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井鎮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下轄鎮
良井鎮,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位於惠陽區中部,地處惠州港和惠州機場之間,位於惠州、惠陽(淡水)、惠東三角地域的中心位置,緊靠廣汕高速公路,西南連永湖鎮,東南接惠東縣白花鎮,北隔西枝江與平潭鎮和馬安鎮相望,南鄰沙田鎮,轄區面積共72.02平方千米。2018年,良井鎮戶籍人口共40372人。截至2020年6月,良井鎮下轄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良井鎮是嶺南客家特色美麗鄉村先行區,有著濃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融合了東江客家文化與嶺南山水田園風光。良井素有“文化之鄉”之譽,於2008年獲“廣東省教育強鎮”稱號。
徠良井鎮2018年農業總產值約3.9755億元,同比下降1.8%;2018年GDP約為8.1億元,同比增長7.6%,2018年農業佔全鎮GDP比例為31.9%。
清同治九年(1870年),良井地方屬望助社約堡。
民國二十至三十六年(1931—1947年),屬第四區。
1950年,屬平潭區(五區)良井鄉。
1951年11月,屬第十區(良井區)。
1957年12月,稱良井鄉。
1958年10月,屬永湖公社。
1959年2月,從永湖公社分出,為良井公社。
1962年4月,屬永湖區山井公社和良井公社。
1963年2月,稱良井公社。
1984年,改名良井區。
1987年1月,良井撤區設鎮。
良井鎮
良井鎮,西南連永湖,東南接惠東縣白花鎮,北隔西枝江與平潭鎮和馬安鎮相望,南鄰沙田鎮,轄區面積共72.02平方千米。
良井鎮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面是丘陵與較高的平地相間地帶,西北面是西枝江沖積而成的廣闊平地。
西枝江擦良井邊流過,水源充足,境內有黃洞水庫等20多個水庫,總容量1075萬立方米。
良井鎮年平均氣溫25℃-26℃,極端最高氣溫34℃,極端最低氣溫-1℃。年降雨量為1600毫米,無霜期350天左右。
截至2020年6月,良井鎮下轄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良井鎮行政區劃 | ||||
良井社區 | 松元村 | 黃洞村 | 時化村 | 大白村 |
矮光村 | 秀峰村 | 山井村 | 前鋒村 | 大湖洋村 |
二聯村 | 官田村 | 北聯村 | 橋背村 | 樓角村 |
圍龍村 | 新塘村 | 霞角村 | / | / |
截至2018年,良井鎮戶籍人口共40372人。
良井鎮經濟支撐以農業為基礎,是惠陽區農業大鎮。
● 地名由來
良井鎮原稱雞卵水;相傳在清代,前鋒村附近有一口水井的井水清澈如鏡,長流不息,味甜爽口,能治百病,故取名“良井”。
● 綜述
良井鎮有黃洞碧水、客家圍屋以及明末清初興建的甘泉古寺、西華古寺、譚公廟、倉成廟等風景名勝。
● 大福地圍屋
大福地圍屋位於良井霞角村。大福地圍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良井上洋圍楊氏七世祖楊宏謨的次子楊寶輝和三子楊寶泉合建。圍屋座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型,面闊94.76米,進深52.8米,建築面積5003.3平方米。屬四進堂屋類型,由禾場、泮池、前圍、三堂、二橫、一個角樓組成,有九廳十八井共150多個房間。大福地圍屋為研究楊氏家族和客家圍屋,提供了實物資料。
● 霞角和鈴公祠圍屋
和鈴公祠圍屋位於良井鎮霞角村下園村民小組。圍屋坐西朝東,總面闊40米,總進深34米,佔地面積為1360平方米,由泮池、禾場、堂屋、橫屋組成。圍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年),建造者是上洋圍楊氏六世祖楊學潛的三兒子楊和鈴。圍屋前面的禾場被圍牆圍起,成為一個院子。進入院子只有一個大門,可能由於風水的緣故,大門不是正朝東面,而是改朝東北方向。和鈴公祠圍屋正面置有三個門。在進入祠堂的中間大門上方,立有青麻石匾,陽刻著“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從大門進入為一進門廳,有木屏門相隔,上面立有“關西流芳”的牌匾;背後立有“詩禮傳家”的牌匾。二進為中廳,有木屏門相隔,上方立有“福祿壽”篆書牌匾,兩側寫有對聯“所愛詩書求世德;更奇孝友顯家聲”。背後立有“光前裕後”的牌匾,兩旁寫有對聯:“祖德源流千載茂;宗枝奕葉萬代興”。三進為上廳,置有神龕,供奉祖先牌位。神龕上方,掛有堂號“四知堂”的牌匾,兩側刻有楊氏家族的專屬對聯:“經綸蓋世推三相;清白傳家守四知”。圍屋兩邊的橫屋門,格局不一。右邊的橫屋門更寬大,門上方的青麻石上,刻有“由義”兩字,教導族人要遵循道義。
良井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