即人的三方面的發展。一是人格發展;二是生態原理;三是產業發展。人的文明出現,以文明是人的人格、生態、產業的上升直接導致文明的出現,文明是血緣、種族融合與人的探索、信仰真理共同發展的結果。人的終極目標以人類共同體及其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邁向更高文明的必由之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和諧幸福。
4、人學研究觀:以人為本是人學的基本觀點,是一種綜合的、具有立體思維理念的發展觀。它著眼於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僅體現邏輯思維和系統思維特徵,而且有效地提升了人的生態思維,確立了生態思維方式的現代意蘊,並且說明人學研究及其應用的目的是配合人的上升,在人格及其生態上的上升!人學的立足點不是完全重走近現代西方人學發展之路,也不是順著中國傳統文化之路繼續走下去,而是立足於人的人格及其生態上的修養,在人類自身和環境的變化的趨勢中研究人和提升人和世界環境的整體質量!
5、人學的歷史使命:是走向人的現實生活世界,洞察現實人的生存體驗,關注人、尊重人、塑造人,為人類發展實踐提供人文精神、核心的文化理念、合理方式和觀察方法。人學能從人的整體認識上來確定人文精神之內涵,從根本上是基於對人及其本質(人性)、存在和歷史發展規律的現實把握和時代詮釋,這離不開人學的研究,而人學之最高功能和根本目的之一,就是為當代人類發展實踐提供核心的文化理念即核心的人文精神。所以,人學是探究人文精神的深層理論基礎,人文精神體現著人學的時代功能。因此,人學是一項事關人類發展和哲學發展之命運的、具有根本性和建設性的“人格及其生態修養的實踐工程”。
6、人的發展觀:人的偉大發展需要偉大的人學思想,更需要人偉大的實踐。人不能停留在人的固有學說和理論,要讓從人的上升,這個戰略高度來讓文藝成為陶冶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裁體,成為人心靈的養分。為人類的教育與發展不間斷的提供參照。人類社會通過對文藝的傳承和提煉,不斷的提高文明的高度;使人幸福成為可能;文藝也是人學的社會表達。文藝的新開始意味著人類的文藝復興,人類將重新發現了人和人格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能力,提出人要養育人格,個性應該智慧;一致幸福的求實精神,對人首先要研究個究竟,決不滿足於對其他事物的一知半解,為創造現實幸福生活而奮鬥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從以往歷史、民族、宗教、地域劃分的桎梏下解放出來;要讓人的文化在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狀況上反映,為人類社會的觀念形態、精神產品、生活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完整而貼切的理論支持。使人學文化成為文明的裁體;成為人幸福的工具;讓文化也成為人學的社會呈現。
7、人學的基本應用:人的復興將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推動,人將倡導出一個全新的人類:將人格質量的提升放在國民教育的首位,來提高人在群體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將資源、技術和貨幣的集成戰略放在國家建設的首位,來提高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戰略產業能力;將公眾人本信念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放在聯合國改革的首位,讓國際社會各階層利益得到應有的公開的、自由的表達和獲得,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共表達,來提高聯合國維護和尊重人的能力。參考資料:《人的原理及其應用》
8、人的底線就是人的最低界限。底線是做人的基石,包括人的精神、倫理、道德等方方面面。底線是人格、生態、產業上升的基本準則。
9、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達。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慾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人性就是愛的滿全,當真理在人身上的具體表現愛時,愛是法律精神的源泉,愛是人良心的機能,愛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回應和給予。愛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最高表達,因為人人都擁有真理,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顯示了人生的上升真相。人性的本質,即每個人都擁有真理的真相,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作為存在的人不會失去真理性,所體現的真理性是真正平等的。人的本性是真愛(真理和愛)。真愛決定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及其生態的不斷上升,以實現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這說明人的發展觀就是實現人的文明及其幸福,而人發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在愛中追求真理。人的人格化發展促成人自主的生活,讓自我人格成為人自主發展的導師,在愛中追求真理和美善,人就能自主的啟示、整頓、鞏固人自我的生命。人的地位處於與宇宙同等的位置,人的真理性與宇宙真理性同等發展,人可以通過人格的上升,將生命的意義和腳步遍及宇宙。
