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文大橋

連接海口市和文昌市鋪前的跨海大橋

海文大橋、又稱鋪前跨海大橋,是國內首座跨越活動斷層、連接海口市和文昌市鋪前的跨海大橋,橫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文昌市鋪前鎮的鋪前灣,東起文昌市濱海旅遊快速幹道,西接海口市江東大道,是文昌國際航天城“兩橋一路”項目的收官之作,海文大橋也稱“鋪前跨海大橋”,破全國橋樑建設史7項記錄和海南橋樑建設史多項記錄,大橋於2019年3月18日正式通車,海文(鋪前)大橋通車后和文昌市區清瀾跨海大橋一同成為全國抗震設防、防風級別最高的跨海大橋,按9級地震和17級超強颱風設防建造,是海南省的地標性建築。

2019年3月18日,中國首座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跨海大橋——海南海文(鋪前)大橋建成通車。

海文(鋪前)大橋連接海口市演豐鎮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文昌市鋪前鎮,全長5.597公里,其中跨海大橋長約3.959公里。大橋通車后,從海口到文昌鋪前鎮的路程將由原來的1小時30分鐘縮短至約20分鐘。

2021年2月6日,海南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建成通車。

建設歷程


2008年6月,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項目組,對海口市與文昌市進行過江通道預可行性研究工作。
2009年12月,文昌市政府與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鋪前大橋項目管理承包(PMC)合同,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有限公司承擔鋪前大橋項目管理相對應的立項、協調、跟蹤審批工作。
2010年12月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有限公司完成鋪前大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編製。
2011年10月,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有限公司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代項目建議書)通過海南省交通運輸部審查;10月27日,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報《關於懇請批准立項建設文昌鋪前大橋的請示(瓊發改[2010]1171號)及相關材料,海文大橋時稱“鋪前大橋”。
2012年4月28日,海文大橋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建設,頒發《海南省文昌鋪前大橋項目建議書的批複》(發改基礎[2012]1141號])。
2013年9月23日,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複鋪前大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了鋪前大橋項目的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
2014年7月21日,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複鋪前大橋初步設計,明確了建設方案和技術標準,批複了項目概算。
2015年3月6日,鋪前大橋進行大橋水域配套工程的航道疏浚清理工作;5月27日,中咨集團協助對水鋪前大橋(主體工程)施工圖的招標工作,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對鋪前大橋(主體工程)施工圖設計進行批複;8月27日,鋪前大橋進行鋼棧橋第一根鋼管樁施工;10月10日,鋪前大橋發布開工令;11月30日,鋪前大橋完成斜拉橋主塔第一根永久鋼護筒打入海中工程。
2016年1月13日,鋪前大橋進行引橋第一根樁基鑽孔工程;3月26日,鋪前大橋進行主橋主塔首根樁基鑽孔工作;6月23日,鋪前大橋進行引橋第一個墩台建設工程;12月12日,鋪前大橋完成右幅承台澆築工程。
2017年2月13日,鋪前大橋進行第1節塔柱左幅勁性骨架安裝工程;2月14日,鋪前大橋完成主墩左幅塔座澆築工程;10月9日,鋪前大橋完成文昌側引橋貫通工程;12月29日,鋪前大橋完成首榀鋼箱梁吊裝工程。
2018年1月12日,鋪前大橋進行跨斷裂帶引橋首跨鋼箱梁吊裝工程;3月6日,鋪前大橋完成跨斷裂帶引橋鋼箱梁吊裝工程;4月8日,鋪前大橋完成主塔最後一斗混凝土澆築,主塔封頂;6月16日,鋪前大橋完成海口側引橋箱梁左幅建設工程;9月4日,鋪前大橋完成橋樑主體最後一跨箱梁的澆築工作,海口側引橋貫通工程;11月3日,鋪前大橋完成斜拉索主橋鋼箱梁吊裝完成,主橋合龍,全線貫通。
2019年1月7日,鋪前大橋進行橋面鋪裝工程;2月28日,鋪前大橋完成路麵攤鋪完成;3月18日,鋪前大橋正式通車,並正式命名為“海文大橋”。
2021年2月6日消息,海南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建成通車。該工程在海南海文大橋和海口北港島之間新建兩條上下平行匝道,結束了海口北港島居民靠船出行的歷史。
海文大橋
海文大橋

