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才
張希才
張希才(1912年-1986年),安徽霍邱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華北軍區炮兵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炮兵副政治委員,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顧問等職。
張希才少將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直屬隊總支書記,六八七團營政治教導員,旅供給部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後勤部部長,教導第七旅政治部主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冀南軍區第七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冀魯豫軍區第七軍分區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北軍區第二○七師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炮兵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1960年,擔任南京軍區炮兵副政治委員。
1986年5月12日,張希才將軍逝世。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是上海市第三屆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徐體山(右起)、張希才、江海山
1932年,霍邱保衛戰失利以後,在敵人的重兵圍困下,霍邱的蘇區喪失殆盡,游擊師被迫轉入鄂東北一帶作戰。游擊師因減員太多,被編入紅二十五軍。張希才被安排在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保衛局擔任指導員。9月,大英山戰鬥中,張希才負了重傷,傷愈后調軍部任連政治指導員,兩個月後又調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二二三團一營政委。
為了打破敵人的封鎖和“圍剿”,紅二十五軍採取分兵作戰的方式,在麻城、黃安、羅山、英山、商城一帶,不斷阻擊敵人,粉碎了國民黨衛立煌部的圍追堵截,開闢了新區,擴大了紅軍的影響。張希才率一營參加了無數次戰鬥,逐步成長為紅軍的一名優秀指揮員。
張希才
行軍打仗,指揮戰鬥,張希才總和警衛連在一起,每次戰鬥結束以後,他馬上就組織人員收繳戰利品。平時,他深入到各科去幫助解決困難,從而保障了全軍的供給。
1935年9月中旬,紅二十五軍到達陝北延川永坪鎮,與劉志丹領導的陝甘紅軍會合,並與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張希才任紅十五軍團供給部政委。他上任以後,就參加粉碎敵人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在勞山和榆林橋的戰鬥中,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補充和裝備了新成立的紅十五軍團。
張希才(左一)
1938年4月,晉東南根據地遭日軍3萬餘人的“九路圍攻”,張希才參加了反圍攻、反“掃蕩”的一系列戰鬥。
1940年到1941年,日軍瘋狂“掃蕩”,軍隊處在最困難的時期,糧草不得不靠部隊生產自救,彈補給不得不靠自己生產,後勤部所轄的修械所改成兵工廠,醫院所需藥品,不得不靠自己生產,後勤部所轄的修械所改成兵工廠,醫院所需藥品,不得不靠後勤部組織人員化裝到敵占區去購置。
1941年6月,張希才調到一一五師教導第七旅擔任政治部主任,接著又調到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擔任政委。他親自指揮了聊博、臨清、聊陽、堂邑等規模較大的戰役,在魯西北建立了鞏固的抗日根據地,為擴大抗日力量,打擊日軍囂張氣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43年,魯西地區是個大荒年,部隊供應非常困難,有時只好以野菜樹皮充饑,搞到一點糧食還要賑濟災民。敵人乘災荒更加緊了對根據的戟入,部隊既要連續作戰,又要帶領群眾生產自救。
1983年的張希才
不久,國民黨背信棄義,開始共軍進攻。根據地開展了籌餉、擴軍任務,一方面號召工農子弟為保衛勝利果實參軍入伍;另一方面對投降、俘虜過來的國民黨、偽軍士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他們收編成人民解放軍。
在擴軍工作中,張希才受到了冀南軍區的通報表彰,並升任冀南軍區參謀長。1948年3月,冀南軍區部隊改編為晉察冀野戰軍第十四縱隊,同年5月編入華北軍區野戰第一兵團,張希才調任十四縱四十二旅政委,參加了臨汾、太原戰役和進軍中原的戰鬥,參與指揮了鄭州、新鄉、旬封、安陽等戰役戰鬥。
特別是在旬封戰役中,原來張希才所部是奉命攻佔黃河鐵橋的,誰知他們冒雨急行軍80多公里趕到黃河大橋時,守敵卻已經棄橋逃走了。他們尾追了一天,仍然沒有看到敵人的蹤影。這時四十一旅派人來通報情況,說旬封鎮聚著大批敵人,是駐守焦作的敵四縣指揮部和地方保安團,約有五六千人馬。
張希才指揮部設在旬封鎮西頭一個大土堆下,迅速制定了作戰方案:部隊從南面、西北面、東北面把敵人圍在旬封鎮,先組織試探性進攻,發現敵人的火力點,再用炮兵擊毀敵人的工事。還沒等到組織衝鋒,這五六千敵人就高舉雙手、打著白旗全部投降。這場戰鬥四十二旅未傷一人。為此,四十二旅受到華北軍區的通電嘉獎。
1949年1月,四十二旅改編為華北軍區第七十軍二一○師,張希才任師政委,不久調任華北軍區二○七師政委,他率部開赴天津、塘沽地區,執行海防任務。年底,華北軍區組建炮兵部隊,張希才調任炮兵政治部主任。
1960年,擔任南京軍區炮兵副政委。1961年後,任南京軍區後勤部皖南基地政委、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顧問。
1955年張希才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當選為上海市第三屆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2年9月離休。他離休后仍十分關心後勤工作,關心後勤幹部的人才培養,提出選拔人才的建議,還積極參加撰寫紅二十五軍軍史及吳煥先、徐海東等紅軍將領回憶錄,為教育後代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