10、人的構成是指人在生命狀態下的主要組成。人是由身體生命身體、元氣、神明三部分構成的。身體是物質的精華,是產業成就的根源,身體與元氣合成人的生命;元氣是原始的本初,是生態的根源,元氣與神明合成人的精神。神明是靈魂的主宰,是人格成就的根源,神明與身體合成人的人格。生命的需要決定人的情感、意志,精神的需要決定人的良心、理智,人格的需要決定人的文明、幸福。人在受孕之初就開始人的使命,發展人的真愛,以實現人的文明及其幸福。人要在愛中生活,探索並追求真理和美善,達到人的全真,在文明及其幸福中擁有完全的真理與愛。人的重生與復活就是人的心靈本我在身體生命耗盡后又轉移到相對應的生物圈,修復和上升新人格及其新生態。
11、人的使命是發展人的真愛,人發展真愛的進程決定人的命運。人因該過一種人格化的生活,就是在在愛中追求真理和美善的生活,而這生活就是由人的真理性和至愛的連帶關係組成的,並能使人在不斷的自我救贖中進入到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當中去。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及其生態的不斷上升,以實現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
12、人的倫理標誌是真愛在精神上的釋放與吸引。真理性是宇宙、身體、元氣、神明的根本,又是倫理道德的最高準則。至愛是人性的根本,又是人格修養的規律。真理性與至愛在人格中相結合就是宇宙和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13、人的幸福是人生命中最深層的需要。人的人格會籍著真理性在精神中產生理智,在生命中產生意志,來認識真理和愛,以達到完全享受真理性和至愛帶來的人格上的滿足。人的不幸是由於不認識真理和愛造成的,而人的罪罰則是由對已認識真理和愛的背棄而造成的。
14、人的自由是人格上一種自主的能力,是生命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自然反應,它在自由意志和良心理智的共同支配和約束下,產生出真與假、愛與恨、善與惡、功與過、德與怨。掌握自由妥當與否會成為幸福與不幸的根源。人在真理和愛中的生命才會有真正的自由。
15、人的義務是人格在道德理想支配下自主選擇為善的應然行為,一般義務不受特定角色的制約,盡義務是無條件的,是以犧牲為前提的,靠自覺自願,沒有約束力,盡義務是高層次的道德行為;究竟的義務是追求真理,愛己愛人,充分實現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在愛中生活,探索並追求真理和美善,達到人的全真,在文明及其幸福中擁有完全的真理與愛。義務是責任存在的前提條件,但責任本身不是義務,而是義務的轉化形態。義務人格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時,該項義務就轉化成了責任。
16、人的責任是人格及其行為對特定社會關係中的任務的自由認識和自覺的服從,一般責任是指份內應作的事,如沒有做好份內應做的事是沒有盡好責而不負責任的表現,應當承當過失;責任可有報酬也可無報酬;責任集責權利於一體,帶有約定性和強制性。是人格對自由的自主選擇,籍著自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自願的程度決定人責任的大小。當責任人格因為沒有履行或完全履行自己的義務而應當承擔的後果。
17、人的道德行為是在良心理智判斷後自主選擇的自由行為,可依人性觀、道德觀、風俗觀來評定行為的好與壞。道德行為的五個要素是:行為意向、行為目的、行為對象、行為環境、行為後果。人倫理善行的成立,須有善的意向、善的目的、善的對象、善的環境、善的後果,五者缺一不可。
18、人的愛是是人本性中的高級意志。愛是真理在人身上的具體表現,愛是法律精神的源泉,愛是人良心的機能,愛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回應和給予。愛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最高表達,因為人人都擁有真理,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顯示了人生的上升真相。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慾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愛是人格及其靈魂所發的火焰,洪濤都不能熄滅它。因為我們的靈魂沒有愛,生活下去就很蒼白無奈。所以,要修養人性,燃起愛的火焰,有愛自然會時時善待所有的人。愛在逆境中容忍,在順境中自製,在苦難中英勇,在為善時愉快,再誘惑時穩健,在待人時豪爽,在公正中高興,在欺騙中忍耐,在侮辱中鎮定,再盛怒中安靜,在仇恨中善良,在危險中不加害他人,在罪惡中懺悔,在真理中歡暢,在愛的基礎上我們為所欲為!