橋樑位置


海文大橋位於中國海南省,連接文昌市與海口市;該橋西起文昌市鋪前鎮后溝村,接文昌市濱海旅遊公路,途徑三榜村、北港島,東止於演豐鎮塔市附近,接海口市江東大道;途經該橋線路為江東大道。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整體布局
海文大橋主要由水上主橋、跨斷層引橋、文昌側引橋、海口側引橋、橋塔、及兩岸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海文大橋
海文大橋
設計理念
海文大橋的橋塔採用“文”字形橋塔,以“文”為設計靈感,對傳統的倒Y形塔加以優化,造型穩重大氣,寓意“文耀海天”,體現了海南省海口、文昌兩岸人民的人文思想,及在未來能實現“海澄文”區域內交通一體化、經濟發展和江東新區的加快建設的意願。
設計特點
海文大橋主橋為通航孔橋樑,採用兩跨獨塔鋼箱梁斜拉橋,主橋縱向採用半飄浮體系,橋塔墩處設置縱向粘滯阻尼器,墩頂設置豎向支座,橋塔墩及邊墩橫向均設置E型鋼阻尼器。跨斷層引橋為鋼箱梁橋,文昌側引橋為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海口側引橋為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主梁採用自重較輕的鋼箱梁,選用扁平鋼箱梁。海文大橋橋面
設計參數
海文大橋全長5.597千米,其中跨海大橋長約3.959千米,主橋長460米。引橋橋樑總長3499米,跨越斷裂帶引橋全長581米;文昌側引橋全長1113米,其中水上部分引橋長300米,陸上部分引橋長813米;海口側引橋全長1805米,其中水上部分引橋長約1050米,陸上部分引橋長約755米。主梁梁高3.3米,寬37.3米,塔高151.8米。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一級公路
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雙向六車道
設計風速49.5米/秒
通航水位最高:2.28米(85高程),最低:-0.76米
通航標準≥(165米×34米)
通航噸位1000噸海輪
抗震等級按VIII度設防

