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病
文病
第一,相類病。第四,形跡病。第六,相濫病。
目錄
第一,相類病。“從風似飛絮,照日類繁英。拂岩如寫鏡,封林若耀瓊。”此四句相次,一體不異。“似”、“類”、“如”、“若”,是其病。
第二,不調病。是名不調,不調者,謂五字內除第一、第五字,於三字用上、去、入聲相次者。平聲非病限。此是巨病,古今才子多不曉。如“晨風驚疊樹,曉月落危峰”。“月”次“落”,同入聲。如“霧生極野碧,日下遠山紅”。“下”次“遠”,同上聲。如“定惑關門吏,終悲塞上翁”。“塞”次“上”,同去聲。
第三,叢木病。詩云:“庭梢桂林樹,檐度蒼梧雲。棹唱喧難辨。樵歌近易聞。”“桂”、“梧”、“棹”、“樵”,俱是木,即是病也。
第六,相濫病。相濫者,謂“形體”、“塗道”、“溝淖”、“淖泥”、“巷陌”、“樹木”、“枝條”、“山河”、“水石”、“冠帽”、“襦衣”,如此之等,名曰相濫。上句用“山”,下句用“河”;上句有“形”,下句安“體”;上句有“木”,下句安“條”。如此參差,乃為善焉。若兩字一處,自是犯焉,非關詩處。或雲兩目一處是。
第七,涉俗病。詩曰:“渭濱迎宰相。”官之“宰相”,即是涉俗流之語,是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