19、人的愛情是人本性中的高級情感。愛情就是一對男女基於彼此的人格認同而產生讓對方成為自己的生活伴侶的感情。愛情包涵感情的真摯、責任的認同、性的吸引,但從根本上是一種人格上需要的情感、意志和高尚的道德行為。愛情是人應過上完整生活基本條件,至少人應有一種人格上不斷滿足的生活”,即人應這樣生活:在創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感受和理解到個人、集體乃至人類目標、理想、正義、公益的事業由出自自我的力量和精神來完成的生活,過上真正人格上滿足的幸福生活,過上愛的生活。愛情是生命的桂冠,搖擺就會讓它落地,因為我們的靈魂沒有愛情,生活下去就會很消沉。所以,要修正人格,昂起愛情的頭顱,自然會時時愛待你所愛的人。愛情是兩顆心撞擊的火花,愛情的法則是奉獻,愛情的橋樑是忠誠,愛情的燈塔是恆久,愛情是智慧的最高藝術,愛情的腳步無法阻擋!
20、人的真理性真理性是人的使命,真理性決定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及其生態的不斷上升,以實現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作為存在的人不會失去真理性,但會失去理性;作為存在的宇宙不會失去真理性,但會迷惑理性。真理性認識是人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是人認識的中級階段;感性認識是人認識的初級階段。
21、人的文明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態的上升直接導致文明的出現,文明是血緣、種族融合與信仰探索的發展結果,人類文明更高的層次應當是在全人類在建設“人格及其生態修養的實踐工程”中:將一個科學的人類學、一個哲學的人類學、一個神學的人類學來求出人存在的某一層面“個性和共性”關係的成果,即更高質量人格的人,在生物性層次、在歷史性層次、在社會性層次、在自我性層次予以貫通后,產生人類共同體文化的結果。文明社會和文明存在是循環的,是循環的生命群體存在,並在人類共同體文化的基礎上達到頂峰。文明社會一直在發展中走向人類社會的高級趨勢,是自然與人類、物性與人性、神與人共通、共一、共榮、共生的發展;是人類幸福(高級文明)只能是人格社會的產物;是新人格,是新生態和諧共進的結果。

思想脈絡


1、倡導“人類文藝復興”:“將人格質量的提升放在國民教育的首位,來提高人在群體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將資源、技術和貨幣的集成戰略放在國家建設的首位,來提高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戰略產業能力;將公眾人本信念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放在聯合國改革的首位,讓國際社會各階層利益公開自由的表達權利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共表達,來提高聯合國維護和尊重人的能力;”是人類文藝復興的關鍵!
2、轉型“人學”:把人學的基礎從三元論轉化為一原論。創立了以“一原”為基礎的演繹規則,並在此基礎上重構了人學,從而完成了科學人類學、哲學人類學、神學人類學的三元論和多元論轉型——人學的轉型。
3、建設“人格及其生態修養的實踐工程”:將一個科學的人類學、一個哲學的人類學、一個神學的人類學來求出人存在的某一層面“個性和共性”關係的成果,即更高質量人格的人,在生物性層次、在歷史性層次、在社會性層次、在自我性層次予以貫通。
4、調整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分化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全球社會——太空社會。他指出,與這些社會相對應的是,人類社會將歷經四大時代:農業時代(封建社會)——分化時代(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共生社會)——復興時代(全球社會)——自我實現時代(太空社會)。
5、發現了“文明”的規律:文明社會和文明存在是循環的,是循環的生命群體存在。
6、找出了“人類社會的高級趨勢”:人類幸福只能是人格社會的產物;是新人格,是新生態和諧共進的結果。
7、指出“人類復興的必由之路”:文明產業化是人類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它是中華民族的使命,而文明產業化戰略是中華民族復興戰略新的戰略高度!”