設備設施


燈光照明
2019年3月18日,海文大橋通車運營,並在夜晚亮燈;由於該橋位於冬候鳥重要的越冬地,因此在護欄處設置了低矮的照明設施,避免燈光對東寨港內候鳥體內導航機能造成干擾。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2019年3月18日,海文大橋通車運營,全橋免費通行,不實施收費制度。
通行事項
2019年3月18日,海文大橋通車運營,為保證交通安全,該橋嚴禁行人、非機動車輛(包括自行車、電動車)及總重49噸以上車輛通行。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海文大橋橋址區建設條件複雜,設計關鍵技術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1、海底斷層準確勘探。
海文大橋位於1605年瓊山7.5級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也是潛在的震源區,受活動斷層影響。大橋跨越鋪前-清瀾斷裂帶,該斷裂帶為全新世活動斷層。設計階段需準確探明鋪前-清瀾斷裂帶的準確位置、產狀及活動情況,為橋位選擇、橋跨布置、橋型比選提供可靠的依據;而該斷層位於鋪前灣海域,在海域中探尋斷層在國內橋樑建設中實屬罕見,既有的勘探技術實施難度大。為此該項目開展了“海南海文大橋海域斷裂鑽孔驗證及斷層活動性評價”、“海南海文大橋橋位附近斷層位置和活動性詳細勘察”專項研究,結合本項目特點採用海域淺層地震勘探及鑽孔相互驗證,採用多道及單道縱波反射法相結合判斷基岩埋深分佈、斷層位置、產狀、性質,淺層地震勘探共發現了8個斷點。為驗證物探斷點,採用對斷點兩側按對稱布孔,逐步逼近,結合對鑽孔位置、鑽進、沉積相分析、鑽孔柱狀圖與聯合地質剖面圖等分析,從而確定鋪前 - 清瀾斷裂帶與海文大橋橋軸線相交部位的斷裂位置和上斷點埋深,並判斷其活動性。在橋位處共發現3處斷層(編號為F2、F3、F4),其中F2為活動正斷層,F3、F4為非活動斷層。
2、跨斷層、近斷層橋樑結構設計。
橋位處對應於50年超越概率10%、2% 的場地地震水平向設計地震動加速度峰值為0.35克(西側引橋為0.31克)和0.59克(西側引橋為0.51克)。斷層上、下盤垂直錯位1.4米,水平拉開0.8米,右旋水平錯動小於1.4米。跨斷層、近斷層橋樑結構的設計在中國國內跨海大橋中未有實施先例,相關的理論、試驗研究較欠缺,如何解決和處理好跨斷層、近斷層橋樑結構設計是該橋設計的關鍵控制性因素之一。為此開展了“強震區跨斷層、近斷層橋樑抗震性能及設計關鍵技術”、“海文大橋跨越斷裂帶橋型方案”、“海文大橋推薦方案抗震性能”等多項專題研究,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支撐。主橋採用半飄浮、阻尼器的抗震體系,秉著“多道防線、分級破壞”設計理念,針對性採取減隔震支座、防落梁措施、斷層錯位調節裝置等多項措施進行抗震設防。
3、強颱風區結構設計。
海文大橋位於強颱風多發區,海文大橋設計基準風速(即橋址處水位0米高處百年一遇的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為49.5/秒,是中國國內已建橋樑中最大的。風荷載以及風致振動效應是影響大橋設計的關鍵因素之一,為確保海文大橋主橋具有足夠的顫振穩定性、不會發生明顯的渦激共振,同時保證橋面行車安全,開展了“海文大橋抗風性能和行車風環境專題研究”。結合研究成果,優化主梁斷面布置,主橋設置橫向阻尼器抗風支座、在橋塔兩側48米範圍設置風屏障。
4、大跨跨海橋設計。
海文大橋跨越鋪前灣,需滿足1000噸海輪通航要求。主橋採用(230+230)米橋跨布置以滿足通航要求,採用消能防撞措施以降低船撞風險,針對結構耐久性結合中國國內已建跨海橋成功經驗採用海工混凝土、適當加厚保護層厚度、浪濺區採用環氧鋼筋等多項措施進行處理。

文化特色


東寨港
海文大橋緊鄰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近距離僅為80米。東寨港濕地於1992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中國第一批7個國際重要濕地之一,位於全球8大候鳥遷徙線路之上,是遷徙鳥類,特別是冬季候鳥的重要棲息和越冬場所。
海文大橋
海文大橋

價值意義


海文大橋是一灣兩岸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實現了海口、文昌兩岸人民期盼以久的美好願景。此外,海文大橋工程作為“海澄文”經濟圈內的交通控制性工程,也是海南省自由貿易試驗區重要載體江東新區的東部門戶,大橋的建成通車將實現“海澄文”區域內交通一體化、經濟發展和江東新區的加快建設。(時任海口市副市長任清華評)
一橋連海文,天塹變通途。海文大橋建成通車必將成為海南省公路建設史上新的里程碑;海文大橋是一座凝聚多方堅強合力的同心橋,是一座海南橋樑技術進步的創新橋,是一座承載海南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幸福橋。(時任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林東評)
海文大橋是海南省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橋塔最高、跨度最長的獨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也是中國國內防震、抗風級別最高和唯一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跨海大橋;作為海南省重點交通項目“一橋六路”中的“一橋”,海文大橋是“海澄文”一體化經濟圈的重要交通控制性工程,也是海口江東新區的東部門戶。(海口網評)