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新

清華大學博士后

任偉新,男,1960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橋樑與隧道工程專業工學博士。

研究方向包括大跨度斜拉和懸索橋樑非線性行為、環境激勵時大型橋樑結構系統識別理論和應用、結構損傷識別以及既有橋樑結構的安全性能評定等。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78年年9月-1982年7月瀋陽航空工業學院航空工程系飛機製造本科
1985年年9月-1987年7月西南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固體力學碩士
1989年年9月-1993年3月(中南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土木工程系橋樑與隧道工程博士

工作經歷

1982年年08月-1985年年08月,航空工業部605研究所機翼結構設計室助理工程師。
1993年年12月-1995年12月,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振動工程研究室博士后。
1987年年9月-1996年10月,中南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土木工程系:講師(1989.5)。
副教授(1993.5破格晉陞),教授,1995.6破格晉陞)。
中南大學(長沙鐵道學院)橋樑結構研究所所長(1996.3)。
橋樑與隧道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1996.7)。
1996年年10月-1997年3月,日本國立名古屋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訪問教授。
日本國政府文部省資助(客座教授)。
1999年2月-2000年2月,比利時魯汶大學土木工程系訪問教授。
比利時魯汶大學資助(K.U.Leuven Fellowship)。
2000年年2月-2002年1月,美國肯塔基大學土木工程系工作,職位:訪問研究教授。
客座研究教授。
2005年9月-2006年8月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系訪問教授。
Gledden高級研究員。
2002年年1月-2004年12月福州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特聘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
福州大學橋樑與隧道工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2005年年1月-2006年12月,中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橋樑與隧道工程專業博士導師。
2007年年1月-目前:中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橋樑與隧道工程專業博士導師。
學術報告
2007年年2月:美國:密蘇里大學-羅拉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陳教授邀請
2007年年2月:美國:田納西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馬教授邀請
2007年2月: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蔡教授邀請
2007年年2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A&T州立大學工學院
弗雷德里克·弗格森教授邀請
2005年年10月: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大學土木與資源學院
Hao教授邀請
2005年年2月:香港: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
本·楊博士邀請
2004年年11月:西班牙:馬德里工業大學結構工程系
里卡多·佩雷拉教授邀請
2004年年11月: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
Alvaro Cunha教授邀請
2004年年11月: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學土木工程系
應校長和Goncalves da Silva教授的邀請
2004年年4月:香港: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張博士邀請
2004年年4月:香港:香港理工大學土木與結構工程系
鄧教授邀請
2002年年12月:尼泊爾:TR I布文大學工學院
應院長及J教授的邀請
2002年年8月:南朝鮮:延世大學土木工程系(延塞大學)
李善浩教授邀請
2002年年8月:南朝鮮:漢陽大學大學土木工程系(漢陽大學)
蔡東浩教授邀請
2002年年8月:南朝鮮:東亞大學大學土木工程系(東甲大學)
應Soo-Bong Shin教授的邀請
2002年年8月:南朝鮮:漢城國立大學大學土木工程系(漢城國立大學)
應宋培昌教授及院長邀請
1999年年6月:奧地利:Innsbruck大學土木與建築系(因斯布魯克大學)
由Guenter Hofstetter教授邀請
1999年年2月:泰國:亞洲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亞洲理工學院)
應院長和Worsak Kanok-Nukulchai教授的邀請
1998年年6月:瑞典:皇家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皇家工業學院)
由校長和Anders Eriksson教授邀請
1997年年3月: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土木工程系(大阪城市大學)
由H.Nakai教授邀請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橋樑結構模態分析與模態實驗;
橋樑結構健康診斷、損傷識別與長期健康監測;
大跨橋樑結構空間穩定與振動;
既有橋樑檢測、鑒定與加固;
橋樑結構的極限承載力分析;
橋樑抗震與設計;
主要論文
“結構工程學報,ASCE”論文評審員;
“ACI結構雜誌”論文評審員;
“橋樑工程學報,ASCE”論文評審員;
“計算機與結構”論文評審員;
“聲音與振動雜誌”論文評審員;
“分析與設計中的有限元”論文評審員;
“工程結構-國際期刊”論文審查員;
“工程中的數字方法交流”,論文評審員;
“機械系統和信號處理”,論文審稿人;
“國際結構穩定性和動力學雜誌”,論文評論員;
“結構工程和力學-國際期刊”論文審查員;
“工程軟體進展”論文評審員;
智能材料和結構”論文審查員;
智能結構與系統”論文評審員;
“國際鋼結構雜誌”論文審查員;
機械學”論文評審員;
計算機輔助土木工程和基礎設施工程-國際期刊”論文評論員;
“印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雜誌”,論文評論員;
國內20餘種期刊包括“鐵道學報”,“固體力學學報”,“振動工程學報”,“工程力學”,“實驗;
力學“等論文評審人;
邀外報告
2006年安全科學和技術國際研討會主旨演講,長沙。
中國,2006年10月24日至27日。
在第九次檢查、評估、修理和。
結構維修,2005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國福州。
在第四屆國際橋樑新維度會議上的主旨發言:天橋
立交橋和高架結構,2005年10月24日至26日,中國福州。
在第八屆青年專家結構工程國際專題討論會上作主旨發言。
2003年8月20日至23日,中國西安。
在第八屆國際檢查、評估、修理和。
結構維修,2003年12月18日至20日,新加坡;應邀在美韓智能Infra-結構系統研討會上的演講,2002年8月23日至24日。

社會活動


ASCE橋樑工程學報副編輯(副主編)。
國際期刊“工程結構”編輯委員會成員(編委)。
JP固體與結構雜誌編輯委員會成員(編委)。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結構抗振控制專業委員會暨國際結構控制學會中國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結構計算理論與工程應用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模態分析專業委員會委員委員。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委;“材料與結構(學報)”編委。
第二次實驗振動問題國際會議科學委員會成員。
第五屆國際新領域會議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
最近進展情況第一次國際會議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
國際綜合生命周期管理研討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參加第三次國際環境專題討論會的國際科學委員會成員。
第十次國際檢查會議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
第九屆國際結構專題討論會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
第四屆中日美結構研討會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
國際綜合生命周期管理研討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第五屆計算結構技術國際會議編輯委員會成員。
第七屆土木工程和結構工程國際會議編輯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