8、構建了“立體戰略產業模型”::“就是國家富強的國家的三個必要條件,已經富強的國家的三種能力。“精控網”可以解釋為全面提升精深化工業,構建並控制好完整交易體系,引導好資本網流的流向。具體講“精”是自然資源,包括動植物、能源礦物、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等資源的量化、開發、加工、選煉、合成、精加工、深加工和精密製造;“控”是構建並控制好與國內外相掛鉤的資本交易的完整控制體系;“網”是掌握好財富、資源所形成的資本網流的初端,終端和關節。”
9、提供“聯合國改革”理論依據:認為政治全球化將導致人本國際的和平發展,因此要維護國家主權,並且將國家間的人本信念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放在聯合國改革的首位,讓國際社會各階層利益公開自由的表達權利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共表達,來提高聯合國維護和尊重人的能力。國家作為國際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其美好程度只能是人格社會的產物;是新人格,是新人格新生態和諧共進的結果。在人類解放與發展的道路上,以真誠的民主來反映國家和現代社會人高智慧的社會存在是完全需要的,它代表各國家在協調與和平中求發展趨勢。
10、實踐“人類文藝復興”十大價值觀:
一、從現在開始的人類文藝復興重新發現了人和人格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能力,提出人要養育人格,個性應該智慧;
二、重視人的價值,要求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及創造性潛力,鼓勵積極作為的人生態度,提倡積極開拓的精神;
三、重視現實生活,將科學,哲學,神學真、善、美的成分總結並播撒到人的日常生活中;
四、在哲學和藝術上要求表達人的感情,讓暴力和虛偽變得老朽直至死亡,讓人和諧相處;
五、一致幸福的求實精神,對人首先要研究個究竟,決不滿足於對其他事物的一知半解,為創造現實幸福生活而奮鬥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從以往歷史、民族、宗教、地域劃分的桎梏下解放出來;
六、人人能夠信仰真理;
七、建立社會公眾信仰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讓社會各階層利益公開自由的表達權利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共表達;
八、以真誠的民主來反映現代社會人高智慧的社會存在;
九、讓人皆具邏輯思維方式並鼓勵融合其他思維形式的新邏輯主義;
十、提高人在群體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在個人、家庭、團體、組織、國家、乃至聯合國的制度中,讓人與人相互之間的關係和諧發展。
11、開闢“文明走廊”:一條為東西走向、東起一為韓國朝鮮沿線,一為台灣沿線,沿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甘肅、青海、新疆,向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約旦、以色列、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投資約2萬億美元,將提供一億五千萬個就業崗位,可形成橫貫亞非大陸的30000里文明走廊,從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東岸只要26小時,對推動東西交流、南北合作、周邊輻射將起到無與倫比的拉動作用,文明走廊工程是社會發展高級趨勢的需要。文明走廊戰略有三個成功因素:一是人格社會的發展;二是文明體制的建設;三是人學與文明學的教育。這三個因素是以人為本是人學的基本觀點,是一種綜合的、具有立體思維理念的發展觀。它著眼於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僅體現邏輯思維和系統思維特徵,而且有效地提升了人的生態思維,確立了生態思維方式的現代意蘊,並且說明人學研究及其應用的目的是配合人的上升,在人格及其生態上的上升;是文明產業化的整體推進,成為新生活方式、新思維方式不斷創新和升級的文明產業基地和輸出文明基地,從而成為人類社會分工專業化最高形式和現象;是國家物質基礎極大豐富的產物;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觀念以及不斷進化的人類本性的進步體現;是新審美觀念和新文化現象規模化、風尚化深厚積澱和傳播,是國家對人類偉大的新文明夢想的實質性貢獻;也是國家對其全部版圖與重大地緣區域進行地域功能性戰略規劃和實施,是農、工、貿快速形成相互促進的各類型經濟區產業集群化的全景式運作。
12、構建“國際就業工程”: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學文化和價值觀則是一個社會一整套共有的理念和行為準則,它是使個人行為能為社會群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國際就業工程戰略應與政府文化結合起來,主要有六個方面:
一、服務的結構、機制和文化;
二、教育和人的覺悟;
三、開放與自由是創新之母,而創新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不竭力量,
四、讓一切有用信息對全民開放的極其重要性,建設好信息高速公路,利用網際網路及其與世界的接軌,
五、開放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一定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建立符合時代潮流的創造型的新文化和價值觀,才能釋放蘊藏於中國人民之中的巨大力量。
建設和發展國際就業工程將是有利於國家、有利於地區、有利於世界的重大舉措。例如中國的農民和農業的配套產業就可以到地廣人稀的非洲展開就業和開闢當地農業產業化,不僅可以輸出農民就業,還可以使中國的農機產業以及籽種,肥料新增市場,更重要的是幫助非洲兄弟發展農業,而國家也會在各個方面獲益。例如引進各國的人才,可以來就業也可以來創業,從技術和文化層面互補發展,互相影響和了解,將一些國外多餘,國家稀缺的人才引入,無論從短期和長期來看,都將是拓展戰略空間的大事。

主要作品


《人論》《人的原理及其應用》《人學論》《人學研究及其應用》《戰略產業學》《聯合國改革與人學主義》 《人類文藝復興論》《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復興在資源、資本量和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攻仿戰》《思維方式與第一推動》《思維是人生命的活水》《世界的精神行走在靈魂的上空》《神恩救贖了誰的靈魂》《品三墳、道、儒、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