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街道
北京市西城區下轄街道
新街口街道,北京市西城區下轄街道,地處西城區中北部,介於東經116°20'57"~116°22'02″,北緯39°55'20″~39°56'52"之間。東起新街口南、北大街、西四北大街與什剎海街道為鄰,南至阜成門內大街與金融街街道接壤,西起西直門南大街、阜成門北大街與展覽路街道相連,北至德勝門西大街與海淀區北太平庄街道隔街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8千米,面積3.7平方千米。
清朝時期,新街口地區位於北京西北角,由正紅旗大部及正黃旗西北部一角組成。民國五年(1916年),為內右四區。民國五年三十五年(1946年),更名內四區。1949年1月,為北平市第四區。1952年6月20日,更名西四區。1958年5月16日,屬西城區,建新街口街道。2004年9月,新街口北大街以西地區與原福綏境街道合併為新街口街道。
截至2020年6月,新街口街道下轄7個社區,工業總產值134.9億元,財政總收入17.2億元。
2021年,北京市西城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新街口街道人口為84866人。
清朝時期,新街口地區位於北京西北角,由正紅旗大部及正黃旗西北部一角組成。
民國五年(1916年),新街口地區為內右四區。
民國五年三十五年(1946年),內右四區更名內四區。
1949年1月,新街口地區為北平市第四區。
1952年6月20日,北平市第四區更名西四區。
1958年5月16日,屬西城區,建新街口街道。
2004年9月,新街口北大街以西地區與原福綏境街道合併為新街口街道。
新街口街道小區
新街口街道地處西城區中北部,介於東經116°20'57"~116°22'02″,北緯39°55'20″~39°56'52"之間。東起新街口南、北大街、西四北大街與什剎海街道為鄰,南至阜成門內大街與金融街街道接壤,西起西直門南大街、阜成門北大街與展覽路街道相連,北至德勝門西大街與海淀區北太平庄街道隔街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8千米,面積3.7平方千米。
2011年末,新街口街道轄安平巷、半壁街、北草广、北順、大覺、富國里、宮門口、官園、冠英園、南小街、前公用、西里二區、西里三區、西里四區、西里一區、西四北六條、西四北三條、西四北頭條、玉桃園、育德、中直21個居民委員會,下設383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新街口街道下轄7個社區,辦事處駐冠英園社區西直門內大街128號。
西里二區社區 | 西里一區社區 | 西里四區社區 | 北草廠社區 | 西里三區社區 | 玉桃園社區 | 西四北頭條社區 |
西四北三條社區 | 西四北六條社區 | 育德社區 | 前公用社區 | 半壁街社區 | 南小街社區 | 冠英園社區 |
大覺社區 | 富國里社區 | 安平巷社區 | 官園社區 | 宮門口社區 | 北順社區 | 中直社區 |
2011年末,新街口街道轄區戶籍人口11.44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1.44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28605人。
2011年,新街口街道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長率5‰。
2010年,人口普查新街口街道轄區常住人口95497人,男性47333人,佔49.6%。女性48164人,佔50.4%。14歲以下7941人,佔8.3%。15~64歲76379人,佔80%。65歲以上11177人,佔11.7%。另有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28605人。
2021年,北京市西城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新街口街道人口為84866人。
2011年,新街口街道工業總產值134.9億元,其中能源供應業產值130.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其中大中型企業1家,職工7529人。總產值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其中百億元以上的1家。
新街口街道規劃
2011年,新街口街道財政總收入17.2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2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9億元,企業所得稅3.4億元,個人所得稅4.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4.3%、28.9%、31.8%。2011年末,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銀行等8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共24家,其中銀行18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公司營業部3家。
新街口之名取於新街市繁榮之義。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成書的《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的“日中坊”界內有“新開路”(今為西直門內大街東段)地名出現。時隔33年,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出版的《宛署雜記》“日中坊”界內出現了“新街口”地名。又因開闢新街口北大街后形成了新的街市而得名。
新街口街道主要大街有德勝門西大街、西內大街、西直門內南小街、阜成門北大街、阜成門內大街、平安大街、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西四北大街、趙登禹路等。北京地鐵2號線與北京地鐵4號線在此交匯。
2011年末,新街口街道共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1808人,專任教師337人。小學6所,在校生2897人,專任教師27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學3所,在校生2596人,專任教師53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成人及其他教育學校5所。
2011年末,新街口街道共有文化藝術團體83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新藝書畫社作品集》、民樂演奏《和諧春風》、評劇現代劇《低洼院改造》、太極拳表演《草原》、舞蹈表演《快樂獻給黨》等。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4個。劇院5座。電影放映單位3個。電影院2座,座位1542個。文化館2個。公共圖書館4個,面積1.7萬餘平方米,藏書50萬餘冊。博物館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95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國家京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堆綉、結繩、珠串等。
新街口街道鏟雪
2011年末,新街口街道共有體育場地3處,體育社團2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4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和諧杯”乒乓球比賽、武術比賽等。所有社區均已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8%。
2011年末,新街口街道共有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北京電視台新聞頻道等242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其中標清頻道228個、高清頻道14個。
2011年末,新街口街道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病床23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5張,固定資產總值0.9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598人,其中執業醫師437人,執業助理醫師23人,註冊護士25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7人、執業(助理)醫師4.8人、註冊護士2.7人。
2011年,新街口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3.3萬人次,住院手術321台次,出院病人1909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23.6/10萬。
2011年,新街口街道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36戶,人數2002人,支出958.8萬元,比上年增長13.3%,月人均399元,比上年增長12.5%。城市醫療救助120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20人次,共支出166.5萬元,比上年增長9.5%。
2011年,新街口街道共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95萬元,比上年增長16.8%。社會福利費支出48.7萬元,比上年減少47.1%。有養老機構2個,床位64張,入住老人55人。社區服務設施5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便民菜市場6處,社區服務站21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28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52張。
2011年,新街口街道共有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24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4.8萬元,接收捐贈衣被0.8萬件,捐贈物資折款14.8萬元,使6012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2227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33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4%,全年共幫助17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466人,比上年末增加1123人。
新街口街道境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妙應寺白塔、歷代帝王廟等4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有程硯秋故居、西四北三條11號四合院、前公用衚衕15號四合院等7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魁公府、玉皇閣、翠花街5號四合院等9處。風格不同、樣式豐富的四合院被評為“舊城歷史精華地段的核心保護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個。
妙應寺白塔,又稱“釋迦舍利靈通之塔”,也稱“靈通萬壽寶塔”、“釋迦舍利靈通寶塔”,因通體白色,故俗稱“白塔”,元時有“金城玉塔”之美譽。位於新街口街道阜城門內大街路北的妙應寺內。始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勘察選址,元朝國師亦憐真與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分別負責裝藏和建造事宜,並迎釋迦佛舍利藏於塔中。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
新街口街道風景
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遺存下來的重要標誌,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是北京最早的藏傳佛教佛塔,也被認為是北京最古老的標誌性建築。是後世研究元代佛教及其建築藝術的重要史跡,是漢、蒙、藏民族團結和中-尼兩國友好往來的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價值。
1961年3月4日,妙應寺白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代帝王廟俗稱帝王廟,位於新街口街道阜成門內大街131號。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幾經調整,最後將祭祀的帝王確定為188位。
1996年11月20日,歷代帝王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