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紅米
象州紅米
象州紅米,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象州縣紅米種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宋代即有種植,后經科技人員攻關,培育出了“紅香優新組合科德優紅33”等品種。產品特點是:糙米赤紅色,精米淡紅色,蒸煮時具有濃郁的廣西荔浦芋香味,米質較優,且富含多種營養保健成分,所生產的有機紅香米,其營養價值和商品價格將比普通白米有機米更高,口感佳,營養價值高,深受市場歡迎。
象州縣位於廣西中部、來賓市東部,轄7鎮4鄉,行政區域面積1898.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萬畝,森林覆蓋率42.5%。象州縣氣候條件優越,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季風區,季風特點顯著,有雨季、旱季之分。年平均氣溫20.7℃,年平均降雨量1332.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6%。縣內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網密集,水庫眾多,環境良好,種植水稻的條件優越。同時,該縣勞動力充足,2010年全縣總人口為35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1.3萬;耕地面積65.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4.7萬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2.1畝,其中人均水田面積1.1畝。素有“桂中糧倉”和“優質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家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縣、廣西糧源基地縣、全國和全區糧食生產先進縣。
“紅香優新組合科德優紅33”優質水稻是“象州紅米”的主栽品種。該新品種由象州科技型企業——廣西象州黃氏水稻研究所與湖南省農科院、廣西農科院、柳州市農科所、來賓市科技局合作研究培育的優質水稻新品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曾獲來賓市科技進步特等獎。
![象州紅米產品](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9/m598f8a7d2a4cd0fbfc8439602aa86950.jpg)
象州紅米產品
該組合糙米赤紅色,精米淡紅色,蒸煮時具有濃郁的廣西荔浦芋香味,米質較優,根據國家農業部稻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科德優33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2%,整精米率67.6%,長寬比3.1,堊白米率10%,堊白度1.2%膠稠度61mm,直鏈澱粉含量12.2%,除直鏈澱粉含量偏低外,其他指標均達到國標一級米標準;科德優紅33不僅米質比廣西主栽優質米對照的主要品質指標好,主要保健成分維生素B1、B2比對照高30%~60%,維生素E總量是對照的5.3倍,β-胡蘿蔔素含量10mg/100g,花青素含量4.75mg/100g,黃酮類化合物比對照高10.2倍,硒元素是對照的217%,醫學營養研究表明,維生素B1、具有增進食慾與消化功能,維護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等作用;維生素B2具有利尿消腫、防止過氧化脂質形成作用,並可阻止動脈硬化的發展;黃酮、花青素具有如延緩老化、消除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及抗炎作用、改善糖尿病;β-胡蘿蔔素可能減少前列腺癌、肺癌和肝癌的發生作用最為明顯。因此科德優紅大米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經多次組織品嘗,專家們一致認為科德優紅33煮具有荔浦芋香味。煮飯、粥香味可口,老少皆宜。
![象州紅米種植基地](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6/mb662005b1155b69b2a043ae3767821de.jpg)
象州紅米種植基地
2004年象州縣取得了21.78萬畝無公害水稻生產產地認定,2005年大米樣品取樣化檢,各項指標都達到無公害大米評定標準,並取得無公害大米產品認證。先後獲得“全國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廣西糧源基地縣”、“全區糧食生產先進縣”、“廣西農業新興優勢產業發展獎(優質糧食)三等獎”、“廣西糧食產業強縣”和“優質米之鄉”等稱號。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申請對“象州紅米”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12年5月2日准予登記。
國家標準:AGI2012-01-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